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解读《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发布会

2016-12-14 10:3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6-12-14 10:34]鲁网: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上午9:3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水利厅负责同志解读《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届时本网将会进行直播。

  

 

  [2016-12-15 9:30]陈强: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这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山东建设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我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今天,我们邀请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建德先生,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徐希进先生,水土保持处处长凌九平先生解读《规划》有关内容,并回答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张建德副厅长解读《规划》有关内容。 

  

 

  [2016-12-15 9:31]张建德: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省水利厅向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土保持工作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省政府近日批复的《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土流失造成土地退化、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态环境,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省人多、地少、水缺的省情,决定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十分必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水土保持发展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一系列新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迫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制定全省水土保持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提高全省水土流失防治水平,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和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日起实施,明确要求各级要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于20115月启动后,我省于2011815日成立了由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环境保护厅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正式启动了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经反复论证和充分征求意见,于20158月编制完成《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初稿,9月份通过了专家技术审查。 

  全省规划是全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上半年收到《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正式文本后,我们又对接全国规划有关内容,组织对全省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上报省政府。1124日,省政府以鲁政字〔2016270号文批复了全省水土保持规划,下一步将由省水利厅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各地实施。 

  

 

  [2016-12-15 9:34]张建德:二、《规划》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立足全省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全面评价水土保持面临的形势和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和重点布局,明确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任务、目标和规模。共包括基本情况、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总体布局、预防保护、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综合监管、投资匡算与实施效果分析、实施保障措施等10章内容。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和中央治水新思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山东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目标,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和行业能力建设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强化预防监督,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二)规划总体目标。规划确定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近、远期总体目标。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实现预防保护,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改善,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趋向好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人民群众富裕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300平方公里、重点预防面积25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100万吨,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有效减少。 

  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面预防保护,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生态文明观念更加牢固,人民群众富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340平方公里、重点预防面积7500平方公里,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大幅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防治;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3000万吨,输入江河湖库的泥沙大幅减少。 

  (三)规划总体布局。在综合分析水土流失防治现状和趋势、水土保持功能维护和提高需求的基础上,规划提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布局。将全省划分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胶东半岛丘陵蓄水保土区”、“渤海湾生态维护区”、“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4个水土保持分区,根据各分区的特点确定水土保持基本要求。 

  鲁中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土壤保持,重点是以泰山沂蒙山革命老区为中心,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强化坡面防护体系、径流调控体系和沟道防护体系,加大林草植被建设和梯田整修改造力度,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提高环境资源承载力,提升农林复合生态调节功能,构建鲁中山区生态屏障。 

  胶东半岛丘陵蓄水保土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蓄水保水和土壤保持,重点是加强经济林主导产业发展,建设名、优、特、稀等高档次农产品基地,积极搞好拦沙蓄水、节水灌溉,治理海水入侵,建设高标准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和沿海防护林体系。 

  渤海湾生态维护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生态维护,重点是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区域风沙治理、盐碱地改良和防护林建设,注重湿地保护和恢复,强化油田等区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地区生态维护功能。 

  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为防风固沙和农田防护,重点是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逐步形成网、带、片、点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合理增加经济林建设规模,完善灌排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抗灾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 

  (四)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一是预防保护。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以维护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为核心,对全省所有国土实施全面预防保护,对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河流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河流两岸以及湖泊和水库周边、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等区域实施重点预防,加强封育保护和封禁管护,实施严格的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管制,从源头上严控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二是综合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以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核心,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在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开展专项综合治理;黄泛风沙区侧重引黄沉沙池和重点风沙片集中综合治理。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措施体系配置,改善水土流失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水土保持监测。到规划期末,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水土保持网络和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处理、传输、存储现代化,实现各级水土保持业务应用服务和信息共享;实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动态监测全覆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得到全面落实。监测站网总体上为“总站-分站-监测点”布局,1处省级监测站挂靠在山东省水文局,17处市级水土保持监测站分别设在17市水文局,常规监测站点36处,其中包括34处水蚀监测点和2处风蚀监测点。 

  四是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科技支撑和能力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能力。强化对规划、预防、治理、监测、监督执法和技术服务情况的监管。构建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强化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推广,不断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和效益。加强监督管理能力、信息化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宣传教育水平。 

  (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规划确定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两大类、共7项重点工程。其中预防保护项目主要涉及黄泛风沙区、重要河流源头和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防治,规划防治面积4437平方公里;综合治理项目涉及革命老区、坡耕地和水系周边等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规划治理面积7350平方公里。这些重点项目,都是紧密结合全省水土流失需求,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确定的,具有关系全局、影响广泛、示范性强的特点,是推进全省水土保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通过实施这些重点项目,强化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2016-12-15 9:44]张建德: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依靠科技支撑、强化宣传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规划》明确,各级政府要将规划确定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任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要健全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各级财政应加大水土保持投入,逐步建立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要强化立法和执法监督工作,强化对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确保生产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加强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把水土保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和生态文明意识。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做好《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实施是保护利用水土资源、加快生态山东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参与,也迫切需要广大新闻媒体的支持与监督。希望大家对各地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多宣传、多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我们水利部门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扎实推进规划各项任务措施落实,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16-12-15 9:46]陈强: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16-12-15 9:46]记者:我想了解一下,在编制《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过程中,是如何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

  

   

  [2016-12-15 9:46]徐希进:规划编制前后历时5年多,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的调研、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成果达100多万字。规划编制过程中,立足山东实际,统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水土流失防治需要,严格程序、科学论证,力求做到既注重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又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编制过程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要求。规划严格贯彻《水土保持法》和《山东水土保持条例》规定,开展了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针对预防、治理、监管等方面要求进行了制度、项目和能力建设规划,有效细化了法律法规的规定,随着规划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推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二是注重反映水土保持实践的新成果和新经验。规划充分借鉴总结近年来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在理念、思路、机制、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吸收融入到水土保持总体思路、区域布局、技术途径等规划内容之中。

  三是注重运用最新普查成果和权威数据。规划基础数据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等最新成果,确保数据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构建了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的统一协作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规划成果的协调性。

  四是注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规划深入研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确定了水土保持区划分区水土保持功能,重点解决在维护和提高农田防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水质维护等水土保持功能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

  五是注重同相关规划相协调。规划遵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国土空间布局要求,与《山东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相衔接,并与有关部门规划中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保护建设、保护性耕作推广、土地整治、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协调,保证了规划间生态建设与保护目标任务的一致性。

  

 

  [2016-12-15 9:49]记者:张厅长刚才提到,这次全省规划共确定了多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具体都有哪些,分布在哪些地方,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2016-12-15 9:50]凌九平:在充分考虑全省水土流失需求的基础上,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规划共确定了两大类、7项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一类是重点预防项目,包括3项重点工程。一是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工程,涉及黄泛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和渤海湾生态维护区的55个县(市、区),大力开展风沙治理和植树种草,不断完善农田林网和林农间作,逐步形成网、带、片、点结合的防护体系,同时进行引黄淤改、平整土地,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创造条件。二是水源地预防保护工程,涉及泰沂及胶东山地丘陵区列入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27处地表水饮用水源区,以及南四湖、东平湖等重要湖泊周边,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以水源地保护、涵养水源、水环境整治为主,同时辅以水土流失防治及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三是河流源头预防保护工程,涉及泰沂及胶东山地丘陵区发源的沂河、沭河、大汶河等23条主要河流源头区,以封育保护为主,辅以综合治理,以治理促保护,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另一类是重点治理项目,包括4项重点工程。一是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我省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将有力促进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脱贫致富。近期重点治理面积1600平方公里,远期累计治理面积5300平方公里。二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在坡耕地分布相对集中、流失严重的地区,实施坡改梯,并配套道路、水系,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耕地资源。近期综合治理坡耕地160平方公里;远期累计综合治理坡耕地480平方公里。三是水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对河道淤积或河岸冲蚀严重的河段开展系统治理,遏制岸坡侵蚀发展,减少入河泥沙。近期综合治理20个县200平方公里;远期累计综合治理67个县670平方公里。四是局部水土流失集中区治理工程。选择局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动面上水土流失治理。近期综合治理300平方公里;远期累计综合治理900平方公里。

 

 

  [2016-12-15 9:53]记者:请问,下一步水利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2016-12-15 9:54]张建德: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作为水土保持业务主管部门,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规划全面落实。下一步,计划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规划全面落实。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规划》实施对于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生态山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采取专题宣传、宣讲、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水利系统内部及全社会广泛宣传《规划》实施的重大意义,宣传《规划》的主要内容,广泛争取社会多方面关注与支持,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细化任务,明确责任。要求各地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各市、县尽快编制完成本级水土保持规划并报同级政府批复。明确责任分工,逐步建立和完善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三)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抓好水土保持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红线管控体系,推动落实相关规划水土保持内容征求意见制度,依法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严格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加快推进水土保持方案和验收审批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以市、县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四)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支撑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掌握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变化情况,定期评价水土保持效果并向社会公告。加强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科学、实用的水土保持新技术,不断提高防治效果。要加强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水土保持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切实强化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水土保持现代化。

  (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水利部门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理解与支持,建立协作机制,密切合作,努力形成部门协作、齐抓共促的良好工作局面。

  (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任务落实。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跟踪检查机制和定期评估机制,做好年度《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统计监测,真实准确填报年度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完成情况。强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定的目标要求如期实现。

 

 

  [2016-12-15 9:57]陈强:大家如果有需要继续采访的问题的,请联系省水利厅杨永兵,联系电话:86974590。

  最后下个通知:明天上午10:00还是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改委负责同志解读《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欢迎大家参加。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