让旅游业成为蓝色经济区先导产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解读

2011-01-11 09:06:01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马 波

  在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标志着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一个崭新阶段,而且意味着山东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

  旅游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优势产业之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在山东省旅游局领导下完成的蓝色经济区专项规划之一,旨在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从战略任务和技术路径两个层面描绘旅游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宏伟蓝图。

  《规划》从系统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设计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体系、战略体系、动力体系、布局体系和保障体系,确立了“建设全国一流水平的海滨度假旅游连绵带和国际知名海滨旅游目的地”的自身发展目标和“拉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引领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对外开放发展”的综合带动目标。

  《规划》提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业发展应当始终贯彻统筹发展、率先发展、开发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集聚发展等五大战略。

  统筹发展要求海陆统筹,城海互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地区分工,错位发展。率先发展要求旅游业增速持续高于总体经济增速;旅游业要积极引导蓝色经济区总体发育方向;旅游业要高点规划,超前发展。开放发展要求用活国内、国际两种市场和两类资源,促进国际直接投资,推动企业跨国经营。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公平原则,强省与富民统一;坚持质量标准,速度与效益兼顾。集聚发展包括集中开发现代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品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开发新型综合性休闲度假项目、度假酒店集群,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高度化;集约开发重点地域,培植旅游增长极,促进旅游产业空间结构优化;在重点城市和度假区,集聚旅游产业要素,建设旅游集群和度假酒店集群,打造旅游高地。

  《规划》指出,改革、开放、创新是蓝色经济区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鼓励和支持旅游系统在关键领域先行、先试;旅游行业部门要打破传统思维和常规方式,敢创敢试,真正做到转变思想观念,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上有重大创新;同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部门,要树立“大旅游”观念,打破行业界限,摆脱路径依赖,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立足城市,做强岸线;依托海滨,进军海上;东拓西联,开放发展;地区分工,集聚成长”的32字优化旅游业空间结构优化方向,确立了17个滨海旅游基本单元、8个海滨旅游组团、四大旅游板块和“三带四轴”的网络化结构。

  《规划》认为,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外部提供一系列的支持保障,尤其要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的保障体系建设。

  《规划》指明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市场定位和市场开发策略,指出未来要重点开发海洋旅游产品、城市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度假区产品和综合服务性产品,并对各类产品开发的重点和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海洋旅游产品开发最为重要,包括海岸带开发、海岛开发和海上开发三个方面,海岸带旅游开发在总体上以休闲度假功能建设为主,以度假区建设为主要表现方式,近期力争“国家度假旅游海岸”立项,远期形成中国最大的海滨旅游度假连绵带;海岛旅游首先要做足长岛的文章,开发渤海黄金旅游水道;海上旅游产品开发的主体是邮轮产品、近岸游船产品和海上休闲运动产品。邮轮产品包括国际邮轮产品、中日韩区域性邮轮产品和建议开发的省内小型邮轮/游轮产品,要加快建设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在烟台、威海、日照建设国际邮轮停靠港和国内区域性邮轮港。

  《规划》提出了蓝色经济区需要重点支持的21个旅游建设项目,包括5个国家级旅游试验示范区;4个创新型项目;2个度假酒店集群型旅游度假区以及沿海各市的10个地区骨干项目。

  加快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家意志、人民呼声和政府使命。我们有理由坚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带动山东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也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增添和谐美好的色彩。

责任编辑:鲁珊珊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