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威海高新区一视同仁最好学校建给打工子弟

2011-04-13 07:37:47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本报威海讯 一按电钮,电动毛刷开始紧贴黑板运动,第一遍冲水,第二遍擦干,十多秒的时间,写满粉笔字的黑板变得干干净净,见不到一点粉尘——4月6日,记者在一所小学看到了这种单价3600元的高科技电动黑板擦,每个教室都有。

  哪家“贵族学校”这样大方?答案出人意料:这是威海高新区后峰西小学——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90%以上的“打工子弟学校”。该公办学校去年“教师节”投入使用,占地40多亩,投资3000多万元,建有一座与教学楼面积相当的综合楼,高标准的微机教室、实验室、书法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应有尽有。

  最好的学校向打工子弟敞开大门,是威海高新区平等教育理念的升华。目前,威海高新区中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生共5863人,占总数的40%。与一些地方指定专门学校接收打工子弟不同,威海高新区打工子弟和本地孩子一样,全部就近划片入学。同时,高新区不惜投入,在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比较密集的区域不断改扩建原有校舍、规划建设新学校。2008年以来,全区累计投资5.1亿元,先后改扩建和新建校舍面积达10.4万平方米。在本地生源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部分支出几乎全部用于满足打工子弟的就学需求。

  学校好不好,师资很关键。威海高新区教师全部面向全国统一招考,教育主管部门还积极引导优秀教师向打工子弟集中的学校流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的现实,高新区各中小学以“家校直通车”、“家教专家进企业”等形式,帮助家长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配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威海高新区是在盐碱荒滩上崛起的科技新城,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功不可没。对此,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打工子弟不但要一视同仁,更要厚爱一分。”威海高新区教育局局长左玉健说。

责任编辑:鲁珊珊

责任编辑:鲁珊珊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