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运行形势等情况发布会

2020-04-16 08:5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20-04-16 9:00]鲁网: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下午3:00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负责同志介绍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运行形势、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及金融辅导工作进展情况。届时本网将进行直播。

 

  [2020-04-16 15:00]丁绍敏: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继东先生,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健女士,山东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唐加水先生,山东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兆兵先生介绍我省2020年一季度金融运行、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金融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王继东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2020-04-16 15:02]王继东: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向各家媒体、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山东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今天,我主要向大家通报一下一季度全省金融运行、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金融辅导员工作开展等情况。

  一、金融运行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等复杂严峻形势,全省金融业聚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做好扩总量、调结构、补短板、化风险、促开放、强基础等各项工作,金融总量指标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截至3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达1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188.1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超过去年全年增量的一半,同比多增1459亿元。

  二是银行业运行总体良好。从总量看,截至3月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8.6%,比年初增加6941.4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增量的84%。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创64个月以来(2014年12月以来)新高;比年初增加5092.7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相当于去年全年增量的62%。

  从结构看,信贷资源加速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行业和领域集中,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初步统计,一季度全省企(事)业贷款比年初增加390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386.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76.7%,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3月末,全省企业贷款利率5%,比2019年平均水平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为企业节约利息成本3.3亿元。近几年非国有企业、制造业、涉农贷款持续下降趋势得到初步扭转。一季度,全省非国有企业贷款增加1149.7亿元,同比多增1032.6亿元,结束了连续26个月的负增长;制造业贷款增加573.1亿元,同比多增776.6亿元,扭转了连续29个月下降的局面;涉农贷款增加1370亿元,同比多增708.8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快速增长。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458亿元,同比增长29%;一季度增加632亿元,同比多增259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达101.9万,一季度增加10.8万户,比去年同期多增4.8万户。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一季度全省基建贷款增加1361.4亿元,同比多增371.6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一季度房地产类贷款增幅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增量同比少增153.9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重下降26.3个百分点。

  三是直接融资稳步发展。一季度,全省股票、债券两项融资合计1546.86亿元。其中,股票融资42.12亿元;债券融资1504.74亿元,同比增长35.45%。全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家,首发融资20.7亿元。目前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11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12家,境外上市公司11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542家(其中拟入选新三板精选层的辅导企业8家)。截至3月底,全省上市排队企业共27家,辅导企业99家,其中科创板排队企业4家、辅导企业13家。

  四是保险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一季度全省实现保费收入1323.22亿元,同比增长4.27%。全社会保险意识进一步提升,2月、3月当月保费同比分别增长24.59%、27.63%。责任保险、农业保险、保证保险等政策支持型险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07%、17.25%、30.67%。

  五是地方金融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截至3月末,全省共有390家小额贷款公司,今年以来发放贷款95.9亿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324家,今年以来投资134.3亿元;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39家,今年以来成功对接金额2.8亿元;融资担保公司333家,担保余额1327.1亿元;开展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81家,今年以来信用互助金额增加1355.8万元,累计达3.3亿元;31家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市场成交金额达2056.6亿元,3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账面值55.3亿元、处置不良资产账面值35.6亿元;发证典当企业、领取营业执照的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数量分别为216家、419家、517家。

  二、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有效落实

  疫情防控期间,省级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复工生产和项目开工建设的通知》《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全面做好贷款业务资金接续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有效发挥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等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制定操作指引,并通过网站、媒体等渠道公布,推动政策有效落实落地。

  一是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等融资支持工作。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方面。将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分批推送有关银行机构,推动抓好对接,落实好专项再贷款政策,为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累计为561家(次)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73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57%),财政贴息后的实际融资成本不到1.3%。

  支持重点工业企业方面。根据1268家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融资需求情况,组织银行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接力度,对符合授信条件的抓紧完成授信审批,做到应批尽批、能放快放。年初以来,已为1719家(次)重点工业企业新发放贷款1702.75亿元。

  支持重点外贸企业方面。梳理并向银行机构推送外贸外资重点企业名单,推动银行机构贴近企业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3月20日,我省主要银行机构(不含村镇银行)累计为1236家(次)外贸外资企业发放贷款617.9亿元,为438家(次)外贸外资企业办理贸易融资425.5亿元,为289家(次)外贸外资企业办理续贷178.5亿元,为83家(次)外贸外资企业减费降息1137.3万元。

  支持个体工商户方面。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有关政策规定,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以及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体工商户灵活调整还款安排,合理延长贷款期限,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逾期利息,个体工商户获贷户数和经营性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二是做好贷款资金接续工作。根据《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全面做好贷款业务资金接续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银行机构“一企一策”灵活采取延期、展期、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等形式,做好企业贷款接续工作;鼓励银行机构将无还本续贷等产品及服务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将部分贷款续作业务权限下放至二级分行,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贷款续作业务1天内完成审批、其他企业压缩到2天以内。截至4月9日,累计为21.03万户(次)企业办理资金续接业务,涉及贷款1962.08亿元。

  三是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功能。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引导地方金融组织积极发挥服务作用。截至4月10日,全省小额贷款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为企业减免利(罚)息7636.87万元,提供贷款展期45.29亿元、到期续贷35.4亿元;典当行、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公司累计减免利息380.84万元;融资担保公司预计减免担保费用9386.84万元,为抗击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及受疫情影响较大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新增融资担保80.92亿元。

  三、金融辅导工作全面深入展开

  一是建立完善金融辅导体系。搭建以金融辅导队为核心、辅导信息系统为支撑、其他金融机构服务为补充的省市县三级联动金融辅导体系。首批共筛选5760名辅导员、2200多名服务专员,组建1806支金融辅导队,结对辅导26530家企业。目前,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正在将重点外贸外资企业、省级重点项目纳入辅导体系,完成后全省辅导企业将达到30000家左右。同时,调整充实金融顾问团、上市辅导队,提升对企业多样化需求的服务能力。

  二是健全多项金融辅导机制。建立对口联系工作机制,由专人对口服务有关设区市、省级金融辅导队及企业,推进金融辅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辅导企业名单动态管理制度,将符合条件、有需求的企业及时纳入辅导名单;建立常态化调研督导机制,实地了解金融辅导落地情况以及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现场协调帮助解决。全面启动辅导信息系统建设,发放《致金融辅导企业的一封信》和服务联系卡,建立辅导队、辅导员对企业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

  三是扎实提升金融辅导成效。省市县三级金融辅导员进驻企业视频会议召开后,各级金融辅导队迅速对接走访企业,辅导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4月12日,全省辅导企业中,有融资需求企业11999家,涉及金额2645.8亿元,其中已解决融资需求企业6013家,涉及金额1136.8亿元;正在办理企业3815家,涉及金额1132.8亿元。对企业政策传导、上市辅导、融资方案制定等工作也正在按计划积极扎实推进。

  谢谢大家!

 

  [2020-04-16 15:17]丁绍敏: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0-04-16 15:17]中新社记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请问这些政策在山东落实情况如何?对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什么作用?

  [2020-04-16 15:17]刘健: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先后3次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出台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从山东落实情况看,先后3次降低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合计2-3.5个百分点,累计为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释放长期可用资金约565亿元,粗略测算,可为全省各类金融机构释放资金1904亿元。降准释放资金带动金融机构增加了信贷投放,支持防疫民生物资生产和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方面,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方面,截至4月14日,有242家全国重点企业获得优惠贷款61.8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不到1.3%,获贷企业数和贷款金额居全国前列,贷款资金全部用于支持生产疫情防控的重点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的重点企业;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方面,3月底已经提前完成了全部专用额度的投放,使用额度位居全国前列,截至4月13日,获得专用额度的205家法人金融机构共投放涉农和普惠小微贷款282.7亿元,平均利率是4.4%,低于政策规定15个BP,低于全省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个BP,主要投向了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行业等领域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行业的小微企业,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

  总体来看,各项货币政策工具为我省金融机构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为全省经济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3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贷款和存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1.8%、12%和8.6%,其中,本外币贷款增速创64个月以来新高,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5092.7亿元,同比多增1656.5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已达去年全年增量的62%。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76.7%,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基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均同比大幅多增。

 

  [2020-04-16 15:22]中国经济导报记者:LPR改革在促进降低企业贷款利率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也请介绍一下,个人住房贷款如何转换为参考LPR定价,有什么政策规定?

  [2020-04-16 15:22]刘健:去年8月份以来,人民银行通过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简称LPR)形成机制,推动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全省新发放贷款已全部实现参考LPR定价,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LPR转换正在加速推进,力争8月底前全部完成。从山东省情况看,推进LPR改革引导降成本成效明显。2020年3月份,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5%,较改革前下降43个BP。据测算,推进LPR改革以来,已为全省企业节约信贷融资成本21.5亿元。

  目前,全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万亿元,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此类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问题。大家可以看到,2019年8月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多次下降。为保护借贷双方权益,特别是让借款人享受利率下行带来的好处,需要将存量贷款利率由参考过去的基准利率定价转换为参考LPR进行定价,为此,人民银行明确3月1号到8月31号是半年的集中转换期。在这个时间窗口内,所有银行都在开展这项工作。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可以选择将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当然也可以选择转换为固定利率,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选择后在合同期内不能再作改变。此次转换的是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不需要转换。各银行已在各自网站、手机银行等发布了存量贷款转换的公告,对个人住房贷款提供了以线上转换为主的操作方式,客户可根据公告告知的方式办理。

 

  [2020-04-16 15:26]大众日报记者: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在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的情况怎么样?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0-04-16 15:26]刘健: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多渠道融资,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发行916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一是大力推动永续债发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推出了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又称“永续债”),有利于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2019年11月,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的积极推动下,威海市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30亿元永续债,成为全国首批第二单、山东省内首家发行永续债的中小银行,对该行资本实力的提升和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我们正在推动日照银行、莱商银行、潍坊银行等申报发行永续债,支持我省更多中小银行在债券市场上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增强资本实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实力和防风险能力。

  二是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强化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2020年,全国预计要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近3000亿的规模,近期,在我分行积极推动下,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40亿元,齐鲁银行、潍坊银行等也在积极申报发行。

  三是组织开展“双百攻坚行动”,推动扩大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前期为应对疫情防控,我们抢抓时机,推动疫情防控创新产品顺利落地,推动山东省商业集团、威高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兖矿集团、潍坊市投资集团、南山集团等6家企业发行7单疫情防控债,合计52.5亿元,用于保障肉蛋、米面、蔬菜等民生物资,手术衣、消毒液、医疗设备等医用物资和煤炭生产物资供应,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目前,我们拟建立百家民企、百家国企发债项目库,通过对重点项目专项培育和辅导促进企业成功发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直接债务融资奖励工作,支持鼓励更多企业发债融资。

 

  [2020-04-16 15:30]齐鲁晚报记者:请介绍一下一季度山东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形势。

  [2020-04-16 15:30]唐加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山东银保监局认真落实银保监会、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平衡好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关系,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当前,山东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稳健,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服务有效性、普惠性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2020年3月末,山东银行业总资产14.05万亿元,同比增长9.39%。其中,各项贷款9.1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78.95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已达到去年全年增量的60%;同比多增1292.37亿元,为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提供了有力保障。从结构看,信贷资源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配置,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制造业扭转了去年2季度以来贷款余额逐季下滑的态势。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加555.59亿元、27.11亿元和373.49亿元,国标口径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614.24亿元,信用贷款较年初增加931.4亿元。科研、教育、信息技术等新技术行业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16.19亿元、35.79亿元、15.38亿元,对新旧动能转换、“四新”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

  第二,信贷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抵御能力保持较高水平。2019年,通过“精准拆弹”、有效市场出清,山东不良贷款实现了自2014年以来的首次“双降”,银行业风险水平不断下降。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省不良贷款略有上升,由年初的2497.97提高至2543.85亿元,增加45.88亿元。但是,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率保持了下降趋势,分别较年初下降0.11、0.15个百分点,风险总体可控。督促金融机构加大风险暴露和处置力度,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同比下降6.54个百分点,资产分类更加真实;1季度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57.78亿元,腾出更多空间服务实体经济。全省银行业拨备保持较高水平,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3297.1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8.87亿元,拨备覆盖率提高1.18个百分点,有充足资源抵御风险。

  第三,地方法人机构流动性充足,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认真落实全省城商行、农商行改革发展工作会议要求,督促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提高抗风险能力。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全省中小法人机构流动性指标整体向好,山东银保监局辖区城商行、农商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分别为138.12%,292.9%,均在合理区间。经营向主业回归,各项贷款占资产的比例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各项存款占负债的比例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投资业务回归标准化,债券占投资的比例同比提高6.96个百分点,部分中小机构过度依赖短期批发性融资问题也有效缓解,经营稳定性显著提高。

  第四,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有效发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1季度,全省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23.22亿元,增长4.27%,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03.78万亿元,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219.5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缓释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疫情提升了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健康保险逆市上扬,延续近年来高速增长态势,2月、3月当月保费同比分别增长24.59%、27.63%,未来发展可期。责任保险、农业保险、保证保险等险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4.07%、17.25%、30.67%。行业转型深入推进,发展质效持续提升,财产险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退保率1.59%,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2020-04-16 15:36]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山东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采取的措施?实施效果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安排?

  [2020-04-16 15:36]唐加水:疫情发生后,山东银保监局按照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单独发文8件,与其它部门联合发文16件,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一,全力帮扶受困企业。落实好资金接续、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向社会公开发布金融优惠政策操作指引,鼓励银行机构通过延期、展期、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变更授信品种、调整还款方式等,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截止4月9日,累计为21.03万户(次)企业办理资金续接业务,涉及贷款1962.08亿元。引导银行机构降息减费让利,通过直接降低利率、减免罚息、免收服务费用等方式,累计为10438户企业让利3.53亿元。对暂时受困的大型企业,不允许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支持债委会在市场化、法制化的前提下,采取延期、展期、续借等措施稳定企业资金。

  第二,多层次推进银企对接。银行机构主动了解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对国家和省市确定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省工信厅双向联系服务企业,积极对接资金需求,提供快速、优惠的信贷服务。主动对接政府部门推送的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企业的贷款展期和新增融资需求。大力推进“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目前已对近32万户小微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

  第三,切实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多家保险机构将新冠肺炎纳入意外险、健康险责任范围,取消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定点医院、等待期、免赔额等“五个限制”。为30.8万件保单放宽交费期限,平均延长30天,缓解客户资金压力。为小微企业开发涵盖新冠肺炎责任的专属保险产品,推动开发支持复工复产综合保险,弥补因疫情导致停工产生的企业损失。积极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防控人员赠送意外险等保险产品,提供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一是全力推动金融支持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百行进万企”活动,优化银税互动融资平台,积极参与金融辅导员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金融扶持政策讲解、知识宣传、产品信息等服务,帮助银行及时掌握企业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方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全力推进各项金融支持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的信贷支持,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目标,对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确保实现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的“两增”目标;增加获得贷款的企业户数,提高“首贷户”占比,实现小微企业信贷“扩面”;提高信用贷款和续贷业务占比,提升服务便利度和满意度,推动小微企业信贷“提质”;在去年基础上,推动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0.5个百分点,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降本”。落实银保监会“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政策,强化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服务,通过信贷融资、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减少产业链账款拖欠和资金占用,减轻上下游企业现金流压力。围绕稳外贸、稳外资,指导银行机构扩大进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围绕稳就业,督促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三是加强风险防范。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求金融机构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加强风险管理,对贷款企业经营出现实质性变化的,要及时采取措施,稳妥处置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全力防控信用风险,确保资产质量不出现“大起大落”。同时,银行机构要把好政策关,严防个别人员搭便车、钻空子,把特殊时期的优惠政策当成逃废债的“工具”,也希望社会各方面联合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让金融政策真正惠及所需,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

 

  [2020-04-16 15:44]山东综合广播记者:请介绍一下,一季度,山东辖区资本市场整体运行情况。

  [2020-04-16 15:44]张兆兵: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一季度,山东辖区(不含青岛)资本市场与全国一样,运行情况总体较为平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主体较早实现了复工复产。经过连续调度,3月初,山东辖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就已经实现了复工复产,到一季度末,173家上市公司全部复工复产。上市公司在全省各类企业中较早复工复产,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疫情期间,证券期货机构通过线上方式,保持服务不间断,较好地满足了投资者业务办理需求。到3月23日,山东辖区所有证券期货机构均已恢复现场业务办理。

  二是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活动常态化推进。疫情期间,我局正常推进辖区企业上市辅导备案工作,及时启用辅导监管信息系统,线上受理企业辅导备案申请。同时,为推动新三板改革落地,还及时启动了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并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备案工作。一季度,山东辖区新增拟上市辅导企业6家;1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审核;1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三是证券期货交易秩序良好。疫情发生前,山东辖区投资者证券交易已经以非现场交易为主,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的证券交易超过95%,还保留了电话委托下单的服务方式。总体看,投资者交易需求受疫情影响不大。一季度,山东辖区证券期货市场交易较为活跃,证券交易额合计3.38万亿,同比增长33.44%;期货交易额合计2.43万亿,同比增长9.74%。

  四是资本市场风险相对较为平稳。这几年,按照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我们一手抓监测预防,一手抓化解处置,山东辖区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季度末,山东辖区高比例股票质押上市公司数量较高峰期已经下降了近2/3。另外,证券期货机构的主要风险控制指标持续优于监管标准,经营较为稳健。这些都为我们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2020-04-16 15:47]山东经济广播记者:据了解,资本市场出台了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有关政策在山东落实效果如何?

  [2020-04-16 15:47]张兆兵:疫情发生以来,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对有关企业融资、费用减免等作出了一些特殊安排。特别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不断推出,较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山东证监局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要求和证监会党委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有关政策措施在辖区落实落地。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资本市场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在山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直接融资情况看,一季度,山东辖区企业在交易所市场股票、债券融资合计543.65亿元,同比增长154.68%;其中股权融资41.65亿元,公司债券融资502亿元,股票债券融资均大幅增长。公司债券融资中,有6家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券募集资金60亿元,较好的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改革、新三板改革、公司债券公开发行实施注册制等政策,我局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创新方法,通过发布专项通知、组织线上培训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初步看,这些改革政策已经逐步落地。比如,再融资新规发布以来,辖区已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再融资公告或利用新规修订再融资预案。再比如,对新三板改革,我们督促辖区证券公司加强投资者教育,积极推进账户开立工作,投资者账户数量大幅增长。同时,辖区挂牌公司对进入新三板精选层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到目前,已有6家企业向我局报送精选层挂牌并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备案材料。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和支持政策更好发挥作用,助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04-16 15:52]丁绍敏: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规划发展处陈丽瑶,联系电话:86061628。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