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14时30分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直播

2011-06-02 14:50:47 来源:山东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1年6月2日14:50:50]山东新闻网: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11年6月3日(星期五)下午14时30分举行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2010全省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情况。届时,本网将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2011年6月3日14:05:54]山东新闻网:发布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孔繁轲主持。

[2011年6月3日14:30:46]孔繁轲: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2011年6月3日14:31:30]孔繁轲:“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总量减排任务,重点流域治污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天,我们举行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环保厅副厅长葛为砚先生,发布2010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2011年6月3日14:32:24]孔繁轲:下面,请葛为砚先生介绍2010我省环境状况。

[2011年6月3日14:34:16]葛为砚: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2011年6月3日14:35:10]葛为砚:首先,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山东环保事业发展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规定,今天将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2010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从我省水环境、近岸海域环境、城市空气环境等九个方面,介绍了我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及环境质量改善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公报的主要内容。

[2011年6月3日14:35:21]葛为砚:2010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奋力拼搏,污染减排成效明显,生态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1年6月3日14:35:28]葛为砚:一、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2011年6月3日14:35:34]葛为砚:水环境质量:2010年,全省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I~Ⅲ类的34个,占32.7%;Ⅳ类的17个,占16.3%;Ⅴ类的14个,占13.5%;劣于Ⅴ类的39个,占37.5%。其中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为34.8毫克/升,氨氮年均值为2.3毫克/升。与2009年相比,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5%的背景下,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年均值同比下降12.4% ,氨氮同比下降20.6%,继续呈持续改善趋势。

[2011年6月3日14:35:41]葛为砚:2010年,全省17设区城市共监测51处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项目年均值均不超标,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良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2010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一、二类海水为主。其中一类海水测点占53.7%,二类海水测点占43.9%,劣四类海水测点占2.4%,无三、四类海水测点。全省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95.6%。

[2011年6月3日14:36:12]葛为砚:城市空气环境质量:2010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PM10),占污染负荷的42.4%;其次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分别占36.9%和20.7%。全省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152毫克/立方米、0.086毫克/立方米和0.047毫克/立方米。声环境质量:2010年,在17设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3890个测点中,属于“好”和“较好”的测点占62.4%,全省昼间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全省道路交通声环境较好,有13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占82.4%,4个城市属于“较好”,占17.6%。

[2011年6月3日14:37:03]葛为砚:固体废物:2010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6038.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7%。全省危险废物产生量289.3万吨,综合利用量269.8万吨。全省已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76座,年处理量1065.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79.7%,较去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辐射环境质量:2010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γ辐射剂量率处于正常环境水平。其中,我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库区及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处于正常环境水平,土壤、地下井水、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无显著变化。

[2011年6月3日14:38:58]葛为砚:二、主要措施与行动。

[2011年6月3日14:39:07]葛为砚: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一是构建环保工作大格局,形成治污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坚定科学发展信念,坚持把流域治污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创新思路,健全机制,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各级人大、政协定期组织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团结治污,较好地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流域污染治理工作。

[2011年6月3日14:39:13]葛为砚:二是坚持“治、用、保”并举,综合治理流域污染。通过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环境管理、环境安全防控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使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地方排放标准稳定达标,实现常见鱼类稳定生存再排向环境。积极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因地制宜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减少废水排放量。加快环湖沿河生态带建设,提高水体的修复和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2011年6月3日14:39:46]葛为砚:三是强化调度考核,严格环境监管。省环保厅每月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分析水环境形势,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通报59条重点污染河流水质状况,每月在省内主要媒体通报污染最重的5个河流断面责任地区,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督办落实,对河流水质得不到有效改善的地区,通过采取挂牌督办、现场督导、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等综合性措施予以督促解决。四是加强环境执法,打好“组合拳”。省环保厅与省检察院、公安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破坏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和《关于办理危害环境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加强部门协作,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与省监察厅联合制定了突出环境问题约谈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突出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2011年6月3日14:41:01]葛为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我省水污染防治不但未欠新帐,而且偿还了“十五”、“九五”、“八五”和“七五”的旧账,目前全省重点河流COD平均浓度达到34.8mg/L,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已恢复到1985年(COD平均浓度42.2mg/L)以前的水平。截至2010年底,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全面实现了省政府2010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这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转折,标志着我省以水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明显转变。在2010年度国家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我省再次蝉联第一,分别取得“五连冠”和“三连冠”。

[2011年6月3日14:43:01]葛为砚: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建立了“政府主导、城乡并举、部门联动、分区负责”的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机制,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二是以治污工程为抓手,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燃煤电厂和钢铁企业为重点,加快燃煤电厂和钢铁烧结机脱硫设施建设,对重点治污工程实行每季度一调度、一通报,有力地推动了脱硫设施建设。同时,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每年组织对燃煤电厂等重点企业脱硫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三是对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行定期调度、分析和通报,逐点位分析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对环境空气污染较重、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实行行政负责人约谈和挂牌督办制度,督促各地查找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和措施,限期完成。四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市级机动车环保检验监控平台,发放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五是制定实施了科学周密的奥运会和全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重点督查,圆满完成了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2011年6月3日14:44:29]葛为砚:环境监控监测和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十一五”以来,我省不断加强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完善了“三级五个方面”自动监控体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控中心,并实现了全省联网;对全省1000余家重点监管企业、18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59个主要河流跨界断面、17个设区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以及24个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实现了全天候实时监控和预警,为全省环境监管、定期通报、总量减排、环境执法等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2011年6月3日14:45:15]葛为砚:围绕确保环境安全的工作主线,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突出抓好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三大环节,健全完善了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四项工作机制,开展了全省环境风险源排查,对4000家重点企业建立了环境风险动态管理档案,初步构建起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2010年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较好地遏制了环境事件的高发态势。

[2011年6月3日14:46:19]葛为砚:生态省建设方面。“十一五”以来,我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认真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生态省建设省市长目标责任制,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通报。省政府定期召开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省建设工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直7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省财政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大力实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加快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市、1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17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新建成3个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

[2011年6月3日14:47:15]葛为砚:以上,我把2010年全省环境状况作了一个简要介绍,更加详细的情况,请大家通过我们发布的《2010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作进一步了解。最后,再一次对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我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请大家今后继续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共同构建全省环保工作大格局,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2011年6月3日14:48:18]孔繁轲: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提问时尽量简洁明了。

[2011年6月3日14:49:19]记者:2010年底我省59条重点污染河流已全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的目标,现在百余日已过,我省水环境状况如何?水环境质量是否会出现污染反弹?

[2011年6月3日14:49:36]葛为砚:2010年初,省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治污实际,适时提出了“争取年底前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奋斗目标。一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我省重点污染河流治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底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已全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的技术参考指标。

[2011年6月3日14:49:54]葛为砚:从监测情况看,今年以来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水质始终保持符合鱼类稳定生存的技术参考指标(COD浓度≤60毫克/升,氨氮浓度≤6毫克/升),在此基础上,重点河流水质总体又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前段时间,我们省环科院的专家到小清河下游开展生态生物调查,发现小清河下游河段不仅有多种鱼类、泥鳅等,还有虾,这说明我省重点河流水生生物正在逐步恢复。从各方面情况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我省省控重点污染河流恢复鱼类生长的治污成果总体是稳定的,今后也不可能出现大的污染反弹问题。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

[2011年6月3日14:51:28]葛为砚:一是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工作大格局已基本形成,这为推进环保事业长足发展、确保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二是我省历经八年时间,分4个阶段实施了逐步加严的流域性地方排放标准,目前排污单位普遍达到了常见鱼类稳定生存再排向环境的治污水平。八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标准尽管较为严格,但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不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这为流域治污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随着环境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我省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截至“十一五”末,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03座,形成总日处理能力980万吨,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5年的52.2%提高到87.9%,污水处理能力和集中处理率均居全国前列。四是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全省100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24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180多家污水处理厂和59条河流断面都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设施,环境监管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实时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环境执法监管的时效性。目前,通过固定排污口偷排偷放的违法行为很难逃脱我省环保部门的监管和惩罚,违法成本较高。特别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全省环保部门创新“快速溯源法”,实行了“超标即应急”的零容忍工作机制。一旦发现超标情况,1小时之内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力争在24小时之内,锁定污染源并及时处置,确保河流水质达标。因此,我省水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总体是稳定的。

[2011年6月3日14:55:35]记者:我省是否已开展涉铅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整治结果如何?还将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污染?

[2011年6月3日14:55:44]葛为砚: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这些重金属污染事件,多与铅蓄电池企业等涉铅行业有关。我省高度重视涉铅等重金属污染防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确保环境安全,自2010年11月起至今年3月,我省连续开展了省、市、县三级涉铅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4月又进行了后督察,摸清了重金属污染企业底数。据统计,我省重金属污染企业涉及24个行业、114个县(市、区),涉铅、汞、镉、铬、砷等5种重金属企业536家,其中涉铅企业156家,铅蓄电池企业134家。在检查中,我们对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的92家铅蓄电池企业坚决予以停产整顿,对18家土小炼铅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取缔,初步遏制了我省涉铅等重金属污染的高发态势。

[2011年6月3日14:57:25]葛为砚:我省重金属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毒害性强,在食物链上具有富集性,在视觉上具有欺骗性(多数重金属无色透明)等特点,加上目前,我省多数铅蓄电池企业为中小企业,治污水平普遍较低。因此,重金属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接下来,我们将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控体系建设,努力保障全省环境安全。一是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制,把重金属污染防治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企业,强化考核监督。二是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把整治重金属违法排污企业作为环保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督的重点内容,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三是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因重金属导致环境不能稳定达标区域新建相关项目,把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审批权,全部上收到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大污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地区,暂停其重金属建设项目的审批。四是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重金属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省、市级环保部门具备对重金属剧毒物质的全监测能力,县级环保部门和风险源单位具备对风险源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对所有重金属废水排放企业安装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控装置,实现实时监控。我们相信,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重金属污染问题解决好,保障全省环境安全。

[2011年6月3日15:00:38]记者:“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能否具体谈一下我省在“十一五”期间的减排任务完成情况?

[2011年6月3日15:00:50]葛为砚:我省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省委姜异康书记明确指出,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重要举措和成果体现。姜大明省长多次强调,所谓约束性指标,就是完不成任务要摘乌纱帽的指标。为确保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省委、省政府建立健全了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体系,严格工作考核奖惩,深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工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期间,我省先后建成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2100余个,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率分别为19.4%和23.1%,分别完成国家下达减排任务的130%和116%,降幅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

[2011年6月3日15:03:44]记者:国家确定,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质要在2012年底稳定达到三类水质标准,为尽快达到此目标,我省正在做怎样的努力?

[2011年6月3日15:03:49]葛为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性工程。确保南水北调山东段水质安全,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事关受水地区的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用水安全,事关山东形象。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严格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狠抓南水北调沿线山东段治污不放松,在调水沿线构建了环保工作大格局,坚持“治、用、保”并举的流域综合治污策略,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地方法规标准,采取综合性措施,调水沿线治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项目情况看,截至2010年,省政府批复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控制单元治污方案》确定的324个治污项目,已完成308个,项目完成率达到95.1%。从水质情况看,我省南水北调沿线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较《治污方案》基准年2002年分别下降了70.4%和90.5%;与2009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3.0%和31.8%。今年第一季度,按国家确定的考核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我省输水干线的9个测点已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汇入输水干线的20个支流测点中,除一条支流断流外,已有13个达到国家治污规划要求。

[2011年6月3日15:05:46]葛为砚:尽管我省南水北调治污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按照总氮、总磷指标评价,与国家提出的水质全面达到三类标准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氮磷污染已由次要矛盾上升为影响水质的主要矛盾。原治污规划未重点涉及的农业面源、航运、渔业和畜禽养殖等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当前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治污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另外,东线工程建成通水后,为确保调水水质安全,加强调水沿线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也十分必要。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一是要加快治污工程项目建设,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倒排工期、确保按期完成;二是要加快完善“治、用、保”并举的流域综合治污体系,督促调水沿线工业企业实施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构建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实施《环南四湖东平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规划》,从源头上强化面源污染防治,加大航运污染防治力度;三是要加快构建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落实新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估和已建项目环境隐患排查制度,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确保调水水质安全,全力打造南水北调东线“清水廊道”。

[2011年6月3日15:08:51]记者:我们在今年年初的全省环保会上得知,“十二五”期间,我省主要攻坚大气治理,让全省百姓能够呼吸上新鲜空气,能否介绍一下,我省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采取了那些主要措施?

[2011年6月3日15:09:04]葛为砚: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为尽快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让全省老百姓能够呼吸上新鲜空气,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抓好脱硫设施建设。通过下达治理任务、实行定期调度,截止2010年底,我省现役火电机组脱硫装机容量达20612兆瓦,超出国家下达我省“十一五”脱硫装机容量36个百分点。全省燃煤电厂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95%以上。同时,全面推进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作,对全省所有钢铁烧结机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建成脱硫设施的钢铁烧结机面积已达4444平方米,占总烧结机总面积的52%。二是建立空气质量调度制度,及时通报环境质量,对空气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地区,实施约谈、通报和严格项目审批等综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三是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全省共建成环保检测机构80多家,济南等12市建成了市级机动车环保检验监控平台,2010年全省共发放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96万枚。

[2011年6月3日15:10:36]葛为砚:2010年,还完成了《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调研起草工作,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已报省人大审议,今年5月27日,该《条例》已经省十一届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这对进一步加强我省机动车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6月3日15:11:59]孔繁轲:因为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告一段落。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和有关方面负责人进一步沟通交流。

[2011年6月3日15:12:11]孔繁轲: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将“建设生态文明山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十二五”重点工作之一,着力从战略层面推进环境保护,环保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各媒体充分发挥新闻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带动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为构建两型社会、建设和谐山东做出积极贡献。

[2011年6月3日15:12:32]孔繁轲: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郇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