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了村 农民数据里“淘金”
鲁网8月4日讯 教电脑“认识”搅拌车等工程车辆、为文字识别提供前期记忆数据……这段时间,菏泽市鄄城县凤凰镇花李庄村村民许传伟,在“家门口”与人工智能打起了交道,和村里留在家看孩子的“姊妹们”一起,干起了一项前沿的“新职业”——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
“现在,我在家看孩子时也能赚钱,两不耽误。”今年刚刚30岁的许传伟告诉记者,以前她在镇里的一家服装厂打工,由于离家远没办法照顾老人孩子,所以没干多久就辞职了,专门在家照看孩子和老人。“对象常年在外打工,大儿子马上升小学二年级,每天上下学都需要接送,再加上小女儿今年两岁半,也离不了人,所以根本出不去门儿。”许传伟说。
在花李庄村,和许传伟有着相同“经历”的年轻妇女有40多个。“她们不能出去打工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看孩子、照顾老人。”花李庄村妇联主席张翠平说,以前,这些年轻妇女送完孩子上学后,就“宅”在家里没事干,日子过得虽然安逸,但是兜里没钱,生活质量提不上去。省人社厅派驻花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吉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让村里的这支年轻力量“活”起来。
什么样的工作既可以照顾孩子还能赚到钱?经过考察和交流,李吉祥看中了“数据标注”这个项目。
李吉祥介绍,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环节,让电脑像人一样识别一种物体或一种文字,需要用大量的数据对其进行训练。“比如为了教会电脑‘认识’工程车,就需要提供数千张甚至数百万张标记好的各类工程车图片,这样电脑在展示某一款工程车后,就会根据标记好的图片数据准确进行识别。”李吉祥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后,村里很多人都质疑:这么“高大上”的工作,普通村民能胜任吗?
李吉祥向村民一一解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工程车辆等图片进行精细化的框选标注,并没有高深的技术含量,最主要的是,工作时间不受限制,只要有网,在哪里都能‘上班’。”
就这样,2019年7月,这支由山东省人社厅派驻花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发起、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承办,山东省人工智能联盟轮值理事长单位神思电子参与的“人工智能训练师”队伍正式成立,并在村里设立了“AI工场”,安置了近30台电脑专门培训村民。“一开始还担心她们学不会干不了,结果我多虑了,有的年轻妇女学了一两遍就可以操作了。”李吉祥说,现在经过培训,村里的年轻人训练三五天后就能进行“实战”操作。
在许传伟家,记者看到她正一边搂着刚睡醒的女儿一边干着工作。在她笔记本电脑的右下角,贴着一张巴掌大小的纸片,上面写着“搅拌车、吊车”等各类工程车的英文翻译。
“自己不懂英语,做工程车标注不会拼,就把这些常用的车辆英文贴在眼前,方便看。”许传伟笑着说,当天,她接到的是文字标注任务。“就是把一段手写字体的文字,在电脑里打出来。”说着话,许传伟就完成了一条任务。在进行几次操作后,许传伟看了一下手机说,“不好意思,我得去接孩子放学了。”说着把笔记本合上后,带着女儿出了门。
“只要是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派发的任务量,就可以随时干、随时停,很灵活。”张翠平说,现在村里的妇女们积极性很高,有任务都争着做,村里的年轻姑娘也主动找到她要加入“队伍”。
花李庄村将“AI数据标注工场”项目和“数据标注员”新职业引入乡村,拓宽了适应农村的新型就业途径。如今,在花李庄村的辐射带动下,以数据标注实现的就业之路“铺”向了凤凰镇多个村,200多名村民参加了数据标注技能培训。目前,熟练的“数据标注员”月均收入1000元以上,最高的可达3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修路’,让这条致富路铺得更宽更长,在吸引更多标注项目进村的同时,规范管理‘数据标注员’队伍,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李吉祥说。
- 青岛市市南区善用市场“无形之手”做活创新生态 创联工场成为创新孵化大平台2019-08-30
- 青岛人工智能,能否跻身全国“试验区”?2019-09-23
- 人工智能教育,青岛要做“示范”2020-08-13
- 前十月济南工业投资增速列全省和全国主要城市第1位2020-11-20
-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开幕2020-11-27
- 2021全国职教周5月20日济南开幕!全国超1200万人参加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