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情况发布会

2018-07-25 12:1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8-7-25 12:20]鲁网: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18年7月26日(星期四)上午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南水北调局主要负责同志和省水利厅负责同志等介绍我省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情况。届时本网将会进行直播。

 

  [2018-7-26 10:00]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事业处处长丁绍敏: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承新先生,省水利厅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徐希进先生,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王金建先生,介绍我省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五周年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马承新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2018-7-26 10:02]马承新:新闻界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山东南水北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在,我就山东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五周年工程运行情况、效益发挥及今后工作安排,作简要说明。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实现空间均衡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山东省属东线工程。山东南水北调工程2013年11月通水,通水五年来,供水目标全部实现。2017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通过全面检查后认为: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基本实现了由建设向运用的平稳过渡。从总体上评价,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可概括为四句话十二个字:“覆盖广、功能多、靠得住、离不了”。

  一、“覆盖广”。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鲁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缺水,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山东境内工程分为南北向、东西向两条输水干线(从苏鲁省界台儿庄泵站到德州大屯水库、从东平湖到威海米山水库),双线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公里、东西干线长704公里。除泰安、日照、莱芜、临沂外,工程范围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61市(县、区)。1191公里干线工程与省内配套工程和地方其他水利工程相连通,打通了调引长江水的通道,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形成了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T”字型初级现代水网结构。五年来,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济宁、威海、德州、聊城、滨州等11个大中城市、50个市(县)实际引用长江水。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水利工程”。

  二、“功能多”。我省南水北调工程是综合性多功能大型调水工程,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态、景观等效益于一体。一是调水功能,这是南水北调最基本的功能。工程已经具备向省内年调引长江水14.67亿立方米的设计能力。二是防洪功能。梁济运河、柳长河、小运河、赵王河、周公河等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得到加强,台儿庄泵站等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所在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东平湖洪涝北排、南排通道打通,济平干渠同时具备东平湖洪水东排能力。三是灌溉功能。通过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在有效发挥保障工程水质功能的同时,使全省30个市(县)增加农田灌溉面积200万亩。四是生态功能。2014、2015年南四湖出现生态危机,2016年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南水北调工程先后生态补水2.95亿立方米。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5亿立方米,为济南市保泉补源供水1.65亿立方米,确保泉水四季喷涌,彰显了济南泉城城市名片形象。长江水也为我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提供了重要替代水源。五是航运功能。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相结合,打通了济宁港至东平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公里,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由三级航道提升到二级航道,大大提高了通航能力。六是景观功能。我省南水北调工程一渠江水东北流,两湖浩淼俏悠悠。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供水生命线,也成为齐鲁大地上镶嵌的一条蓝色飘带,是全省最美丽、最柔和的风景长廊。

  [2018-7-26 10:12]三、“靠得住”。工程通水五年来,累计调入我省长江水量30.76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个大明湖的水量,受益人口达3000多万人。2017~2018调水年度调入我省长江水量10.88亿立方米,创历年之最。尤其是2014年以来胶东四市进入连续多年枯水期,降水持续偏少,未能形成有效径流,水库基本干涸见底,当地水源严重不足。为保障胶东四市城市供水安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我省统筹组织南水北调、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向胶东四市实施了4次抗旱应急调水,连续三年实施汛期调水,累计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胶东四市供水13.57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水达9.94亿立方米,仅2017年就向胶东四市供长江水6.35亿立方米。其中,青岛市南水北调净供水量3.84亿立方米,已占到该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用水量的60.2%;潍坊市南水北调净供水量1.45亿立方米,占到该市工业和城镇居民用水量的28.8%。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在我省最需要的时候、最关键的时刻,起到了稳定民心、稳定发展作用。

  四、“离不了”。众所周知,我省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十分突出,十年九旱、连丰连枯、丰枯交替,资源性缺水是我省的基本省情。解决我省水安全问题,必须积极调引长江水。五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对我省应对2014-2017连续枯水年,起到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对青岛、烟台、威海、潍坊4市,南水北调工程成了救命工程,南水北调水成了救命水。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地位凸显。五年的运用实践表明,不仅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战略工程“离不了”,未来还要进一步完善我省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优化我省水网结构。省政府2017年12月23日批复了《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按照规划,我省将研究论证南滨海调水工程,论证南水北调胶东续建工程,着力构建“四方联通、全省一体,双路引江、多口引黄、省内水源调剂”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形成“一纵双环,库河水系连通”山东“百”字型骨干水网,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山东水资源配置大格局。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我国发展的新时代。我省南水北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创建国际水准现代化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两大核心目标,着力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环境优美、技术先进、体制合理、机制科学、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六大突破”,打造“南水北调文化”,全力确保调水安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双招双引”中积极作为、创新有为,推动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更大效益。

  谢谢大家!

 

  [2018-7-26 10:15]丁绍敏: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18-7-26 10:16]中新社记者:南水北调工程构建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对于保障我省供水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请介绍一下南水北调工程是怎样发挥骨干水网作用、调配水资源的?

  [2018-7-26 10:16]徐希进:一是调配长江水。根据国家批复的规划,每年可以为全省增加净供水量13.53亿 m3的能力。 二是调配黄河水。通过以南水北调骨干工程构建的水网体系,可以将黄河水调引入南水北调渠道,再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如,济南市通过济平干渠工程和配套工程将田山电灌站抽取的黄河水输送到卧虎山水库;2017年胶东地区抗旱应急调水,通过田山、胡楼、道旭、引黄济淄等引黄口门调黄河水入南水北调渠道,向潍坊、青岛、烟台、威海送水。三是调配当地水。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实现省内水资源的调配。如,为保胶东地区应急抗旱,多次调引东平湖水共计2.21亿m3,2017年调引南四湖湖水1500万m3。

 

  [2018-7-26 10:17]大众日报记者: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五周年以来,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2018-7-26 10:18]王金建:一是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保障和改善南四湖、东平湖生态发挥了积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每年调水期间,借湖调蓄,水量充沛,水位稳定,有效改善了“两湖”水生态环境。特别是2014、2015年南四湖出现生态危机,2016年南四湖、东平湖水位接近生态红线。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先后进行生态补水2.95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湖区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避免了湖泊干涸导致的生态灾难。二是为小清河补源。小清河发源于济南,沿途流经淄博、滨州、东营、潍坊等五市。为维持河流生态健康,改善小清河水质和生态环境,自2005年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建成通水,先后多次调引长江水、黄河水累计达2.45亿m3,为小清河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三是补源保泉。济南市依托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和配套工程,实施了“五库联通”工程,构建了济南市的大水网体系。2013年通水以来,通过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和配套工程,向济南南部山区玉符河、兴济河、大涧沟强渗漏带调引长江水、黄河水等各类水资源补源保泉,累计调水1.65亿m3,有力保障了济南市泉水持续喷涌,保持了济南泉城名片形象,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2018-7-26 10:20]齐鲁晚报记者:南水北调工程推进了我省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改善了地下水生态,请介绍一下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情况。

  [2018-7-26 10:20]徐希进:用南水北调水置换受水区超采的地下水是南水北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到2025年将超采的深层承压水全部压减,地下水压采后替代水源主要依靠外调水源,南水北调工程为我省地下水压采提供了替代水源, 解决了我省超采区特别是受水区压采水源需求的后顾之忧。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取得了很大成效。2017年共完成地下水压采量8061万m3(浅层地下水3845万m3、深层承压水4216万m3),完成封井1375眼(浅层井950眼、深层承压井425眼),超额完成了受水区地下水压采任务。2018年1月1日与2017年1月1日比较,受水区扣除降水因素的影响后,地下水位回升0.26米。2018年1月1日,全省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6.50米,平原区地下水主要漏斗面积为14190平方公里,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80平方公里。

 

  [2018-7-26 10:22]农村大众记者:南水北调工程已经通水五周年,工程运行经受了考验,请介绍一下工程特点和运行方面的情况。

  [2018-7-26 10:22]马承新:一是工程特点是线路长、建筑物多、规模大。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境内有主要建筑物1438座,其中泵站10座(干线大型泵站7座、水库泵站3座),中型水库3座,水闸401座,桥梁547座,倒虹吸262座,涵洞20座(其中包含济南市区段与小清河共用输水暗涵23.59km),穿黄隧洞1座,长585.38米,滩地埋管3943米;专用输电线路490.95km。工程涉及15个市,总投资243亿元。二是工程运行基本达到了规划设计目标,工程整体处于安全稳定状态。7级大型梯级泵站均达到设计流量并顺利实现联合调度运行,累计运行12.72万台时,泵站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状态良好。南水北调东平湖以东段242km渠道工程,2016年2月以来连续运行890天,达到设计流量50m3/秒运行。实现沿线多个引黄口门同时入流(超规划设计),渠道及其建筑物工程运行安全、状态良好。穿黄隧洞、鲁北输水干线累计运行200天,实现了聊城、德州土渠段多口门的同步分水,工程运行安全。大屯水库、双王城水库蓄水量已经达到设计库容,水库大坝及建筑物工程运行安全。三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给予了较高评价。2017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对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认为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实现了规划供水目标,工程运行状况良好,较好地发挥了综合效益。在工程运行安全方面,山东境内泵站、水库、穿黄隧洞等重要建筑物工程运行状况总体良好;运行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满足运行需求。

 

  [2018-7-26 10:27]丁绍敏: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办公室郑洪霞,联系电话:15905315166。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