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解读《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发布会
[2018-5-31 9:40]鲁网: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18年6月1日(星期五)上午10:00,邀请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解读《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届时本网将会进行直播。
[2018-6-1 10:00]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事业处处长丁绍敏: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近日,省政府批准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实施。今天,我们邀请省国土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克强先生,总工程师方宝明先生,地质环境处处长刘洪磊先生,解读《规划》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李克强二级巡视员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2018-6-1 10:02]省国土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克强: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省国土资源厅,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国土资源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2018年4月23日,省政府批复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省国土资源厅发布实施。下面,我就《规划》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规划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2016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将“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纳入“生态山东”建设重要内容。同年7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遵循,明确了要求,做出了总体安排。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五部委文件要求,省国土资源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等四厅委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对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7年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首次系统、全面地摸清了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家底。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于2018年1月编制完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多次向省直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及市、县等征求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补充完善。2月下旬邀请国土资源部及省内有关专家学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等省直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了审查论证,形成了《规划》文本、说明、图件等成果。4月23日省政府批复《规划》,由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实施。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资源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开发强度较大。截至2017年,全省已发现矿产14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有85种,开发利用矿产60余种,主要开采矿种为石油、煤、金、铁、石灰岩、花岗岩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较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人民生产生活。主要表现在:一是露天开采形成了众多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据统计,全省共有破损山体4706处、露天采坑3109处,占损土地资源总计4.28万公顷,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带来严重视觉污染;二是地下开采造成采空塌陷、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中采煤塌陷184处,造成土地资源破坏7.24万公顷,存有历史遗留的非煤矿山采空区155处,废弃矿井1302处;三是废弃工业广场、固体废弃物(不含尾矿库)堆放占压了大量土地资源,全省共有废弃工业广场1264处,占压土地面积0.84万公顷,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生产矿山1681座(包括62座在建矿山),历史遗留矿山(包括废弃、政策性关闭及闭坑矿山)7991座。
近年来,全省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治理模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已累计恢复治理矿山1438座,治理面积约3.8万公顷,治理率达42%,走在全国前列。
随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形势总体向好。生产矿山陆续按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推进,矿山企业主体治理责任将逐步落实,生产矿山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增量”将得到有效控制,增速将大幅降低,分布范围大幅缩减,影响程度逐步减轻。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得到解决和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量”将会逐步减少。
[2018-6-1 10:08](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有关要求,按照“不再欠新账,加快还旧账;遏制增量,减少存量”的原则进行编制。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一是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二是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煤炭企业治理已稳沉的采煤塌陷地应达到80%,新增稳沉塌陷地达到同步治理;三是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80%;地方政府治理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达到80%;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50%;四是基本完成“山东省矿山复绿行动方案”规划目标。
到2025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全面落实,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制度完善、责任明确、措施得当、管理到位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体系。
通过大规模的治理,绝大多数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得到有效治理,绿水青山的美好景象将得以再现。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与治理分区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从源头上做好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增量”。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育现状和影响范围,将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分为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其中,重点治理区66处,一般治理区41处。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共规划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程、监测工程、治理工程、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等四项工程,到2020年,重点完成“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577处治理工程、“矿山复绿行动”146处治理工程、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矿山518处治理等工程。
(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式
明确了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治理、采煤塌陷地治理、采空区防治、非煤废弃矿井防治、固体废弃物占压土地治理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式。
(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提出五项措施:一是健全责任体系。二是加强政策支持。三是完善投资机制。四是严格规划管理。五是加强公众参与。
各位朋友,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离不开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希望新闻界朋友们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宣传,全面提升规划管理工作水平,为加快推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天我发布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2018-6-1 10:11]丁绍敏: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18-6-1 10:12]大众日报记者:我省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2018-6-1 10:12]李克强: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是我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下一步将按照《规划》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修订《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等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标准与规范体系,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是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主体,各市、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区治理工作实际,按年度落实必要的治理资金。省级层面,除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外,省级财政每年将对各地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将给予奖励补助。省财政厅今年拿出3亿元,作为开展落实《规划》的启动资金,支持市、县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同时,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出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关政策措施,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模式,切实提高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成效。
三是用好土地政策。根据不同矿种和开发方式,建立差别化、针对性强的土地政策。对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农用地或其它土地损毁,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要求和程序开展实地调查,经审查通过后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进行变更。涉及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的,按照审查及认定规范和程序报批。对历史原因造成耕地严重破坏且无法恢复的,按照有关规定,补充相应耕地或调整耕地保有量。加快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对适宜复垦的矿山废弃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矿山复垦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调整使用,指标收益可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四是鼓励利用残留资源进行开发式治理。对有残留资源的废弃采石场的治理,在符合规划、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土地利用、生态恢复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允许用回收残留资源的收益进行治理。县级政府要组织编制具体方案,经市政府审查批准后实施。
五是鼓励第三方治理。地方政府、矿山企业可采取“责任者付费,专业化治理”的方式,将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交由专业机构治理。发挥矿山企业主动性和第三方治理企业活力,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
[2018-6-1 10:15]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省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2018-6-1 10:15]方宝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都知道,我省为矿业大省,开采历史悠久,开发强度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较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我省始终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列为“生态山东”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全省共投入各类治理资金约102亿元,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1400余项,恢复土地面积3.8万公顷,大量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是健全政策法规制度。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将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山东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指明了方向。
二是压实矿山企业治理主体责任。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组织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主体责任,开展“边开采、边治理”。
三是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遵循“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因地制宜、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探索建立了“捆绑治理、实现双赢”“打包治理、以地引商”“拍卖治理、变废为宝”等新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2015年7月,国土资源部在我省济宁召开了全国地质环境管理暨矿山复绿行动现场会,推广了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四是强化源头管控。强化矿产开发管理对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责任追究。加强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矿产资源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不断优化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全省矿山企业数量由2006年的8345家减少到2017年的1681家,压减了近80%。全省3个市、22个县(市、区)获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
虽然我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仍有大量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需要治理,治理资金短缺、治理模式单一的问题依然存在,矿山企业自觉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以此《规划》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全面提高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为推进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建设作出新贡献。
[2018-6-1 10:22]中国环境报记者:矿山企业如何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和义务?
[2018-6-1 10:23]刘洪磊: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规划》中明确,矿山企业是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边开采、边治理”,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
一是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切实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升级改造,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
二是采用先进开采技术。积极引进采用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推动保护式开采。
三是落实治理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制度,及时编制并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积极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真正做到“边开采、边治理”。
四是严格执行基金制度。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预计弃置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建立矿山企业基金账户,单独反映基金提取和用于治理地质环境的情况。
五是加强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要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加强尾矿、废石、废水的综合利用,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六是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全面掌握和监控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
[2018-6-1 10:25]丁绍敏: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国土资源厅综合调控处葛学会,联系电话:86568908。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09.08.25]第十五届鲁台经洽会有关情况发布会2009-08-25
- [09.09.15]省民委主任马文艺介绍相关情况2009-09-15
- [09.09.15]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建军主持发布会2009-09-15
- [09.09.15]山东新闻网现场网络直播2009-09-15
- [09.09.15]发布会现场2009-09-15
- [2010.9.21]“中国滨州第十二届沾化冬枣节”新闻发布会现场2010-09-21
- [2010.9.21]山东新闻网现场直播2010-09-21
- [2010.09.21]沾化县委副书记、县长贾善银先生2010-09-21
- 直播:解读《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会2016-11-29
- 直播:山东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发布会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