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烟台的高招是“顺势”

2010-11-08 10:55:12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本报记者 陈中华  申  红

    在烟台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烟台市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完全出于高速工业化发展的自然推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迫切而自然的要求,是适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的自觉选择,是顺势而为。

    是工业化推促,不是“被城市化”

    我省有3 个市基本完成了棚户区改造,烟台市是其中之一。

    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解释这一原因时说,绝不是“被城市化”的,工业化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也就会加快步伐。

    龙口南山集团,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168,10 多年兼并4镇一个度假区的35个村庄,连同南山,36个村的 9000多户3万多村民全部住进高档、集中的楼区。

    邢济凤,原为下丁家镇亮甲园村农民,2007年村子被南山集团兼并,翌年迁居,现住着130平方米并附带一车库的楼宅。另一叫陈桂萍的妇女告诉记者,她原为与南山村紧邻的后隋村村民,1996年村子被南山兼并,当年迁入新居:独院二层小楼,共计187平方米。

    除依托强村、强镇、强企业,开发区的强大集束效应,更是烟台工业化推促城镇化的有力佐证。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 年正式开建,2002年开始了辖区内的旧村改造。在2005年底,投入7 亿元,建成了7个小区,25个村整体搬迁。今年上半年,该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各国家级开发区第7位。开发区内 85% 以上的适龄原农民转入二三产业就业。

    根据规划,区内 85个村将根据早先的改造状况,开建“完善升级、全面启动和提速进档”三类“上新楼”工程,3至5年内,完成对 2.9万户 8.1万村民的集中安置。

    据了解,烟台全市各类开发区共涉村约 500个,目前已有65% 进行了改造启动或完成。今年,省里给烟台市下达的旧村改造任务是7万户。而 8月份,烟台市下发专门通知要求:确保全市全年完成整村改造10万户,力争改造12万户。同时,完成10127户农村危房的改造任务。

    应农民要求,但必须真正“变身”

    烟台城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举措是:能“农转非”的即“农转非”。早在2002年,中央的规定是人均耕地在 0.1亩以下的可农转非。而开发区的规定是人均耕地低于 0.3亩即可农转非;也不是整村成建制地转,而是条件够一户转一户。

    但烟台市领导在大规模旧村改造的同时,有个清醒认识:让农民真正变成市民,不仅仅是户籍的修改,最关键的是让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同样的“保障”。

    烟台开发区从 2002年开始,就给予失地农民“两保一补”,即养老、医疗保险和生活补助。生活补助 35 岁以上的就有。而各区县(市)的中老年人补贴花样繁多。为鼓励“上楼”,专门下文减免诸如电视、供暖、供气安装费等24项收费。

    除政府扶助外,烟台“上楼”农民社会保障充实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普遍积累较厚的村集体。莱州西坊北村有“大病救助”规定:经新农合报销后,村民自己负担超过5000元,村里即报销超过部分的30% ;南山集团所属村民,经新农合报销后的剩余部分,集团报销50% ;九曲蒋家村,60 岁以上村民的医药费经医保报销后的剩余,全由村里承担。

    再说增收。烟台市住建局局长邹长清经粗略计算给出记者结论:“城镇化”后,村民收入“倍增”。

    “城镇化”后,烟台市变身市民的村民感到最实惠的是家庭资产的大幅升值。在将达到10万人口的住宅区——莱山区上海滩花园,于家滩、孙家滩、刘家滩三村2600多户正陆续迁入。

于家村支部副书记于敬国说,村民原宅基地与全烟台市情况差不多,每户 0.25 亩左右,转到这个小区,每户分得“两套以上”住房,另加一间门头房。而每户农民分两套以上楼房,是全烟台市的均数。

    这么做,为的是可持续发展

    烟台市城镇化建设还有两个非常有特色、有力度的具体做法:

    第一是政府主导下的“先安置后拆迁”。即先建安置房,再拆迁农民原宅子,再建商品房。这样做主要是让农民“眼见为实”,自己亲自将新房与旧房比较,计算得失,保证后续拆迁顺利。

    至于“先安置”的资金,他们用了几个办法解决:一是先由财政垫付,如芝罘区政府财政已先为此支付了 20亿元;二是以土地出让金收益全部注入,政府不赚钱,许多配套设施建设政府还要贴钱;三是由富裕的村集体及开发商先行支配。

    邹长清说,先建后拆,就是要农民满意,满意了就是长远影响,以后城镇化再深化,农民就相信,就拥护,就“可持续发展”。

    至于将商品房开发列入最后环节,他解释说,主要为避免先开发商品房,被热炒了房价。迄今,烟台市的房地产价没有太大泡沫,市中心区房均价保持在6000元左右,外销即烟台市以外人购房仅占 14% ,买房多因本地人的刚性需求,即自住、改善及入城需求,是健康而平稳的发展。这是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是集中居住。在记者采访的诸县区市中,所见在建项目,多是“组团”类型,即几个村合成一起,形成新型社区。据了解,烟台市计划5年内将现有的6880多个村庄,全部改造,形成2000—2500个新型社区。

    市住建局城镇化科副科长陈俊涌给记者算账说,集中居住主要优点是,社区建设及配套成本低。几百人与几千人居住的小区所需要配套设施一致,比如都需要学校、卫生所、邮政所等。烟台目前提倡建万人社区。而集中居住的另一优点是:配套设施齐备,服务水平高,居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让住上的农民乐,暂未住上的农民盼。

责任编辑:鲁珊珊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