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建设总体情况发布会

2020-08-28 17:0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0-8-28 17:00]鲁网: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商务厅(省自贸办)主要负责同志和省政府办公厅、青岛海关、济南海关、济南市政府、青岛市政府、烟台市政府负责同志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建设总体情况,发布首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案例以及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创新举措等。届时本网将进行直播。

  [2020-8-31 10:00]丁绍敏: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德平先生,省政府办公厅一级巡视员邵靖先生,济南海关党委书记、关长赵儒霞女士,青岛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洪兵先生,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主任郑德雁先生,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先生,烟台市副市长张代令先生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德平厅长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总体情况,发布首批在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成果案例。

  [2020-8-31 10:01]张德平: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去年8月30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现良好开局。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一、一年来建设成效

  为客观评价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省自贸办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自贸试验区一年来建设情况进行了整体评估。总体看,112项试点任务进展顺利,已实施102项,实施率为91%。探索形成6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具有全国首创性,并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认可。

  (一)试点任务扎实推进。建立“领导小组+专题组+保障组+片区”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引领、条例立法保障、七大领域专项支撑、配套政策合力支持的制度体系,推动自贸试验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一是加快立法进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经省人大审议,将于近期正式发布。二是实施“负面清单”赋权。除法律法规明确不能下放的213项省级事权外,其他均可根据片区发展需要、承接能力和实施条件下放实施。三是加强协同配合。省有关部门、中央驻鲁单位加强与片区的沟通交流,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海关、外管、市场监管、住建等单位出台143项具体举措,支持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落地实施。四是强化智力支持。建立山东自贸试验区创新研究中心,为自贸试验区提供全方位、系统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二)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不断释放新动能。一是投资更加便捷。全面落实2020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日本东丽、英国BP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落户;从获批到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288家,实际使用外资14.4亿美元,占全省的9.9%。二是贸易更加便利。优化过境贸易操作流程,青岛港中转作业时间缩减60%,日韩过境货物港口端操作费用降低80%;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提单”模式,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上半年实现全程联运提单出口4204标箱、进口3217标箱。从获批到今年7月,山东自贸试验区完成进出口2209亿元,占全省的11.8%。三是金融持续创新。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今年1-7月浪潮、重汽等4家公司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收付金额17.5亿元。德国安顾集团8.82亿元战略投资泰山保险,烟台片区引入2家外资银行。青岛片区落地全省首家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企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82亿元。

  (三)营商环境更趋优化。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向高层次人才核发“山东惠才卡”,可享受出入境和居留、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29项绿色通道服务。济南片区“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改革,使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青岛片区规范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全流程时间控制在80个工作日以内,比全省、青岛市分别压缩20和5个工作日。烟台片区首创投资建设项目“四书合一、三一审批”制度,审批时间压缩3/4,支出费用减少60%。

  (四)差异化探索凸显成效。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差异化探索任务。一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青岛、烟台片区强化在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种质、涉海金融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海工装备方面,青岛片区创新研发10项自动化码头技术,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创造了每小时44.6自然箱的世界纪录。海洋种业资源方面,烟台片区建设了现代化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打造“从一粒鱼卵、一套装备到一条完整产业链”支撑种业发展的山东模式。青岛片区全国首创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模式,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样本检疫审批周期由20天缩短至2天。涉海金融服务方面,烟台片区首创海洋牧场平台确权机制和融资风险评判标准体系,创新推出了“深海网箱箱体及设备抵押”、“海水养殖天气指数保险”。围绕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山东对日韩优势,重点在国际合作园区、便利化通关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济南中日国际医疗科技园、青岛日本“国际客厅”落地运行,烟台中韩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与韩国釜山海关签订备忘录,相互给予AEO企业通关便利措施。建立“前置检测、结果互认”检验模式,已有259批输往韩国的食品农产品直接通关;创新“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通关时间缩短至15分钟。

  二、首批全省复制推广案例情况

  自贸试验区紧扣企业需求,择优选定首批36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贸易转型升级案例11项、营商环境案例9项、海洋经济案例7项、创新驱动发展案例5项、金融创新案例4项。一是突出首创性。36项案例均为国内或省内首创举措,有的已经上升到制度层面。济南片区提出的人力资本服务业,被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全国首次出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管理办法》,已有15家企业进行登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额度2亿元。二是突出实效性。围绕解决市场主体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创新探索,企业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青岛片区创新开展保税原油混兑、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吸引世界原油巨头在山东投资布局,提升国际铁矿定价影响力,助力青岛打造世界棉花交易中心。烟台片区创新进口测试车辆监管模式,今年1-7月韩国现代汽车研发中心进口测试用车辆增长50%。创新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模式,今年1-7月散装葡萄酒进口量增长32%。三是突出集成性。36项案例多为顶层设计,有的已形成系统集成创新模式,济南片区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保险箱”,已为一万余家企业和两万多个人建立数字保险箱。青岛片区创新“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模式”,将重量鉴定、抽查验证、机构日常监管、第三方采信监管等4项职能集成优化,大幅度提高海关监管效能。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对已实施的注重总结提炼,争取形成制度成果;对未实施的加大攻坚力度,争取尽快落地。二是落实省委《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建立前沿新兴产业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管理规则标准,将新金融、新贸易、新科技的管理职能赋予自贸试验区。三是主动融入“双循环”,以制度型开放吸引全球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以制度的集成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围绕国家赋予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鼓励三个片区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在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为国家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成果。五是支持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新区、开发区等功能区联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政策互惠、资源共享、互相促进。

  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关注,山东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奋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谢谢大家!

  [2020-8-31 10:16]丁绍敏:下面,请省政府办公厅邵靖先生发布自贸试验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工作情况。

  [2020-8-31 10:16]邵靖: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根据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将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今年2月28日,省委召开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专题会议,提出借鉴“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大限度赋予“两区”更多省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营造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良好氛围,助力“两区”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创新高地、国际地方经贸合作高地、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塑造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

  根据省委这一部署要求,按照凡属重大改革须于法有据的原则,6月1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下放部分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负面清单制”放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决定》的最大亮点,在于创新放权模式,将近年来一直实行的正面放权单一模式扩展为正面放权、负面放权两种模式。这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在全国尚无先例。主要是将省级和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中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敏感事项,列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之外的其他行政权力事项,按照“一次赋权、分批承接”的原则,下放“两区”实施;对“两区”暂未承接的行政权力事项,仍由省市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使。《决定》将这一重大创新举措规范化、法制化,明确了“负面清单”的法律地位,让省市两级尽可能赋予“两区”更多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行政权限有了法治保障。

  《决定》出台后,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商务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梳理出“负面清单”的有关事项,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7月6日,省政府印发《关于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下放部分行政权力事项的通知》(鲁政发〔2020〕11号),随同公布 “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只纳入省级行政权力事项213项,仅占省级总数的7.5%。其中,行政许可185项,行政确认6项,其他行政权力22项;涉及国家安全的27项,涉及公共安全的52项,涉及生态安全的28项,涉及意识形态安全的63项,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32项,由省级实施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和受上级部门委托不能再委托事项7项。“负面清单”之外的其他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两区”可根据工作需要、承接能力和实施条件,结合自身目标定位、功能划分和承担的改革创新任务,分批分步承接。

  谢谢大家!

  [2020-8-31 10:21]丁绍敏:下面,请济南海关关长赵儒霞女士介绍支持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发展的创新举措。

  [2020-8-31 10:21]赵儒霞: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各位介绍济南海关服务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首先,我代表济南海关,对各位长期以来对海关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关着眼山东改革开放全局,深入贯彻《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边落实、边创新、边实践,从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等6个方面,出台支持举措27条,83项任务目前已落地69项,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贸易便利化红利不断释放、制度创新成效逐步显现、区内企业更加具有活力。

  一是搭建“四大平台”。搭建综保区开放平台。强力推动济南片区内章锦综保区申建,实现了当年启动、当年批复、当年验收、当年见效。创新过渡期监管模式,边申请、边建设、边运营、边发展,1-7月,济南综保区进出口总值、增幅均列省内综合保税区第一名,同比增长7.5倍,占济南片区外贸总值的1/5,成为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做强铁路运输监管平台。实现山东中西部与沿海港口、欧亚地区国际物流“快车道”,1-7月,监管中欧班列329列、货物2.8万标箱,货值3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倍,2.2倍和2倍,铁路货运监管服务自贸区内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支持济南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平台建设,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电商综合服务系统,将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纳入总署试点,将于今晚24时启动,自贸区济南片区内企业将成为首票试点企业,实现对境外企业的批量出口,简化通关手续,降低经营成本。搭建国外技贸措施应对平台,收集、整理193个国家地区对我商品限制措施,发布25期技贸风险预警信息。强化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技贸示范培塑,服务农产品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

  二是推出“四项创新”。创新关税担保模式,在自贸试验区内首推“企财保”关税担保,企业用信誉代替资金“自己给自己担保”,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首批3家重点企业担保金额4.5亿元,仅浪潮集团就此每年节约财务成本2200万元。创新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开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试点,解决了企业集团下属各企业间保税料件无法相互调拨的难题,同时还节约报关时间10个工作日。疫情期间用该模式,晨鸣集团企业间相互调剂、便捷流转,解决了原材料不足问题,避免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创新民生物资查检模式,对进口肉类实施“即报即放”“即查即放”“边检边放”,促进区内维尔康公司肉类进口,1-7月累计进口肉类1771吨,较去年全年增长16.7倍。创新出口整车监管模式,用综保区政策,帮助重汽集团解决疫情期间整车出口受阻问题,每批次车辆节省物流时间30天,每车节约成本5000元,仅疫情以来就累计为企业节约费用600余万元。

  三是深化“四项改革”。优化“两步申报”通关改革,将海关监管环节前推后移,实现海关对物流的干预最小化。落实“两段准入”监管改革,放行时间压缩了近一半,实现车厘子等鲜活产品通关“零延时”,提前3天将市民“海淘”商品送到家中。推行便利出口转关改革,实施属地提前查验,口岸直接装船,帮助企业应对航线减少、甩船弃单增多等问题。推行特殊商品海关监管改革,将原来集中在口岸的生物试剂等特殊物品审批查检后移至企业内场所,实现“快报快检快放”。

  四是开展“四项试点”。开展保税研发监管试点,实现研发设备、材料全免税进口,吸引山东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智能传感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驻综保区发展。开展全产业链保税监管试点,实现区内外保税货物顺势监管,推动盛品电子、晶正新材料等在片区聚集。开展选择性征收关税试点,允许综保区企业按进口商品性质就低选择关税税率,降低内销税负。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支持综保区内企业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指导企业利用高端技术和剩余产能承接国内订单,实现内销1.01亿元。

  除上述措施,目前,我关正重点推动济南铁路口岸开放、高级认证企业免除税款担保、平行进口医疗器械等政策落地。山东自贸试验区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我关将坚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聚焦企业困难诉求,形成更多突破性强、含金量大的创新举措,集成打包提供“一揽子”便利服务,为建设更具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一流自贸试验区做出海关贡献!

  谢谢大家!

  [2020-8-31 10:28]丁绍敏:下面,请青岛海关副关长王洪兵先生介绍支持自贸试验区青岛、烟台片区发展的创新举措。

  [2020-8-31 10:29]王洪兵: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来青岛海关服务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有关情况。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一年来,青岛海关在海关总署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山东、服务山东,把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关键抓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关之力,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强省建设等重大工程、重大战略,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为此,青岛海关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关长贺水山同志为组长的服务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精选86名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并与省、市工作专班主动对接,积极承接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任务台账,逐项研究制定落实举措,明确实施路径。在总体方案112项试点任务中,青岛海关共承接25项,占方案任务总量的近1/4。在此基础上,主动自我加压,在各政府部门中率先制定出台了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的28项措施,并细化分解79项具体任务。目前,总体方案25项任务已全部具备实施条件,除个别项目暂时没有具体项目承接或受疫情影响暂停实施外,大部分项目已经落地见效;主动提出的79项任务中,69项已具备实施条件,其余10项正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据统计,目前,青岛海关辖区内的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烟台片区注册外贸企业数量分别达3542家、1368家。从自贸试验区成立截至到今年7月底,青岛、烟台两个片区进出口总值1656.5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进出口值20.2亿元,以占全省0.52%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占全省8.9%的进出口值。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青岛海关始终将制度创新作为重要抓手,结合实际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探索“管得住、放得开、效果好”的监管创新举措。一年来,已推出全国首创的监管创新举措7项,并上报海关总署,其中2项已通过备案。此外,我们还推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2项,并通过山东省商务厅向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占全省推荐总数的一半以上。比如,在全国首创了“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允许以加工贸易企业集团为单元,对集团内部企业间保税货物的存放、流转、使用等给予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有效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近3000万元;全国首创了“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模式,实现进口大宗商品水尺计重、容量计重等多种计重方式的智能计算,有效提升重量鉴定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助力我省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预计每年为港口增加经济效益近4000万元;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监管模式,允许来自不同原产地的进口保税原油实施混兑,有效激活山东现有的地炼和港口资源,助力山东港口打造“原油超市”,前7个月已混兑原油超百万吨,等等。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创新力度,力争推出更多契合自贸试验区发展定位、符合企业现实需求的改革创新举措。同时,加快在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有关制度创新成果,释放更多政策红利,为山东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奋斗目标贡献海关智慧和力量。

  [2020-8-31 10:36]丁绍敏: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0-8-31 10:36]中新社记者:这次向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制”放权,在全国影响很大。现在大家更关心“负面清单”如何落到实处,尽快发挥作用。请问邵主任,省政府办公厅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进展?

  [2020-8-31 10:36]邵靖: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了点子上。为了使这一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尽快落地见效,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推动首批承接事项落实到位。负面清单公布后,省政府办公厅、省商务厅按照“一次赋权、分批承接”的原则,会同济南、青岛、烟台3市政府,指导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根据工作需要、承接能力和实施条件抓紧梳理用权需求,7月份已经形成了首批承接的省级具体权力事项,共提报首批用权需求539项,其中济南片区258项、青岛片区123项、烟台片区158项。目前,正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相关程序履行完毕后,即可正式办理。下一步,各片区可根据自身承担的改革和发展任务,陆续承接省级权力事项。

  二是坚持规范放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对下放权力事项的指导和监督,认真做好相关落实工作。对委托实施的省级权力事项,要与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分别签订委托协议书,将受委托实施行政权力的内容予以公告,给予“二号章”,监督“两区”实施行政权力行为,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对直接下放的省级行政权力事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三是积极帮助自贸试验区提高承接能力。省直有关部门将在人才、培训、技术、装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自贸试验区提高承接能力。指导自贸试验区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细则,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确保下放事项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

  希望新闻界的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心、支持我省“放管服”改革工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2020-8-31 10:40]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在疫情期间,济南市外贸进出口一直逆势增长。请问郑市长,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20-8-31 10:41]郑德雁:首先,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借此机会,代表济南市委、市政府,代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对海关等中央驻鲁单位、省自贸办等省直相关部门、以及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一直以来对济南和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大家都在谈“初心”,对于自贸试验区来说,其建设对国家战略的根本意义在于探索构建新形势、新条件下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就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的重心不是招商引资而是制度创新,手段不是税收洼地而是环境高地,特质不是无序竞争而是公平准入,我理解这就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初心”。

  获批一年来,我们牢牢坚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初心”,牢牢树立“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勇气,通过首创性、系统性制度创新和自由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济南样本”。截至8月底,新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累计达到5.2余万家;新设自贸支行分行15家,基金57家;新增华熙生物、山大地纬、恒誉环保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上市公司达38家。相继出台了“数字保险箱”智慧政务、优化特殊物品检疫查验流程、“一区一照一证”连锁经营等320项制度创新措施。其中,全国首创的《人力资本出资管理办法》已在片区内试行;平行进口医疗器械试点已制定省市体化推进方案,即将破题成为全国首创。

  正如这位记者提到的,今年以来我市外贸进出口一直逆势增长。1-7月份,完成外贸进出口额808.8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0.7、33.7个百分点,连续保持全省第一,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其中,济南片区实现进出口额382.4亿元,占全市比重47.3%,有效拉动了全市外贸逆势增长。重点采取了“三个一批”的工作举措:

  一是推出一批创新举措。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片区主要申报业务覆盖率达100%,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到35.7和2.3小时,压缩比全国第五。推行出口退税“当天办”改革,实现出口退税当天申报当天到账,最快4小时内办结。开展“企财保”试点,浪潮、重汽、晨鸣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首批税收担保试点,实现每年60亿元海关税款“零成本”担保。打造防疫物资出口共同体,86家防疫物资生产贸易企业抱团出海,仅半年时间,实现防疫物资出口32亿元,15家企业列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白名单。推动货物贸易与人员往来自由,济南海关大力推进通关和检验检疫创新,对肉类进口实行“随报随检随放”快速通关,促进维尔康等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济南出入境管理部门出台了外籍人士商务旅行、工作居留、出入境等专项措施,推进人员自由往来。创建“区港联动”整车出口新模式,整车多批次申报进入综保区集结,企业可先行办理退税,再根据订单需要分批或整批运输至港口出境,重汽集团已出口货值3亿元。

  二是搭建一批贸易平台。章锦综保区封关验收,成为济南片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载体,济南进入“双综保区”时代。1-7月份完成一线进出口额76.5亿元,同比增长7.5倍,对全市外贸增量贡献度达34%,总额和增幅跃居全省综合保税区双第一。绿地(济南)全球商品贸易港启动,打造“买全球、卖全球”贸易大平台,与北方规模最大进博会—“东亚博览会”融合发展,将入驻120个国家2万余种商品,带动旅游及周边客群300万人次。开放通道加速扩容,欧亚班列开行线路达到7条,覆盖15个国家及地区。上半年开行279列,增长244%,货物总重量增长221%,占全省发运量的38%,居第一位。新开通7条国际客改货航线航班,国际(地区)航线数量达到35条,通往17个国家(地区)31个城市。中国北方生活资料(济南)分拨中心开建,山东港口物流集团总部落户片区,打造生活资料集聚分拨、海公铁综合枢纽、多式联运集聚中心,推进东西双向互济、陆海空邮联动,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三是培育一批贸易新业态。大力构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率先启动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培育9710、9810外贸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借力齐鲁软件园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济南市入围全国第一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进一步拓展教育服务、影视动漫、文化出版、体育赛事、中医中药等领域新的增长点。1-7月份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5.5亿美元,其中数字服务出口重要指标--信息技术外包(ITO)实现离岸执行额5.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大力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综保区区外监管新模式,拓展山东太古飞机保税维修等功能业务,1-7月份山东太古实现进出口额17.6亿元,同比增长59%。大力培育外贸企业集群,建设济南国际贸易中心,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全生态、一站式服务,构建跨国公司集聚发展国际化环境,已签约入驻意大利科孚、德国商业动力、南非CKK、TIKTOK电商出海平台等40多家公司,培育外贸发展新增量。

  下步,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将用好改革先行先试权,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断推出新的制度创新措施,把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种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高产田”,更好服务于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谢谢!

  [2020-8-31 10:52]中国网记者:请问薛市长,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运行一年来,在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会在哪些方向上发力?

  [2020-8-31 10:52]薛庆国:谢谢这位新闻记者的提问。青岛片区挂牌运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总体方案任务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扎实推进106项试点任务。聚焦贸易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等优势领域,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探索,制度创新取得积极成效,较好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一是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吸引外资主阵地。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比如,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审批和食品经营许可(仅限预包装食品)由审批改为备案后,青岛片区新注册油品贸易企业152家、食品经营企业736户,市场主体活力突显。在全国首创“一证(照)通”改革,59类办理高频行业率先纳入改革范围,行业申办材料减少35%,审批环节减少56%,承诺时限缩减32%。在全国率先上线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企业设立实现全程零跑腿、零见面、零人工干预。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户山东自贸试验区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落户青岛市首家合作制公证机构。今年1-7月份,青岛片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3家,实际到账外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79.6%。

  二是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巩固提升青岛口岸棉花、原油、橡胶进口全国第一大口岸优势,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推动大宗资源性商品发展。比如,在服务油品进出口方面,青岛片区在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有效降低了国内炼化成本,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量已超过100万吨;实施成品油出口“边装边检”,单批缩短通关时长2个工作日;实行进境保税船用燃料油“仅备案,不施检”账册管理模式,单批压缩通关时长48小时;采用“云计重”快速鉴定新模式,实现计量“零待时、无接触”, 每年可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800万元。在服务棉花进出口方面,实施棉花“集成查检”,利用智能化手段将查检过程从2-3天缩减至2-3小时,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500万元。在服务铁矿石进口方面,建设集约式集装箱矿石查检场地,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近300元;实施矿石“船船直转”不落地转运,每船直接减少港口搬倒费用10万元;实施保税铁矿混配业务“随卸随混”,混矿效率由3500吨/小时提高至4200吨/小时。大力培育外贸新模式,1-7月份青岛片区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5.8亿元,同比增长4倍;冷链进口11万标箱、同比增长52%。

  三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产业突破发展。开展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融资业务;中欧国际交易所在中国设立的首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中欧国际交易所中国(北方)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落户片区;完成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推出基于关税大数据的线上融资产品——关税e贷;首个财金平台经济项目投入运营;山东自贸试验区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落户;成立了青岛跨境基金中心,首支50亿规模基金顺利落户。截止7月底,青岛片区新引进金融项目共计134个。

  四是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打造东北亚航运枢纽。聚焦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运用十大创新技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码头,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为全球港航业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模式”“青岛方案”;首创自动化码头无人卡口监管模式,闸口通行效率提高108%;首创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创新模式,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首创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新模式,库容率平均提升30%以上,物流成本平均节省15%;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通关时间比韩国釜山港节省约1.5天;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依托海运提单的完备功能,形成“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的“一单制”模式,上半年实现全程联运提单出口4204标箱、进口3217标箱。

  五是面向日韩,积极探索与日韩合作新模式新路径。青岛日本“国际客厅”投入启用,已与横滨、神奈川、新潟、岩手等4城达成合作意向,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4家,挂牌入驻18家。加强与日韩海关间AEO互认,现有AEO认证企业31家。实现往来韩国定期班轮卫生检疫“电讯申报、无疫通行”,将通关时间由入境90分钟、出境60分钟,统一缩短至15分钟。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批复落地,以日韩跨境电商为切入点,借鉴日本“六本木新城”模式,围绕“一心一港一城”,积极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中日韩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合作新平台,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青岛片区将继续围绕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聚焦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主攻方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推动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为全省、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

  [2020-8-31 11:05]大众日报记者:请问张市长,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一年来,烟台片区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简要介绍一下,谢谢!

  [2020-8-31 11:06]张代令:首先,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对烟台发展以及烟台片区建设的关心支持。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设立这一年,是我们工作的探索年,也是创新发展的起步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发展导向促创新,立足烟台实际谋发展,着力放大片区区位、产业、创新等基础优势,加快推动体制改革、动力变革、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截至目前,烟台片区承担的100项创新试点任务实施率超过80%,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市场主体入驻自贸片区。着重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制度创新,打造有高度、有质量的“烟台特色”。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围绕制度创新,我们聚焦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痛点堵点,采取“专业智库+”模式,依托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及万华、富士康、东岳汽车等骨干企业,先后调研市场主体约2万家,细化形成170项创新任务。

  第二,突出示范效应,打造有融合、有创造的“烟台模式”。示范带动是自贸试验区责任所在、意义所在。围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注重融合全市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规划建设了海洋经济创新、国际贸易、国际商事服务、招商服务等八大中心。目前国际贸易中心已落户京东云计算等126家企业,海洋经济创新中心落地9大科创平台。我们探索成立国际人才集团,全面建立起与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等“中科系”,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系”,腾讯、华为等“企业系”,俄罗斯科学院等“国际系”的深度合作。新入驻金融机构20家,包括中行、中信、农行等自贸试验区专营机构10家;华润化学材料、韩国先安新能源汽车电子、烟台经海海洋等3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首个俄罗斯外资医疗器械项目——艾佳莱医疗入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0名。

  第三,突出新兴业态,打造有战略、有活力的“烟台链条”。发展新业态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在发展新业态上的创新是一项十分现实的任务。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的发展。依托富士康等重点企业,加快全球保税维修中心建设,推动企业从“全球制造”向“全球服务”延伸。目前,富士康开展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全球维修”业务试点,已开展2票掌上游戏机和控制器维修业务。抢抓烟台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烟台保税港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等机遇,全面落实零售进口试点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积极研究推进综合保税区21条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我们还在烟台港西港区启动混兑调和业务、开出首张14.6万吨原油票单,带动西港区油品贸易、航运、金融等全链条发展。

  第四,突出流程再造,打造有规则、有突破的“烟台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集全市合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流程再造。为片区下放了首批696项行政权力事项和64项公共服务事项,出台优化服务20条措施,设立自贸试验区企业服务专区,从注册登记到刻章、开户,全流程2小时办结;在全国首创“四书合一”(四书合一,即对自贸试验区范围内的非高耗能行业和非重大涉稳项目,将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节能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进行整合,共同形成一个报告文本)、“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等新模式,从拿地到开工最快2个工作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大力推行“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全力开展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支付6亿多元;对高层次人才出入境许可、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12项关键服务开通“直通车”。此外,我们还设立山东自贸试验区第一家互联网审判庭,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形成了相对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20-8-31 11:1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刚才济南市郑市长提到,章锦综保区正式封关验收,济南进入“双综保区”时代。请问赵关长,您如何看待综合保税区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海关是如何支持章锦综合保税区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2020-8-31 11:14]赵儒霞:谢谢您的提问!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基本要求是可复制,可推广,承担着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综保区具有税收政策、管理模式、业态发展等特殊优惠政策,是对外开放的政策高地。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综保区,相当于把创新高地和政策高地合二为一,产生了非常好的化学效应。国务院分六批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制度,涉及海关的有61项,其中有17项是综保区贡献的,占到了总数的1/4还要多,可以说,没有综保区,自贸区发展就缺少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据统计,2019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9万亿元,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度达30%。章锦综保区在申建过程中,刚刚起步,外贸总值就占济南片区的1/5,对济南市外贸增量的贡献度达35%。章锦综保区正式验收,标志着综保区发展将会进入新阶段,也将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个问题:

  今年1—7月,济南综保区实现进出口76.5亿元,同比增长7.5倍,进出口总值和增幅居省内综合保税区双第一,得益于济南市政府的强力推进,得益于海关总署的高度重视。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申建之初,四至范围内没有综合保税区,省政府从自贸区发展的角度出发,向国务院提出申建综保区,我关全力支持。

  一是“边申请、边建设”。我们提出“批复即验收”,在向国务院申请建设综保区的同时,与济南市政府共同推进完成章锦综保区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国务院批复同时,就具备了验收条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省级预验收、国家正式验收等程序,创造了从批复到验收的“济南速度”。

  二是“边建设、边宣介”。组织专题政策宣讲会,解读21条举措,1100余家区内外企业参加,做到区内区外企业全覆盖;在省委培训班上向各部门单位宣讲政策,做到政府部门全覆盖;通过山东卫视等各大媒体开展多轮次、大范围宣传,做到主要新闻媒体全覆盖,以此提高政策知悉面。

  三是“边宣介、边运营”。向海关总署积极争取过渡期政策,使90余家自贸区内企业提前享受综保区政策。国家批复后,做到无缝衔接,保障了区内企业正常出口。

  四是“边运营、边发展”。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21条”改革举措落地,目前已有20项改革举措落地。例如,精准推介保税研发等最新政策,吸引富能芯片等重大外资项目形成入区意向。今年以来,济南综保区新增注册企业37家,全部集中在生物科技、电子信息、医药技术等前沿产业,为综保区发展增添了后劲。

  我们有信心与市政府一起,将章锦综保区打造成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强引擎和新动力,创造更多的“济南速度”。欢迎更多企业到章锦综保区享受政策红利。

  谢谢!

  [2020-8-31 11:21]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请问王关长,刚才您提到海关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其中有两项已经在海关总署备案。请介绍一下这两项创新的具体情况。

  [2020-8-31 11:22]王洪兵: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使命。前期,青岛海关经过不断探索创新,“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两项创新举措已完成总署备案,正在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关于“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主要是指以加工贸易企业集团为单元,在集团内部企业间实施保税货物的存放、流转、使用等全方位的便利化措施。该模式突破了以单一合同或单一企业为单元的传统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将同一集团下的多个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打破了以往保税料件无法在企业间流转的障碍。企业可以享受到放宽集团内企业间保税料件流传要求、集团内保税货物在成员企业自主存放、保税料件串换自主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目前,该创新举措正在全国9个直属海关扩展试点。今年以来,海信集团等企业已陆续在集团内开展料件调拨业务,涉及保税货物11587吨,累计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2891万元。

  关于“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模式。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口岸。以往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基本采用人工手动计重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大宗商品的重量鉴定效率,青岛海关开发了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系统,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就可实现水尺计重、容量计重等多种计重方式的智能计算和相关鉴定数据的统计汇总。同时还可实现系统随机派单、自动风险预警和对鉴定过程的科学有效监管,有效提升了重量鉴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助力青岛等口岸打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据测算,采用该模式后,每条船能压缩现场工作时间约0.5小时,以青岛港进口大宗商品为例,每年可节约鉴定时间约670小时,为港口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

  [2020-8-31 11:30]济南日报记者:近期媒体对济南的宣传,聚焦很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生物医药产业,我们了解到,为加快产业发展,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范围内布局规划了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请郑市长介绍一下,济南片区如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哪些作用?

  [2020-8-31 11:30]郑德雁: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非常清楚自贸试验区在助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打造全市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力求把这种作用最大化。比如,济南片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作用,着力破解生物制药和中医中药发展制约瓶颈和障碍,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聚集优势资源,引领产业创新,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助推生物医药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一、以“链长制”创新产业推进机制。为高效推进济南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近期市委市政府筛选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空天信息、量子、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城建、电子商务、人力资本十个重点产业,实行“链长制”,推行“一条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一名部门负责人、一个工作专班、一支产业基金、一个产业联盟(协会)”的产业链“六个一”推进模式。生物医药产业链由我担任“链长”,力求在制度创新、要素保障、市场需求等领域精准发力,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形成产业发展提升长效机制。目前建立了工作专班,设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母基金,并与招商银行开展双百亿投贷联动合作,成立了以齐鲁制药、轩竹制药、鲁南制药、济南市中心医院等为成员的健康医疗科技产业联盟。重点瞄准抗肿瘤药物、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医中药、医疗器械、医美抗衰、特医食品、防疫物资七大方向,实施核心集聚区建设、垂直生态体系建设、产学研医联合体建设、专业园区建设“四大工程”,打造研发、中试、产业化、销售全流程产业链条,构建纵横交融的立体产业生态。

  二、以制度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和障碍。以规划建设的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为载体,以制度创新探索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制度性障碍,打通产业发展通道,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助力全市生物医药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是以中日国际医疗科技园为载体,探索综合医院转型拓展为研发临床中心以及国际合作新模式。已与日本东丽、奥林巴斯、佳能、韩国三星、德国贝朗等世界500强企业签约,打造国际领先的透析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癌症精准诊断与治疗中心。二是以细胞产业园为载体,探索突破细胞药物、抗体药物遇到的血液来源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研发、临床、生产的最大障碍,打通行业发展通道。已落户CAR-T治疗癌症、新型药物治疗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等世界领先项目。三是以中医药国际科技园为载体,探索突破中医药遇到的“同病不同价”、医保难报销、院内制剂不能外销等管理体制问题,打造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临床治疗和国际合作为一体的中医药发展大平台、创新策源地。以防病治病效果为导向,已筛选签约可治愈二型糖尿病、手术后并发症、抑郁症、儿童抽动症自闭症等一批领跑世界的中医药特效项目。四是以章锦综保区为载体,探索医疗器械平行进口、生物医药保税研发等创新事项,医疗器械平行进口试点已制定省市一体化推进方案,即将破题成为全国首创,以解决进口医疗器械价格高、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三、以平台模式创新加速产业发展。一是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新基建,构建共享实验室、CDMO中试平台、检验检测、临床中心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支撑体系。已吸引聚集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和医药、爱康得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和机构。二是建设省市共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总投资约30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共享创新平台,成为国家级新产品孵化器、产业聚集强引擎。三是建设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综合保障服务体系,率先在济南片区推出基于医保电子凭证和人脸识别的医保在线支付结算一体化服务。四是建设英矽智能等新型智能新药研发平台,英矽智能Insilico与英国Arctoris、轩竹制药、齐鲁制药、济南国际技术人才港合作成立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自动化实验室,吸引全球新药研发前沿技术向济南集聚,由龙头药企业参与共建,打造药研商业实验室典范。此类研发平台将以济南为中心,为中国乃至全球客户提供远程访问服务,为全球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预先优化和充分验证的研发流程。

  四、以要素激活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推行人才有价,制定出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探索以人力资本价值出资方式设立新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包括鲤遇网络在内的15家公司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出资。二是建立数字保险箱智慧政务,为片区企业和个人建立“数字保险箱”,实现材料、证照数字化和信用信息跨部门、跨系统的信传递共享;通过再造审批流程,推行“无材料审批”,企业开办35分钟一次办成、出口退税4小时办结、土地规划调整1天办理。这都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要素环境,目前片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3000多家。三是支持防疫物资服务集成出口,快速审核通过医疗物资生产“白清单”企业15家,归纳形成“出口医疗物资监管、非医疗物资监管”流程图,实现出口防疫物资审单、查验和处置有效衔接,快速放行。梳理、细化、补充进口国(地区)相关医疗物资技术法规和标准,形成“部分国家(地区)防疫物资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指南,为防疫物资出口集群提高国际竞争力和通关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前,济南市正全力推动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建设,济南片区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以平台建设为支撑,汇集资源要素、赋能产业发展,使济南生物制药向产业链高端、技术世界一流迈进,为“康养济南”“科创济南”建设贡献自贸力量!

  谢谢!

  [2020-8-31 11:42]山东经济广播记者:目前,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都被赋予了具有明确导向的发展特色和功能定位,比如我们山东自贸试验区主要是深化日韩合作、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方面。请问,青岛片区建设一年来,在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2020-8-31 11:43]薛庆国:青岛与日韩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贸往来密切,日韩是青岛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在青岛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重要。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重要部分,也是青岛片区重要的差异化发展方向。获批一年来,青岛片区充分发挥对日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优势,重点在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拓展多领域经贸合作空间等方面,探索中日韩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

  一是搭建经贸合作发展平台。建设日本“国际客厅”,启用当天就签约落地了三菱日联银行等20个重点项目;引进了中日经济文化学会、青岛-日本企业家联谊会秘书处等15家第三方合作机构;举办科创中国“技贸通”重点日本项目线上路演等3场招商宣传推介活动。上半年通过“云招商”“跨境审批”引进日韩外资企业12家,开通“日韩-缅甸”海转陆过境业务,“齐鲁号日韩陆海快线”等服务实现班期化、常态化运营。

  二是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借鉴日本“六本木新城”模式,积极打造“一心一港一城”的中日韩消费专区。其中,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已于今年8月份开业运营、线上商城试运营,每位消费者可享受到“单笔不超5000元,全年26000元”的免关税跨境电商政策红利;日韩服贸港将于年内建成20万平方米商业载体,已与无印良品等6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日韩商务城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将建立多元咨询服务、跨境服务贸易、文娱产业、国际商务区四大功能板块,目前正在进行概念规划编制,年底前完成1000万平方米载体规划设计。

  三是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青岛海关与韩国釜山海关相互给予AEO企业降低查验率、优先通关、简化单证审核等通关便利措施,目前青岛片区已拥有高级认证企业9家,一般认证企业22家落户;开通中日韩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对于进境冰鲜水产品实现检疫审批全程电子化,进口商实现“零跑腿、无纸化、信息化”办理检疫审批。对进口的冰鲜水产品提前做好审核工作,货物到港后做到“即审即放、即查即放”;采取“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通关时间由入境90分钟、出境60分钟,缩至15分钟,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

  下一步,青岛片区将抢抓中日韩自贸谈判进程加快的战略机遇,持续把提升对日韩经贸合作水平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扩大与日韩地方间的双向贸易投资合作,争取在三国地方经贸合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中日韩区域合作方面,一是要加大对目前39家有意向认证的企业继续开展信用培育和认证工作,进一步扩大中日、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力度。二是要继续扩大通关绿色通道的产品种类,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三是要继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进一步规范申报管理,严格审核作业,继续简化手续,提高监管水平。

  在中日韩产业合作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作为服务中日两国地方合作、深化两国互利互惠互通互助的平台作用,推动国内外多方资源要素通过日本“国际客厅”在青岛互动耦合、价值倍增。二是要加快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努力将“中日韩消费专区”打造成为立足青岛、辐射周边、体现日韩特色、面向世界的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消费特区,使之成为中日韩双向消费的最佳体验区、日韩游客“旅游首末站”、国民最佳的日韩文化体验区、东北亚全球商品体验中心。

  [2020-8-31 11:50]联合日报记者:请问张市长,烟台片区围绕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定位开展了哪些差异化探索和特色化创新?请简要介绍一下,谢谢!

  [2020-8-31 11:51]张代令: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国务院公布的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深化日韩合作、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是赋予烟台片区的两个重要定位,这两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烟台有着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密切的交流基础。烟台自贸片区的建设与中韩、中日(烟台)产业园形成叠加机遇,为此我们正在制定深化日韩合作意见,出台高含金量的发展措施,从项目引进、项目用地和厂房保障、基金和贷款扶持、人才便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并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在全国率先推行中日韩投资便利化审批新模式,业务涵盖五大类21个事项,已有4家韩国企业、1家日本企业和1家马来西亚企业享受到新模式的高效服务。我们还出台了《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引进了全国首家外商自然人独资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相继落户全省首家韩资律所、全省首家中韩国家级科创孵化基地、山东自贸试验区首个韩资世界500强项目。目前片区所在的烟台开发区已集聚韩资企业世界500强项目20个,累计韩资企业540多家,新落户韩资项目同比增长2倍以上。在对日合作方面,去年依托自贸试验区我们启动建设了中日产业园,一期面积2.7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国内首座超高清产业研究院、5G联合创新实验室等重点项目,与中韩产业园构成一体两翼之势,中日韩特色的“烟台模式”初步显现。

  烟台海岸线长,海洋产业基础较好。我们围绕自贸试验区服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一是率先推进海洋种业资源中转基地建设,以快捷高效的模式完成苗种从入境到入厂、从入池到入箱的多次中转业务。二是高标准打造临空经济区和临港经济区,着力推进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所等载体建设,启动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水产品溯源平台,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推动海洋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延伸。三是在全国首创政企社科四方联动机制,山东作为全国唯一的海洋牧场试点省份,烟台是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最多的城市,我们通过“精准指导+精准施策+精准监测”改变原有增殖放流模式,构筑起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实现多元化增殖。四是在国内率先设立海洋产业特色支行,率先建立贷前、贷中和贷后“闭环管理”联动机制,为海洋牧场快速建设、快见成效提供金融保障,也破解了海洋牧场融资难题,吸引总投资过百亿的“亚洲单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百箱计划”正式落户,将建成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总体来说,烟台片区有信心在引领烟台迈向海洋经济大市的征途中贡献新的重要力量。谢谢!

  [2020-8-31 11:56]丁绍敏: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商务厅规划指导处唐辰,联系电话:89013620。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