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山东省南水北调调水有关情况发布会

2016-06-21 08:1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6-06-20 9:55]鲁网: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6月21日(星期二)上午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南水北调局主要负责同志、省水利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南水北调调水有关情况。届时本网将会进行直播。

 

  [2016-06-21 10:00]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布处处长 陈强: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南水北调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安德先生,省水利厅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徐希进先生,省南水北调局副局长罗辉先生,介绍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及效益发挥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王安德局长介绍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及效益发挥等情况。

 

  [2016-06-21 10:01]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南水北调局局长 王安德: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山东水利工作特别是南水北调工作的关心、支持。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自2013年建成以来,历经试通水、试运行、正式运行,圆满完成了三个年度的调水任务,工程运行安全稳定。今年3月10日,调引长江水到达我省最东端的威海市,标志着山东南水北调一期工程13个设区市的规划供水范围目标全部实现。截至2016年5月22日,省界工程停止运行,我省顺利完成省界调水计划,3个调水年度累计调入山东水量约11亿立方米;6月20日,省内2015~2016年度调水工作结束。

  下面,我就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情况、效益发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安排,作简要说明。

 

  [2016-06-21 10:02]一、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山东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主要是缓解苏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城市缺水问题,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供水区范围涉及我省的13个市、68个县(市、区),每年可为我省调引13.53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将从战略上调整我省的水资源布局,实现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自2013年转入运行以来,顺利完成2013~2014、2014~2015,2015~2016年度调水任务。其中,2015~2016年度,通过台儿庄泵站从江苏调入我省水量6.02亿立方米,向济南、青岛、枣庄、潍坊、济宁、威海、德州等7个受水市先期供水2.4亿立方米,顺利完成了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省政府确定的调水任务。为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我省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以贯彻《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为契机,探索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于2015年5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全国南水北调系统首个地方性法规。围绕贯彻落实好这部条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强法规宣传引导,着力营造《条例》贯彻实施的良好氛围。设计印制了形象直观的宣传画册,分发至工程沿线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在沿线主要建筑物、交通要道、村庄显著位置张贴通告;由工程运行单位持续循环播放《条例》,进一步增强工程沿线社会各界对《条例》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内部学习培训,树立依法管理理念。二是加快制定《条例》配套的制度规定,不断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省政府办公厅及水利厅专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水利系统落实《条例》的责任,确保了《条例》规定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加强我省南水北调依法管理工作。强化工程管理,明确了工程管理范围,启动了工程保护范围划定工作,陆续完善干线工程沿线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和辅助救生设施,通过设置治安派出所、治安办公室、警务室基本实现了干线工程安全保卫机构全覆盖,形成了省水政监察总队、省南水北调局支队和现场公安派出机构上下联动的南水北调水政执法工作机制。

  (二)千方百计加快配套工程建设。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共分为14个单项、38个供水单元,概算总投资224亿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省委常委会专门把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列入工作要点,连续3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明确要求,郭树清省长、赵润田副省长专门听取汇报,亲自调度进展,亲自协调安排地方债首先用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省政府督查室连续3年先后4次专项督导,对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省直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通过加大省级资本金筹集力度、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全力解决工程用地问题、现场蹲点督导、签订责任书、每月通报考核结果、实行红黄牌挂牌督办等措施,全力以赴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各有关市均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责任考核体系,强力推进工程建设。截至2016年5月底,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38个供水单元累计完成投资190.26亿元,占总投资的84.8%,已有23个供水单元基本建成,今年底将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具备接纳长江水的条件。

  (三)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和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工作,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15~2025)》,南水北调受水区涉及地下水超采的9个市、36个县(市、区),已全部编制完成当地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获市级政府批复,正督促整治方案实施。在组织滕州、寿光2个县级市进行综合水价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省财政、水利、物价等3家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山东省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和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工作,一堵一疏,有利于全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水生态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各地使用外调水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消化跨流域调水工程水价偏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南水北调工程发挥综合带动作用。

  (四)全面加强南水北调水质保障工作,输水干线水质达到规定要求。我省创造性地构建了“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体系,发布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针对南水北调治污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建设了一大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和南四湖、东平湖以及沿途河道生态湿地,实施了“放鱼养水”措施,使得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南四湖曾经绝迹多年的小银鱼、鳜鱼、毛刀鱼、麻坡鱼等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的鱼类再度重现。

 

  [2016-06-21 10:11]二、山东南水北调工程效益逐步显现

  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自建成通水以来,发挥了显著的调水、生态、社会等方面综合效益,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人多地少水缺是我省长期面临的基本省情。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后,不仅为我省增加了净供水量13.53亿立方米,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矛盾,而且关键是打通了长江水的调水通道,构建起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大大增加了特殊干旱年份水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

  (二)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一是实施生态补水。2014、2015年,先后引江、引黄向南四湖补水9536万立方米。去冬今春旱情持续,又引江向南四湖、东平湖补水、存水2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南四湖、东平湖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自2005年运行后,先后引江、引黄累计为小清河补源2.4亿立方米,明显改善了小清河上游济南市区段水质和生态环境。二是服务应急抗旱。结合全省抗旱工作需要,先后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提供抗旱水源3837万立方米。特别是2015年潍坊遭遇连续严重干旱,国家又要求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必须开工建设,潍坊市面临用水无着的严峻局面。我们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双王城水库蓄水向潍坊城区及寿光市应急供2271万立方米,既保证了潍坊市用水需求,又为引黄济青改扩建抢工建设赢得了施工时间。三是保障济南市保泉补源。应济南市要求,2015年2月至今,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引江、引黄保泉补源5800万立方米。

  (三)提升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带动效应,实现了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防洪、除涝、灌溉、交通和生态保护等相结合,我省7个市的30个县(市、区)每年可直接消化中水2.06亿立方米,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工程调水与航运结合实施,使京杭运河通航航道从济宁市延伸到东平湖,为东平湖直接通航至长江创造了条件;干线工程与沿线灌区改造、影响工程、防洪除涝相结合,促进了工程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三先三后”原则的贯彻实施,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倒逼机制,促进了沿线用水方式转变和用水效率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促进了地下水超采区的综合治理。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按照国家规定要逐步关停南水北调供水区超采地下水设施,逐步用南水北调水源替换超采的地下水资源。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能为南水北调用水腾出市场容量,发挥工程综合效益,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持续遏制地下水超采局面,持续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同时,将逐步涵养的地下水资源还可作为战略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2016-06-21 10:16]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省南水北调工作正处在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的叠加期、过渡期、转型期。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贯彻落实《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为总抓手,紧紧围绕解决制约工程良性运行的政策、机制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抓紧抓实南水北调各项工作,保障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

  (一)持之以恒抓好《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贯彻落实。以贯彻落实《条例》各项立法要求为总目标,以督促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条例》重点任务的文件和《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向省人大报告实施情况为总抓手,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条例》执行情况执法检查,力促《条例》落实执行。认真开展南水北调水政执法工作,建立完善工程管理单位与现场公安派出机构、工程运行单位多方联动执法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南水北调运行、管理、使用的良好工作程序和社会环境。

  (二)完善南水北调水网体系。继续加大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力促各地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按期完工。加强指导,规范各地已建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验收工作,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实现与干线工程的统一配置、联合调度,拓展延伸南水北调水网体系,确保2016年底基本完成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并具备接纳长江水的条件。

  (三)落实南水北调水费征缴机制。依据《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规定,分别与各受水区市政府授权单位签订供用水合同,积极争取尽快出台《南水北调水费征缴管理办法》,理顺省内南水北调水费征缴渠道,促进我省南水北调供用水关系规范化、程序化,保障工程稳定良性运行。

  (四)积极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科学组织做好工程运行、调水衔接、工作协调等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年度调水任务。制定完善应急调水、生态补水等各项工程调度预案,配合沿线地方政府完成相关区域调水工作,积极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2016-06-21 10:20]陈强: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16-06-21 10:20]中国新闻社记者:刚才王局长讲到了,截至目前,约有11亿立方米引江水量进入我省,请问这部分水量进入我省之后是如何配置的?

  [2016-06-21 10:20]王安德:这个问题我来介绍一下。自2013年11月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经历了三个调水年度,截至2016年5月22日,从江苏进入我省水量为11亿立方米。这些水量主要分为四个用途:

  一是通过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网引水入水厂和调蓄水库,三个调水年度给各受水地区调水净水量为3.3亿立方米,其中:济南市1905万立方米、青岛市4000万立方米、淄博市2481万立方米、枣庄市6100万立方米、潍坊市11576万立方米、济宁市4835万立方米、威海市1000万立方米、德州市1351万立方米。这部分水量进入受水区后主要是保障城市生活用水和重要电厂、工矿企业用水。二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向南四湖、东平湖、小清河、济南市保泉补充生态用水2.4亿立方米。三是向济宁市提供航运用水5000万立方米。四是调入湖泊、水库调蓄备用2.1亿立方米。五是用于输水沿线补充地下水和改善水环境等2.7亿立方米。

 

  [2016-06-21 10:22]大众日报记者:刚才王局长提到,今年年底可基本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并具备接纳长江水的条件。请问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障工程如期完工?

  [2016-06-21 10:23]罗辉: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山东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完工后,配套工程建设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发挥南水北调干线工程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纳使用干线工程外调江水的配套水网,也是全省现代水网骨干框架的重要一环。没有配套工程,调引的长江水就无法到达用水户。我省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指干线工程分水口门至水厂入口的输水配水工程,主要包括输水工程、调蓄工程、泵站工程和供水工程等。按照省政府2011年7月批准的工程规划,并经优化调整,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共分为14个单项、38个供水单元工程,概算总投资224亿元。截至目前,38个供水单元已全部开工,已有23个供水单元基本建成,累计完成投资190.26亿元,占总投资的84.8%。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工程规划,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具体实施由所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今年底完成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并具备接纳长江水的条件。为此,各有关市均将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责任考核体系,强力推进工程建设。省政府督查室牵头连续第三年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进行专项督查,省直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通过加大省级资本金筹集力度、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全力解决工程用地问题等措施,全力支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通过现场蹲点督导、签订责任书、每月通报考核结果、实行红黄牌挂牌督办等措施,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进度督导,确保全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016-06-21 10:27]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状况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级各有关部门为保障水质做了大量工作,请问水利部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保障调水安全的?

  [2016-06-21 10:27]罗辉:这个问题我来介绍一下。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关系工程成败。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及环境保护部门和工程沿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在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为保障南水北调调水干线水质稳定达标作出了突出贡献。水利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设了截污导流工程(在山东又称为“中水截蓄导用工程”),该工程主要作用是: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中水(再生水)进行截、蓄、导、用,在调水期间使其不进入或少进入南水北调调水干线,以保障干线工程输水水质。我省的中水截蓄导用工程包含21个单项,总投资12.09亿元,使我省枣庄、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聊城、菏泽等7市、30个县(市、区)直接获益,每年可消化中水2.06亿立方米,削减COD近5万吨、氨氮3000多吨,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安全。二是建立了南水北调内部水质监测体系,在输水干线重要工程节点、重要支流汇入处、交水断面等位置,设置监测断面,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确保全面实时反映全线水质状况。目前,山东南水北调干线三座调蓄水库已纳入省水文局常规监测范围。三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建立了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及时降低或消除突发事件对输水干线水质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小污染。四是开展了“放鱼养水”提升山东南水北调干线调蓄水库供水水质工作。通过投放滤食性鱼类增殖、保洁水源,进一步保障了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

 

  [2016-06-21 10:31]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近几年来,受严重干旱天气影响,我省降水量偏少,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局面,南水北调工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016-06-21 10:31]徐希进:近几年来,我省降水量整体偏少,致使河道、水库蓄水减少,局部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局面。为此,我省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水网联通优势,积极协调国家于今年1月8日即启动年度调水工作,截至6月20日,历时146天,顺利完成年度调水任务,向济南、青岛、枣庄、潍坊、济宁、威海、德州等7个受水市先期供水2.4亿立方米,其中向青岛、潍坊、威海分别供水3000万立方米、6172万立方米、1000万立方米,为各地抗旱特别是胶东地区抗旱提供了水源保障。根据我省旱情发展情况,省水利厅将及时调度,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补充抗旱水源。

  

  [2016-06-21 10:33]陈强: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需要进一步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南水北调局办公室郑洪霞同志,电话:15905315166。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