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四市下月启动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 叫好不叫座

2011-09-09 08:09:50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省将于下月启动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申请在2至3个医疗机构执业。除国家和省试点市潍坊、东营外,我省还可有两市提出申请。

  其实,作为医改的一大亮点,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已开展两年,但大部分医生并不积极。不少医生宁肯暗地“走穴”,也不愿光明正大地执业。医师多点执业为何会“叫好不叫座”?

  医院》

  人才我培养给别人用太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医师要想受聘在两个以上的医疗机构执业,除了具备法定的条件外,关键要取得所在单位的同意。“所在医院的态度往往是医师顾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很多医师不愿丢掉在医院的铁饭碗。”

  但对大医院来说,对待医师多点执业的态度则有些隐晦。省内一三甲医院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有些不平地说,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院方承担了医生全日制工作应该交纳的社会保险、工资和其他福利,医生就应该全心全意为本院服务。

  “注册多点执业的大夫,哪怕只用20%的时间和精力为别的医院服务,我也觉得不划算。”他说,公立医院为医生们的科研、人才培养等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专家,却让别人受益。而且,在大医院,挂专家号的队伍本来很多,如果把专家放出去,岂不把患者也分流出去了?”

  与此同时,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宫昔愿看来,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对小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确实是一个利好消息。济南市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赵先生也说,目前民营医院普遍面临人才难找的窘境,“如果能把大医院的专家分流过来,这个难题可能会得到缓解。”

  医生》

  暗地“走穴”容易多点执业有风险

  其实,大医院的名医各地“走穴”现象,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到周末最好别去大医院看病。”省城一家三甲医院的门诊部副主任透露,因为很多专家会借周末外出“会诊”。这个“会诊”除了院方之间正常的医疗资源流动外,大多数是私人“走穴”。

  “一般都是区县级医院邀请某科的专家去动手术,手术费很是可观。有时候一台手术下来能赚一两万。”该副主任称。

  据了解,2005年卫生部发布了《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许多专家据此以“外出会诊”的形式,进行实际意义上的多点执业。

  对于多点执业的话题,各大医院的医生多数选择缄默。“医院不会发自内心地支持医师多点执业。”一名私下在院外兼职的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宁愿暗地“走穴”,也不愿去注册多点执业,“单位不高兴了,自己也不好过。”

  此外,多点执业带来的医疗责任风险也是医生们担心的焦点。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周霞说,国家鼓励多点执业,特别是鼓励中医多点执业。但是,出现医疗纠纷时,如何维护医生和患者的权益是个棘手问题。“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万一出现纠纷怎么办?这也使医生们比较谨慎。”

  对策》

  关键是转变医师“单位人”的身份

  “北京、广东等地早已开展了医师多点执业。”济南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宫昔愿说,这不仅提高了医师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促成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缓解了大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搞活医师多点执业的生存空间?

  在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看来,对多点执业的管理仍存在困难,主要在于配套政策比较滞后。

  “最重要的是短期内无法彻底转变公立医院医生的身份。”他说,如果无法改变“单位人”或“体制内人”的培养模式,医院不愿放人,医生就不敢光明正大地注册多点执业。

  不同聘用机构的责任如何分割也未厘清。“比如说,劳动合同怎么签,第一执业点和第二、第三执业点是否应该分摊医生的社会保险费用?培养机构和拟聘机构之间如何合理确认和分担多点执业医生的培养成本和使用成本?多点执业人员在不同执业机构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和职业素养,能不能得到综合客观的评估?”该专家称,“在没厘清这些关系的情况下开展多点执业,我估计成效不会大。”

责任编辑:崔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