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解读《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发布会

2020-07-30 10:3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0-7-30 10:30]鲁网: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0年7月31日(星期五)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届时本网将进行直播。

  [2020-7-31 10:00]丁绍敏: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鲲先生,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处长蔡世超先生解读《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鲲副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2020-7-31 10:00]张鲲: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简要介绍一下《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相关情况。

  省委、省政府对编制《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提出指导意见。《规划》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省政府批复后印发实施。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说明。

  第一,《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发展布局,强化科技支撑,供需两端发力,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升级,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品质提升、要素集约、开放合作,打造“好客山东”升级版,开创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新局面。

  第二,《规划》把握的五项原则。一是坚持融合发展。贯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理念,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二是坚持统筹协调。强化资源统筹整合,强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陆海联动和统筹规划、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享新局面。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创环境,市场主导增活力,建设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发展品质。五是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山东。

  第三,《规划》突出解决的“三化”问题。一是围绕破解碎片化问题,在规划建设四大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同时,突出打造六大文化旅游带,推出16条综合型经典文化旅游线路、7个系列主题特色型文化旅游线路,实现“串珠成线、连片成面”。二是围绕破解低端化问题,我们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发掘和整合利用,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旅游景区质量提升、历史城区文化旅游整合打造等五大工程,完善文化旅游精品体系;通过“文化+旅游”“文旅+”,培育文旅新业态,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三是围绕破解封闭化问题,依托我省综合交通网络,提出构建南联北引、西接东汇的区域开放新格局,南向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合作共享,北向强化与京津冀城市群、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地区协同发展,西向强化与黄河沿线等中西部省份的对接和联动,东向加强与日韩的文化旅游合作交流,实现开放互动、协调发展。

  第四,《规划》着力突破的三个难点。一是突破夜间旅游、淡季旅游问题。主要通过完善繁荣夜间经济政策措施,丰富夜间旅游产品,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旅游与城市商圈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城市夜游集聚区。通过丰富淡季旅游产品供给,实施景区门票优惠政策等,激活淡季旅游市场。二是突破市场主体培育问题。主要是通过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深化国有文旅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文旅集团,培育一批骨干文旅企业。三是突破旅游智慧化问题。主要通过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与文旅产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一部手机游山东”智慧文旅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总之,本《规划》力求通过发挥齐鲁文化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精品旅游,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基地,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2020-7-31 10:08]丁绍敏: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0-7-31 10:08]中国文化报记者:山东是文化大省,《规划》在彰显山东文化特质、发挥山东文化资源优势方面主要作了哪些规划设计?

  [2020-7-31 10:08]陈国忠: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文化品位决定着旅游的品质。文化资源是山东旅游发展的突出优势。山东是著名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发源于此,儒家文化、墨家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工匠文化、兵家文化等交相辉映,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等圣贤辈出,历史上涌现出书圣、算圣、医圣、农圣、工圣等诸多名家智者,董仲舒、王羲之、诸葛亮、孙膑、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璀璨。拥有泰山、曲阜“三孔”、齐长城、大运河(山东段)4处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在革命战争年代,齐鲁大地是革命文化的重要源泉,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感天动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条件。

  本《规划》坚持以文旅融合为主线,始终贯穿融合发展理念。比如,在发展定位上,《规划》提出彰显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精品旅游,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品牌定位上,提出突出发挥“好客山东”品牌效应,打造“好客山东”品牌引领的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无论是“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还是16市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均注重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比如,“好客山东·泉城济南”“好客山东·时尚青岛”等。

  再就是,在发展布局上,对打造“两大文化旅游基地”“六大文化旅游带”作出规划设计,围绕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提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基地和山水圣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带、仙境海岸文化旅游带、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和绿色生态旅游带、齐长城文化旅游带、红色文化旅游带。

  尤其是,在重点举措上,《规划》确定的十项重点任务,均注重文化内涵、文化元素的融入。比如,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发挥齐鲁文化优势,打造四大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济南—泰山—曲阜优秀传统文化旅游示范区、齐文化旅游示范区、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示范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因此,尽管这个《规划》的落脚点是在旅游上,但是其中文化的分量也很重,文化融入旅游的色彩很浓。

  [2020-7-31 10:21]中国旅游报记者:发展乡村旅游对助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非常重要,对此作了哪些具体规划?

  [2020-7-31 10:21]蔡世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山东要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018年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为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实现“五大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增添新的动力。

  山东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创造了“改厨改厕”、境外精准交流等诸多经验,先后建成了兰陵县压油沟景区、日照春风十里、山亭翼云石头部落、泰安九女峰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高端乡村旅游点,涌现出泗水王家庄村、邹城上磨石村、淄川峨庄村等一批画家村、影视村、艺术村。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4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2709亿元,成为带动乡村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规划》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坚持发展乡村旅游与促进乡村振兴融合对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推进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重点构建“六大乡村旅游集聚带”,即黄河风情乡村旅游带、运河文化乡村旅游带、齐长城乡村旅游带、海滨渔家乡村旅游带、沂蒙红色乡村旅游带、城郊休闲乡村旅游带。

  二是创新乡村旅游业态。充分挖掘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智慧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特色村等龙头示范项目。大力发展乡村创意农业,引进文创、艺术、民宿、乡村酒店等业态,建设一批农业创意园区。打造乡村地标农业,加大对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枣庄古枣林、乐陵枣林复合系统、章丘大葱栽培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讲好齐鲁乡村故事。

  三是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坚持分类施策,打造旅游民宿聚集区,培育特色鲜明的旅游民宿品牌。规划建设寿光现代农业博物馆等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博物馆,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精品项目。推进“改厨改厕改房”,解决乡村旅游生态环境问题。到2022年重点打造1000个景区化村庄、100个精品旅游特色村、100个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推出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精品民宿集聚区、特色乡村旅游园区。

  [2020-7-31 10:26]大众日报记者:发展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现代科技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请问如何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

  [2020-7-31 10:27]张鲲:谢谢您的提问。

  当今社会,科技渗透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对于文化旅游来说也是如此,《规划》中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庞大的文化旅游市场,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优势资源向优质旅游产品的创造性转化不足、旅游服务场景的智能便捷化体验不足、文旅产业的在线化数字化转化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一部手机游山东”智慧文旅重点工程,全面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具体来说,将主要实施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推进文旅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构建文旅超脑体系。依托全省统一的政务云、政务网和大数据管理平台,整合各级目的地文旅资源,构建文旅主题数据资源库,实现全省文旅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共享利用。

  二是推进文旅公共服务智慧化,打造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服务体验模式。重点建设平台集约、信息共享、宣传协同、服务有效的全省智慧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游客“自由自在”云旅游服务需求。重构全省文旅消费服务体系,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引入移动支付、刷脸入园、扫码识景等工具,实现主客共享的一脸一码游全省旅游体验。

  三是推动文旅管理智慧化,提升全省文旅市场治理水平。对全省文旅行业管理进行流程再造,打造一键投诉、及时响应、联动处置、实时反馈、限时办结的涉旅投诉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市场治理水平和游客满意度。

  四是推进文旅企业服务智慧化,提升文旅产业智慧化经营服务水平。推动线上文旅产业投融资,开展文创产品在线生产和营销,开拓市场新空间。加强智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旅游点、智慧文旅小镇、智慧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在重点文旅产业服务场所优先部署5G网络。

  五是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激发文旅新业态活力。统筹实施全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博物馆和数字文化馆建设,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实施“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AR、VR、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总之,通过对文旅信息、管理、服务、产业等方面的数字化、智慧化重构,推动文化旅游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0-7-31 10:3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好客山东”品牌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请问《规划》对进一步提升这一品牌的影响力是怎么规划设计的?

  [2020-7-31 10:33]陈国忠: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好客山东”,可以说深深根植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凝练山东人崇礼尚宾、热情好客、大情大义、淳朴厚道的人文品质,蕴含着齐鲁文化共有的文化基因,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君子情怀,用生动、准确、富有冲击力的语言,传递出发展全域旅游、优化旅游综合环境的鲜明导向,塑造山东“使远者来而近者亲”的文化旅游形象。经过精心打造,目前“好客山东”品牌体系不断完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驰名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旅游品牌。下一步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力,持续深化“好客山东”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这一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从具体措施来讲,首先是提升“好客山东”品牌内涵。将“好客山东”上升到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诚信山东建设、营商环境建设高度,推动品牌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着力打造诚信社会、服务型政府。

  其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主要是优化旅游交通可进入性,加快构建快捷通达、无缝连接的高铁、航空、公路、水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机场、火车站、港口与景区之间的无缝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加快构建“绿道”网,完善旅游风景道、骑行专线、慢行交通系统等。科学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主要旅游交通枢纽、旅游步行街区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重点乡村旅游区等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设一批生态厕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让游客放心开心游山东。构建“好客”服务品牌体系,打造“山东优质旅游服务”品牌。

  另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进一步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前几年,我们在全国首创“联合推介 捆绑营销”旅游宣传模式,整合利用省、市、县、企四级资源和资金,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推介,产生较好反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捆绑营销机制,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强化在国内主流媒体的宣传推介,同时加强海外推广,实施“孔子旅游大使”计划,统筹用好孔子文化节、世界老年旅游大会等交流活动和孔子学院、孔教协会、境外旅游渠道商等平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境外客源市场合作,多渠道立体化展示山东文化旅游形象,进而把“好客山东”品牌打得更响。

  [2020-7-31 10:44]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大家更加注重健康养生,由此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为发展康养旅游带来了机遇。请问《规划》将怎样引导我省康养旅游的发展?

  [2020-7-31 10:44]蔡世超:首先谢谢您的问题。大家知道,在发展康养旅游方面,山东也有许多有利条件。目前我省有A级旅游景区1200多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森林城市16个,国家湿地公园66处,省级湿地公园134处,省级以上地质公园60余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5个。海岸线绵延3300多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南部海岸线各具特色,有近海岛屿500多个,发展康养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这也为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规划》提出,要抓住后疫情时代康养旅游发展的机遇,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讲,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发展滨海休闲康养旅游,充分利用山东半岛仙境海岸自然环境与养生特点,合理布局滨海疗养院、绿色健康宾舍、疗养公园,规划建设一批海岛健康旅游目的地、滨海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加快开发海水热疗等健康养生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中医理疗、滨海养老、避暑养生、膳食疗养项目。进一步挖掘养生文化,打造“仙境海岸、养生福地”养老健康旅游服务经济带。

  二是依托丰富的山地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大力开发景区森林浴、登山揽胜、天然氧吧、中医药疗养康复、竹林疗养等生态养生体验产品,以及避暑度假养生和生态夏令营项目,鼓励开发森林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主题线路,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山地生态健康旅游胜地。

  三是充分挖掘丰富的温泉地热水体资源,积极发展温泉养生文化,培育以温泉疗养、温泉保健等为调养手段的健康养生业态,建设一批集休闲度假、特色医疗、保健养生于一体的温泉养生小镇、温泉度假城、温泉保健疗养基地。

  四是依托各地特色资源,开发田园观光、农耕民俗体验、乡村度假、乡村慢生活体验等乡村休闲业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公园和田园康养综合体,推出一批田园休闲康养旅游精品线路。

  五是以先进的医疗设施为基础,提供医疗旅游服务,开发以强身健体医疗技术为核心的疗养精品旅游产品。

  可以说,这五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康养旅游的资源和业态,相信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心培育,我省康养旅游发展一定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迎来更美好的前景。

  [2020-7-31 10:50]丁绍敏: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刘会丽,联系电话:81697627。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