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物发展发布会

2010-11-12 15:09:10 来源:山东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0年11月12日15:12:26]山东新闻网:发布会由中共山东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建军主持。

[2010年11月12日15:01:45]李建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2010年11月12日15:03:24]李建军:文物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中央、省里历来高度重视。近年来,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作为我省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山东博物馆新馆自2008年底开工建设,于今年6月份全面竣工,并进行了4个月的试运行,已具备正式对外开放的条件,将于2010年11月16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2010年11月12日15:03:27]李建军:今天我们举行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先生向大家介绍我省文物工作和山东博物馆新馆的有关情况。

[2010年11月12日15:03:42]李建军: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2010年11月12日15:04:38]李建军:下面,请谢治秀先生介绍我省文物工作和博物馆新馆的有关情况。

[2010年11月12日15:04:51]谢治秀: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2010年11月12日15:05:44]谢治秀: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省文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0年11月12日15:05:51]谢治秀:一、山东文物工作基本情况 山东以“齐鲁之邦”闻名于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灿烂,文物资源丰富。全省最新普查发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泰山、“三孔”、齐长城);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省级优秀历史建筑373处;历史文化名城18座;馆藏文物121.9万件,其中一级品6623件;考古发掘标本和文物商店库存流通文物约40万件。

[2010年11月12日15:06:55]谢治秀:近年来,特别是省文物局组建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文化遗产事业生机蓬勃,健康快速发展。

[2010年11月12日15:07:58]谢治秀:(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0年11月12日15:08:01]谢治秀: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开展以来,我省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文物普查扎实有序展开。目前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全面完成,整体转入第三阶段——成果整理汇总阶段。截止今年10月,全省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随着第三阶段普查工作的开展,数量仍将有一定的增长。

[2010年11月12日15:10:04]谢治秀:(二)文物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0年11月12日15:10:27]谢治秀:——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启动。一是积极开展大运河“申遗”工作。我省先后开展了运河资源调查、考古发掘等系列工作,完成了《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并着手展开运河沿岸的文物点保护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工程。先后将大辛庄、城子崖、齐国故城、鲁国故城、桐林、两城镇等6处大遗址纳入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库”。最近,我省大汶口遗址、曲阜鲁故城遗址、南旺分水遗址又被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三是完成了齐长城资源调查保护工程。

[2010年11月12日15:11:11]谢治秀:——大型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成就显著。为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省文物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确保了南水北调、铁路电气化改造、京沪高铁、高速公路、天然气管道、核电厂、煤矿建设等各类重点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文化遗产资源也得到有效保护。

[2010年11月12日15:12:48]谢治秀:——文物维修工程取得实效。在国家文物局和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实施了蓬莱水城、岱庙、颜庙、“三孔”、天柱山、烟台山、青岛八大关等一系列重点文物维修工程,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科学保护。

[2010年11月12日15:13:21]谢治秀:(三)考古发掘成果丰硕

[2010年11月12日15:14:24]谢治秀:继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获得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淄博陈庄西周遗址又被列为全国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全省累计获得国家年度考古新发现15项,社会反响巨大,一些考古成果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史。如临淄后李文化和沂源扁扁洞遗存的发现,将我省新石器时代由7300年左右提前到约8500年至10000年左右;寿光付家遗址头盖骨考古发现,证明了5000年前大汶口人就可以成功开展复杂的人工开颅手术。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的发掘,揭露了世界已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制盐作坊群,并把我国海盐制盐史前提到商代中期。

[2010年11月12日15:17:32]谢治秀:(四)博物馆免费开放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11月12日15:17:39]谢治秀:目前,全省共有175座博物馆,其中115家向社会免费开放,去年免费接待观众1700万人次。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博物馆这一爱国教育基地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和旅游推介项目。联合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教育厅、旅游局等部门,对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

[2010年11月12日15:17:57]谢治秀:(五)启动全省《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工作

[2010年11月12日15:18:40]谢治秀:我省结合文物保护实际,编制了“十二五”文物保护项目库;将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划分为七个主体功能区,已经完成《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片区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及鲁文化片区、大运河、齐长城三个片区保护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建设鲁文化片区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带动全省文物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

[2010年11月12日15:19:42]谢治秀:前不久,《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经省人大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0年12月1日施行。新《条例》依托《文物保护法》,在加强政府职能、填补工作空白、细化工作程序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必将对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文博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0年11月12日15:20:45]谢治秀:二、山东博物馆新馆相关情况

[2010年11月12日15:21:48]谢治秀:山东博物馆新馆建设,是山东文博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工程,是山东文化、文物事业发展的一大盛事,更是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丰硕成果。

[2010年11月12日15:21:55]谢治秀:山东省博物馆自1954年建馆以来,一直肩负着保护和收藏山东文物、展示山东文明成果、弘扬齐鲁优秀文化的重任。迄今已走过了百年历史。百年岁月,沧桑辉煌。山东博物馆现有历史文物12万余件,自然标本8000余件,藏书12万册;国家一级文物藏品1388件;尤以陶瓷器、青铜器、书画、甲骨、简牍、汉画像石、古籍善本等收藏最著特色。在不断丰富和提升馆藏文物数量和质量的同时,省博物馆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推出了数以千计的文物交流、展览活动,同时提供了省会城市主要的文化、艺术展示平台。

[2010年11月12日15:22:59]谢治秀: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山东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将山东博物馆新馆建设纳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省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确定建设山东博物馆新馆,并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省委宣传部长、分管副省长、济南市市长任副组长,省、市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山东博物馆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全局出发,协同各有关部门,对新馆项目在建设用地、立项批复、建设手续、资金保障等各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大力的支持。

[2010年11月12日15:23:02]谢治秀:(一)山东博物馆新馆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开山之作

[2010年11月12日15:23:15]谢治秀:山东博物馆新馆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了自始至终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亲自审定设计方案,调度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特事特办,对新馆工程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山东博物馆新馆的落成,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工程参与者开拓创新,一线建设者奋勇拼搏的共同成果和劳动结晶。

[2010年11月12日15:24:19]谢治秀:山东博物馆新馆工程于2007年12月29日奠基,2008年4月10日全面开工,历时30多个月的日夜奋战,于2010年6月顺利完工。新馆占地210亩,主体建筑8.3万平方米,人防配套工程4.5万平方米,广场约1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省级博物馆中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2010年11月12日15:24:22]谢治秀:(二)山东博物馆新馆是博采众长的智慧结晶

[2010年11月12日15:25:25]谢治秀:新馆工程以建设文化精品工程、人民群众满意工程为目标,以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为标准,在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新馆工程集思广义,广泛借助“外脑”,吸纳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新馆建设立项之初,就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邀请建筑规划设计、材料能源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及文化历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新馆规划建设整个过程中。特别聘请彭一刚、张锦秋、蒋民华等7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大师级学者担纲组成了新馆规划论证、建筑设计、新能源新材料应用、陈列展览、智能化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专家顾问组。专家学者积极为新馆建设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共同为新馆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11月12日15:26:27]谢治秀:新馆建筑设计方案的产生过程更是全社会共同参议,领导专家民主决策的典型范例。新馆设计面向国际公开招标,国内外81家设计单位积极参与,经8轮深化设计,遴选出4个设计方案向社会公示。经过为期1个月的社会公示和各界领导、专家的广泛论证、评议,历经30余次修改完善,最终确定山东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方案。

[2010年11月12日15:27:31]谢治秀:(三)山东博物馆新馆是科技节能的“绿色”建筑

[2010年11月12日15:2:384]谢治秀:山东博物馆新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以打造科技、绿色、环保的公益性文化建筑为目标,努力建设高科技含量的优质示范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一系列成熟、先进的科技成果在新馆得以示范应用,成为科技含量高,优质、绿色、环保的大型公益文化建筑代表。以新能源应用为例,省新博物馆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56万千瓦时,能够满足新馆日常办公、主体及广场夜间景观照明的供电需求,每年可节省标准煤2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500余吨,被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

[2010年11月12日15:29:39]谢治秀:(四)山东博物馆新馆突出了齐鲁文化的特点

[2010年11月12日15:30:42]谢治秀:山东博物馆新馆展陈区总面积2.5万平方米。目前依托全省及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已完成《汉代画像艺术展》、《佛教造像艺术展》、《山东历史文化展》、《孔子文化大展》、《明代鲁王展》、《馆藏书法展》、《馆藏绘画展》、《山东考古馆》、《馆藏瓷器精品展》、《第11届全国运动会成就展》、《鲁绣展》等11个展览15个展厅,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展线总长约2000米。展出各类文物1万余件,涉及玉石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20余个门类,从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齐鲁文明以及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就。

[2010年11月12日15:31:45]谢治秀:新馆展览既立足于展现历史,又为当代服务,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集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融入更多的“休闲”元素,寓教于乐。展览中大量运用先进的展览手段及设备,对文物进行全方位地诠释。

[2010年11月12日15:33:13]谢治秀:在展览形式方面,打破仅仅利用展柜展示文物的常规展览模式,融合了文物、图表、雕塑、油画、场景复原、沙盘、多媒体展示以及观众互动参与等多种方式,大量吸纳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整体提升展览效果。在展览中引入最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使用光纤照明技术、恒温恒湿技术、紫外线检测技术等,确保展陈文物的安全。

[2010年11月12日15:35:16]谢治秀:(五)山东博物馆新馆建设实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目标

[2010年11月12日15:38:18]谢治秀:新馆工程作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配套项目,建设工期紧、标准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施工任务重。在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新馆建设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始终以质量、安全、进度、廉洁为重点,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攻坚克难,较好解决了工期、质量和安全之间的矛盾,做到了工期、质量、安全“三确保”。

[2010年11月12日15:40:21]谢治秀:新馆建设之初,就以“鲁班奖”和“詹天佑奖”为建设目标,用这两项国内建筑管理施工和科技设计应用的最高奖项标准严格规范新馆建设。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新馆工程靠制度管理,按程序决策;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规定,坚持每周的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召开质量、安全专题会议,坚决将质量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公开、透明、廉洁的原则,公开招标,从材料、设备的源头入手,严把质量关;主动邀请纪检、审计、检察院等监督部门全程参与,自觉接受各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严格财务管理,坚持每周进行财务审计,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建设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实行分工责任制,按照专业分项工程分工到人,从招投标到工程验收实行全程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工程的顺利、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新馆主体结构完工后,即被评为“结构杯”优质工程。国家建设部领导到新馆视察时对新馆的建设质量、建筑水准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0年11月12日15:41:24]谢治秀:山东博物馆新馆自6月15日开始,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全面试运行,对各种机电设备、管理运行进行全面测试,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截止到10月底,新馆共接纳社会各界观众计260余批、5110人次。社会各界领导和友人参观新馆后,一致认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令人赞叹。新馆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陈列展览等方面达到了一流的水平和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成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的新地标和展示齐鲁文化的重要平台。

[2010年11月12日15:42:27]谢治秀:“天圆行日月,地方载万物”。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前来参加这个新闻发布会,正是希望通过媒体将山东文化、文物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山东博物馆新馆这份凝聚了社会各界关怀、关爱、汗水和心血的文化精品工程呈现给全省人民。

[2010年11月12日15:43:31]谢治秀:放眼未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实现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博物馆的宏伟目标,带动全省文化、文物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山东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而不懈奋斗!谢谢大家!

[2010年11月12日15:43:49]李建军:今天的发布会不安排现场提问。会后,将组织大家前往博物馆新馆进行实地采访。届时,大家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采访相关负责人。

[2010年11月12日15:43:52]李建军:各位记者朋友,博物馆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展示的殿堂,也是国民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山东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全面开放是全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集中体现,对于不断增强山东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媒体对新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报道,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们走进博物馆,更好地普及文物及文化知识,增强公民的文化素养,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0年11月12日15:43:55]李建军: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想去新馆进行采访的媒体朋友,请乘文化厅专门安排的车辆前往。

责任编辑:郇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