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农村住房向沿海小城镇聚集调查

2010-10-11 08:13:28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本报记者 任松高  彭  辉

    一场“聚”变正在威海千公里海岸线悄然发生。

    在推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旧房屋改造工程中,威海市以打造沿海小城镇带为突破口,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转变。

    为什么向沿海聚集?

    威海共有50 个建制镇,其中沿海小城镇21个,人口数量占全市建制镇的55% ,企业实交税金占 63.8% ,财政总收入占67.9% 。农村住房建设在沿海小城镇破题,对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必将起到强大的拉动作用。

    文登市宋村镇位于文登市区和南海新区的对接点。他们规划用 1—3年的时间,在镇区建设4个镇驻地集中居住区,让镇区周边15个村的农民集中在此居住。之后,他们将通过镇区的辐射带动,再建设7个集中居住区,逐步将剩余村聚集。 随着镇驻地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宋村镇水、电、暖、污、气的配套建设也于今年全面展开。

    依托沿海城镇经济基础雄厚的优势,威海在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中,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前瞻性编制各类规划,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和区域功能定位,以打造沿海城镇带为目标,以“园区离海、居住邻海、旅游面海”为总体发展思路,通过农房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沿海城镇转移,明显加快了小城镇建设进程。

    聚集之路如何走?

    威海市充分发挥强企强村的资金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居住工程中,获得多方共赢的局面:弱村群众住上了新居,强企强村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荣成市成山镇镇区的西部,一处名为“西霞口新社区”的大型居住区即将动工建设。 虽然名为“ 西霞口” ,

但社区的居民将全部来自成山镇的柳夼、瓦夼、仙人桥和冯家庄四个村,共604户。

    西霞口将四村腾出的8平方公里土地全用于发展滨海旅游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回报,他们为 4个村建设新居,免费提供给村民居住,4 个村的村民有劳动能力的全部安排就业,没有劳动能力的给予基本生活保障。

    到目前,仅在荣成市就已有 30多个强企介入了80多个村庄的旧村改造工程,形成了一大批农民居住区。

    利用优势产业拉动,是威海农村住房向沿海小城镇聚集的另一路径。乳山市海阳所镇的吕家庄村位于银滩旅游度假区和大乳山风景区两个4A 级景区之间。依托于当地的旅游、地产行业,这个村成为众多房地产商眼中的“宝地”。最终,乳山银海达置业有限公司获权改造吕家庄村。眼下,全村已整体拆迁,新的安置楼房正在加紧建设。

    聚集之后,农民生活咋保障?

    在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中,威海的做法是旧房免费换新房,农民不掏一分钱,给每户村民办理房屋产权证,可以上市交易。

    “住楼房后,水电支出与原先相当,主要是做饭和取暖的支出加大,这方面我们也作了提前安排。”成山镇镇长唐勇说。在当初设计户型时,根据群众的意愿,有多种面积户型可供选择。如果选择楼房的面积小于原平房的面积,开发商会向村民补钱。

    “村民根据自家的经济实力选择不同面积的住房,有的老两口选择面积较小的住房,能补回三、四万元的差价。就按做饭和取暖成本每年增加1500元计算,这部分差价可以抵消20—30年增加的生活成本支出。”唐勇说。

    推行农村住房建设工程的各个村,也都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保障村民的长远利益。环翠区孙家疃镇利用农村住房建设的集体收益为全部 11个村居的村(居)民办理了城镇养老社会统筹,到年限后,每人每月享有 800多元的养老金,有效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统计,威海今年开展农房建设的 157 个村庄,5.3 万多人办理了养老保险, 9.1 万人办理了医疗保险, 5.4 万人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居住环境与民生保障同步改善、一体提升。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