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山东乡村人才振兴政策落实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发布会

2020-06-22 12:5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0-6-22 12:00]鲁网: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0年6月23日下午3:00,邀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要负责同志和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等介绍我省乡村人才振兴政策落实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届时本网将进行直播。 

  [2020-6-23 15:00]张桂林: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梅建华先生,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立新女士,济南长清区双泉初级中学生物老师尹逊强先生,枣庄滕州市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王延玲女士,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吕家社区团总支书记、惠民县齐发果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元元女士介绍我省乡村人才振兴政策落实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梅建华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2020-6-23 15:01]梅建华: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乡村贡献才智、建功立业,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深化乡村人才制度创新,拓宽乡村人才发展空间。为了使乡村人才引得来、育得强、留得住、用得好,我们瞄准制约乡村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改革创新,制定实施了“1+3+N”的乡村人才政策体系,不断畅通基层人才成长通道,努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1”,就是制定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聚焦乡村人才的培育、引进、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出台2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3”,就是探索建立三项基层职称制度,发挥职称“指挥棒”作用,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一是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在东营市率先开展职业农民职称制度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将试点范围扩大至14市,今年已在全省全面推开。目前,全省已评出新型职业农民高、中、初级职称976人。二是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制定专属乡村教育、医务人员的职称制度,实行单独分组、单独标准、单独评审,并设置正高级职称,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发展。目前,已有3000多人获得基层专业技术职称。三是建立基层人才职称“直评直聘”绿色通道制度。建立乡镇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在基层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审通过后即可聘用。目前,已有1万多人通过“直评直聘”方式获得中高级职称并落实了待遇。“N”,就是在制定各类人才政策时,坚持向乡村人才倾斜。今年出台的《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把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重要内容,明确了向乡村人才倾斜的政策措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实行向基层人才倾斜的岗位设置制度,统筹考虑基层财政承受能力,分步提高乡村基层的高级岗位设置比例,规划到2022年,高级岗位设置比例从5%提高到10%,到2028年提至15%,2035年提至20%,为基层人才发展拓宽了空间。

  二、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为乡村精准招引“金凤凰”。加快构建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引进机制,激励各类人才流向乡村、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一是打破乡村人才引进的制度限制。创新基层招聘制度,允许乡镇事业单位适当降低门槛,放宽岗位专业条件、年龄、学历等限制;扩大相对欠发达地区本地考生的招聘比例,可最高不突破50%,确保基层能够留住人才。建立人才特聘、岗位特设等基层引才制度,允许基层事业单位突破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开辟基层引才“绿色”通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岗位聘用办法,对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急需紧缺人才,可直接聘用到中级或者副高级岗位。创新基层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提高乡镇工作补贴。二是精准引进各类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在济宁市泗水县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试点,聚焦乡村现代生态农业、精品旅游等产业发展,招募173位“合伙人”,促成合作项目146个,落地资金6.2亿元。引进科技人才,聘请400多位专家,组建27个覆盖大宗农产品及优势特色产业的创新团队,实现主要农产品人才与技术支持的全覆盖。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目前已注册近7000名科技特派员。引进管理人才,实施科技副镇长和省级园区副主任选派工作,2019年确定232名科技副职人选。引进青年人才,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遴选3000名在乡镇工作或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后备人才库,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血液”。扩大“三支一扶”计划规模,2019年招募1790人。

  三、坚持分类分层次培养,提升乡土人才培育水平。我们紧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坚持人才培育重心下移,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一是大力培训农民。去年争取1亿元中央资金,实施农业经理人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充分运用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网上教学等形式,分类分层次培训高素质农民3.5万人。今年拟培训4万人左右。二是大力培养创业人才。我省共有农民工23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1004万人。2019年,共为137万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今年计划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28.5万人次以上。三是大力培养乡村青年人才。引导技工院校规划建设涉农学科专业,采取长短结合,弹性学制、“半农半读”等形式,开展乡村人才专业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目前,我省技工院校在校生35.5万人,共开设涉农专业32个,每年约有10万名农村学子通过技工教育获得专业技能。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不断扩大公费医学生、公费农科生、公费师范生招生规模,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四、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优化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人才到乡村发展,既要靠政策,靠投入,又要靠环境,靠平台。我们不断强化服务,加大保障,打造平台,努力让广大人才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9600多家,家庭农场7.3万家,农民合作社21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二是加大乡村人才创业资金保障力度。制定《山东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全力支持乡村人才、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创业。发展普惠金融,推出“鲁担惠农贷”专项产品,出台贴息再加、保费再降、利率再减等措施,全方位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已发放“鲁担惠农贷”2.91万户、发放贷款78.3亿元。三是搭建乡村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引导乡村柔性引进人才。2019年,共组织开展12次省级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服务基层421人次,解决技术难题2400多项,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3200多人。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2020-6-23 15:14]张桂林: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0-6-23 15:14]大众日报记者:我省率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这是创新之举。我想请问一下,目前这一制度实施效果怎么样?在下步工作推进上有哪些考虑?

  [2020-6-23 15:14]梅建华:职称是人才流动的指挥棒。我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职称指挥棒的作用,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基础,大力开发乡村人才资源,激发乡村人才发展动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2018年,我省率先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在东营开展了试点;2019年,我们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4个市。各试点市立足当地实际,围绕职业农民职称“怎么评”“谁来评”“评什么”“如何用”,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在评审对象上,新型职业农民既可以是“土专家”“田秀才”,也可以是返乡大学生,还可以是有技术有项目的归乡创业者。只要是有技术有能力,愿意在农村干事创业,参与到乡村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人,都可以参加评审。二是在评审标准上,各市立足当地实际,对学历、论文等不作硬性要求,坚持能力、业绩导向,重点考察技术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在评审方式上,采取业内评价机制,科学遴选专家评委,农民干什么,评委就问什么,把业绩展示、面试答辩、综合评议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在激励保障上,很多市出台了激励措施,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实打实的扶持。目前,我省已评选出976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高级11人,中级247人,初级718人。这些取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表现出了高昂的进取热情,带头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向身边的农民群众传授科技知识,带动周围群众增产增收、创业致富,较好地发挥好了“领头雁”的作用。

  今年,我们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乡村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谢谢。

  [2020-6-23 15:18]中新社记者:全面小康健康不能缺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健康板块,基层卫生人才至关重要。请问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近年来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2020-6-23 15:18]马立新: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而人才是实现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健康的关键,也是当前基层卫生的最大短板。按照省委省政府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求,我委不断破解基层卫生人才发展难题。2018年,我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等7部门出台《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鲁卫发[2018] 6号),实施两年来,5大项18条措施全面推进,全省基层卫生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统筹管理,实现县域人才柔性流动。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四类五化” 达标率达99%。(四类: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中心、站4类机构;五化: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5方面标准化)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归口县级管理,从体制上保障基层引人用人政策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所有县(市)均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内实行人事等“六统一”管理(六统一: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耗材目录、统一药品耗材配送),推行“县管乡用”(县级医疗机构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村卫生室使用),推动优质人才柔性流动和有效下沉。

  二是完善招培机制,强化基层人才队伍。通过推进空编补齐等措施,2019年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进6800人,基层空编率降低了6个百分点。实施农村公费医学生培养,两年招收本、专科生2258名,为基层适用性人才提供稳定来源。两年来,组织300余名基层机构负责人、业务骨干及齐鲁基层名医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学习培训,完成3200名基层医师全科转岗培训。实施基层人才培训项目,线上线下培训13万人,推动基层人才素质有效提升。

  三是强化人才激励,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7个市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优化人才激励政策,6个市明确在基层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允许基层机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人员激励,职工收入显著增长。首批评选100名“齐鲁基层名医”,省政府每人每年发放1.2万元津贴,各地参照省级做法评选本地基层名医近300名,增强基层名医效应,提高基层人员荣誉感。

  四是推动资源下沉,带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以学科和人才为重点,启动第3轮城乡帮扶工作,实现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市)医疗机构全覆盖,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乡镇和社区远程医疗全覆盖。2018年起,省级从二级以上医院业务骨干选派“业务院长”两批497名,援助西部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三批累计1100名,实现全省200个扶贫重点乡镇卫生院全覆盖。通过“万名医生下基层”、职称晋升下基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广“第一村医”等,各项政策产生叠加和放大效应,全省累计派出基层帮扶人员万余名。

  五是保收入提待遇,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通过基本公卫考核等方式,推动各地落实基本公卫项目、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一般诊疗费等补偿政策,有效保障乡村医生收入。从2015年起,按照每工作一年每月20元的标准为老年乡医发放生活补助。2019年,省委省政府将提升乡医养老保障水平纳入20项重点民生实事,我委会同省人社厅明确乡村医生养老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严格乡村医生新进条件与政策,全省乡医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占比提高至29.2%,乡医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下一步,我委将围绕提高基层诊疗服务水平和防疫能力,坚持高点定位、补齐短板,在全省启动实施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持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健康板块。

  请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支持和关注我省卫生健康事业!

  [2020-6-23 15:25]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乡村教育振兴关键在教师,围绕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哪些实招硬招?尤其是解决乡村年轻教师居住问题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2020-6-23 15:25]戴龙成:谢谢记者朋友,治贫先治愚,扶贫先启智,让乡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建强乡村教师人才队伍,是关键之举。近年来,我省按照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围绕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政治上关心,着力提高政治地位。2018年,我省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出乡村教师惠师政策。去年,刘家义书记在教师节座谈会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七项工作,其中前三项,教师职称、周转宿舍、乡村教师生活补助都是送给乡村教师的政策“红包”。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名校长等评先树优项目,乡村教师指标单列,等等。这些举措,都饱含着对乡村教师的关心和关爱。

  (二)职称上倾斜,着力打通发展通道。针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难的问题,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是按照1%、2%、3%的比例,在小学(幼儿园)、初中、高中增设正高级教师岗位1.4万个,打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天花板”。二是建立了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制度,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实现“双线晋升”。今年,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工作各地正在陆续推进,济南评审通过基层正高级教师27人、副高级教师128人,青岛评审通过基层正高级教师20人、副高级教师490人。三是教师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申报正高级、20年申报副高级、10年申报中级,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下一步,重点抓紧抓实这些政策的落地,让乡村教师在职称上有盼头、得实惠,激发职业发展动力。

  (三)生活上保障,着力解决居住问题。在已建成3万套基础上,3年再建设3万套乡村教师周转宿舍,今年建设1万套,省教育厅统筹1亿元启动资金,已拨付至各项目县。省发改委争取了中央预算内投资2400万元,建设579套。已编制《山东省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实施方案》,压紧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完成建设任务,为乡村教师创造“下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工作环境。

  (四)待遇上提高,着力提升岗位吸引力。实施了“2贴、2房、1体检、1荣誉、1特岗”等惠师政策。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比城区教师人均月增资约400元;实施艰苦偏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微山县、长岛县湖区岛区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再增发600元,山区艰苦偏远乡村教师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1200名教师聘任到农村特级教师岗位,纳入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今年,重点推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机制,绩效工资向农村学校倾斜。

  (五)发展上重视,着力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达1.7万人,今年首届公费师范生毕业2900人,补充到农村学校。二是在泰安、滨州、烟台、枣庄4市开展市级政府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工作试点,培育“本土化”教师。三是采取省级培训、送教下乡、定点帮扶等方式,培育乡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三年累计培训4万人,遴选538名乡村教师纳入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予以重点培养。四是加大教师补充和交流轮岗力度,近三年,全省新补充乡村教师3.5万人,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教师2.4万人。下一步,抓实省、市、县、校教师培训四级联动,加强乡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县域内师资配置效益水平评估,提升教师管理效能。

  [2020-6-23 15:34]中国文化报记者:请问,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以来,乡村教师在职称、乡镇补贴等待遇方面是什么情况?

  [2020-6-23 15:34]尹逊强: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尹逊强,是长清区双泉初级中学的一名乡村教师。198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乡村任教,33年扎根乡村教育,深耕课堂教学。2004年,我被评为副高级教师,心想职称晋升虽然到顶了,但我不能只在学校“养老”、等退休,一定得对得起这份职业,对得起孩子们。今年,学校通知我,有基层正高级教师申报机会,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政策,没想到这么快就落实到我们学校;更没想到我还能晋升为山东省内第一批基层中小学“教授”,心里感觉暖暖的,也给身边的乡村青年教师鼓足了干劲、带来了希望,解决了乡村学校规模小、岗位少、没有职称晋升机会的难题。再加上乡镇工作补贴每月530元,农村特级教师津贴300元,每月能拿到手的1.1万元,我现在特别满足,要努力为乡村教育多做事;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和惠师政策的落实,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到乡村学校任教,振兴乡村教育,让乡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2020-6-23 15:37]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请问,基层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中都是承担哪些职责,发挥了什么作用?

  [2020-6-23 15:37]王延玲:首先,感谢您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党和政府“三农”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传达落实农业方面的政策,开展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

  从我20多年的基层农技推广经历看,基层农技人员主要发挥了3个作用,

  一是桥梁作用。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始终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比如,我通过参与山东农业大学于振文院士的“小麦测墒补灌水肥一体化”项目,把该技术教给农民用,每亩节本增效180多元,推广面积已超过100万亩,充分发挥了上联专家、下联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阵地作用。县、镇两级农业部门是农技推广主阵地,可以及时将新技术新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承担着解决农业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职责。比如,我们在级索镇和姜屯镇,建立了10万亩小麦、玉米示范区,在小麦示范种植中推广了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宽幅精播、水肥一体化、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等综合配套高产技术,在玉米示范种植中推广了“玉米单粒精播”、“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等高产技术,示范效果显著,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主体作用。基层农技人员在落实各级农业发展政策,组织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农技推广工作,广大乡村就是主战场,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到田间地头,看作物长势、查病虫、作指导,虽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苦了点累了点,但看到粮食丰收、农民增收,倍感欣慰,很有成就感。

  有两件事至今印象深刻:一是在推广余松烈院士提出的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时。刚开始,反复开培训会给农民讲宽幅精播的好处,但就是得不到认可。为此,我们一边建设示范田,一边说服种植大户,从种子用量、增产情况、经济效益等不同角度一一讲解分析,先小面积种植,若有损失承诺赔偿,在小麦生长季节多次组织现场观摩会,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让种植大户与广大农户亲眼看到技术成果和由此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滕州市小麦宽幅精播率达到100%。二是2018年三代粘虫在滕州一块玉米地大暴发,我们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向市政府汇报,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我们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制定了科学防治措施,当天进行无人机防治,及时控制住了虫情,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在遇到突发爆发重大病虫害时,我们基层农技人员起到了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

  [2020-6-23 15:42]山东乡村广播记者:据了解,我省由团省委牵头开展了“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请问,乡村青年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哪些作用?

  [2020-6-23 15:42]吴元元:感谢您的提问。大家好!我叫吴元元,是2020年省级乡村好青年,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同时也是一名农村创业青年。2013年,我在滨州市惠民县成立艺腾粮棉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后来又成立了齐发果蔬有限公司。7年时间里,我们从一个1.5亩食用菌大棚发展到现在总占地5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扶贫示范园,2019年生产菌棒150万个,年产食用菌达3万吨,产值8000多万元。

  在乡村振兴中,我积极发挥好青年的示范带动作用,用我自己的产业发展、创业经验影响更多的农村青年了解和参与食用菌产业,努力为农村引才、育才、留才。一是产业带动致富。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我们的合作社也成为国家级示范社,我们的生产基地现在能够带动周边3000多个种植户年均增收3万元,基地每年用工1000多人,帮助农民收入实现翻番。二是助力脱贫攻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积极参与脱贫工作。公司承建惠民县食用菌扶贫产业园,通过劳务用工、保底分红、电商扶贫等方式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长期帮扶,累计实现扶贫项目收益380余万元,占全县扶贫收益的近三分之一。同时,重点培训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引导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现已共举办培训班6期,参与贫困户121人。三是扩大示范效应。2020年1月,我当选为皂户李镇吕家社区团总支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我依托社区团组织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社区团组织带动青年致富、助力脱贫的枢纽作用,目前我们的合作社已吸纳300多名青年入股,带动周边600多名青年一起种植香菇。作为一名乡村好青年的代表,我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青年回到农村、投身农村、建设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6-23 15:46]张桂林: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政策法规处范洪艳,联系电话:86013302.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