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涨价快车”能否减速?

2010-11-19 12:56:49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国家连续出手解燃眉之急

    近期,国家储备农产品密集投放,此举能否对“涨价快车”产生良好的制动减速作用,记者就此进行调查。今年下半年,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迅速攀升,短短数月,棉花价格曾一度达到每吨33000元的高价位。受棉价飞涨的影响,国内棉花加工企业一方面缩减库存周期,一方面谨慎接单,在观望中采购棉花。

    为稳定国内棉价,今年8月初,中储棉开始抛售国家储备棉,计划在两个月中,抛储60万吨棉花。随后不久,中储棉再度抛售了40万吨国家储备棉。

    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是采购这两批国储棉的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王思社说,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棉花库存一直保持在1000吨左右的低水平,受益于国储棉的投放,企业最近几个月的生产旺季就不愁了。同样参与今年国储棉竞拍的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传波告诉记者,在国储棉投放前期,国内有一半以上的棉花加工企业原料库存只能维持半个月左右的生产需要,只有少数企业库存量在1个月以上。这两批国储棉的投放解了不少棉花加工企业的燃眉之急。

    与棉花情况相似,正值新旧榨季交替之际,国内糖价屡创新高。10月22日,新榨季第一批国家储备糖 21万吨以竞拍的方式投放市场,同样受到了加工企业的热烈追捧。

    有的“好使”有的不“好使”

    经过几轮国储农产品的投放,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紧张的局面暂时得到缓解。但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国储农产品投放量过小,而且通过竞拍的方式抛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抬高了储备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削弱了国储农产品入市的积极作用。

    游资炒作一直被视为导致本轮棉花、糖价格飙升的重要因素。李传波认为,正因为如此,今年国家在储备棉、储备糖竞拍时都考虑到了这一点。按照规定,参与竞拍的都是生产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不在其中。这就相当于设了一道“防火墙”,防止游资之火殃及储备农产品的竞拍。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将流通企业拒之门外,但不排除有资金紧张的加工企业带着流通企业的钱进场,竞拍成功后分享利益的可能。

    “以往的棉花主要集中在加工企业手里,流通企业只有少量存货。现在已经完全转变,炒棉花的中间商很多,手里掌握了大批的棉花资源。”王思社说,今年国储棉竞拍底价为每吨16500元,略低于当时现货市场价格,但在竞拍中,价格很快上升至每吨20000元以上,实际上后来的竞拍价格已和现货市场价格基本吻合。

    基于同样的原因,尽管目前市场不断传出地方储备大豆即将投放市场的消息,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中信证券首席农业分析师毛长青认为:“目前,国内大豆的定价权并不在我们手中,与国家数以千万吨的大豆进口量相比,几十万吨乃至上百万吨的储备大豆投放,对绝大多数加工企业的影响并不大。”

    可尝试对企业配额投放

    采访中,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国家储备农产品的投放,对于缓解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和平抑价格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毕竟是短期和临时性的措施,要实现农产品物价稳定,还需短期措施和中长期措施相结合、行政与经济手段双管齐下。

    毛长青认为,总体来看,国家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运作起到了一定的平抑物价作用。不过,根据国家对不同农产品储备量的不同,投放和市场调控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而言,国家对小麦、稻谷等生活必需品储备的量最大,调控市场的效果也最为明显。

    针对储备商品竞拍可能对物价上涨产生的推波助澜作用,李传波建议,部分国家农产品储备应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调整收储和投放力度,在原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对市场的投放,同时在原料价格过高、通过投放储备农产品已无法有效抑制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应针对不同的企业实行配额投放,以锁定价格的方式来平抑物价。

    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针对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的现象,应继续完善农产品价格和产量信息披露制度,更好地发现和平抑价格,使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交流更加顺畅。“让市场来决定大多数农产品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及终端产品的价格”。

    (据新华网济南11月18日电)

责任编辑:鲁珊珊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