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平经济形势报告 领导干部要像一个地区CEO

2010-08-02 09:15:36 来源:济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本报8月1日讯(见习记者 周芳朗许凯 记者 卞思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今天在商河县做“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形势报告会。李义平认为,经济发展应转为更加注重民生,努力发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领导干部更要像一个地区的CEO,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
经济发展应转为更加注重民生
    李义平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强调GDP的构成和质量,而不是片面追求GDP的数字扩张。重视GDP的构成和质量,就必须重视创新,重视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除了GDP的增长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转变、生态环境、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指数的变化和提升等,是高于GDP增长的。经济学上所讲的经济发展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危机对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过度追求GDP不一定是好事。如果单纯追求GDP,把GDP作为唯一的或最重要的目标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如忽视公共事业的建设、资源浪费、创新能力落后等。”李义平说,经济危机也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应该是将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更加注重民生建设,警惕过度建设的负面作用。
用企业的方式管理经济是必然
    李义平认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以前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冲在一线拼经济,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如教育、科研、公共服务以及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却都做得不到位。所以政府的职能要转换,应该高瞻远瞩地指引一个方向,然后让企业去选择,真正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用企业的管理方式对地区经济进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地理位置、经济资本、自然资源、文化底蕴是否深厚等因素,而更多的在于体制机制、商业精神和创业激情。因此,领导干部更要像一个地区的CEO,不仅仅进行宏观上的管理,更要鼓励民间的创业激情和商业精神,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民营经济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心
    李义平认为,中国的发展关键在民营经济,所以转方式调结构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努力发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要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用市场经济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把资源优势转变为资本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李义平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在于资源多少。例如黄沙漫天的以色列,现代农业以及现代农业技术却相当发达;日本70%的土地不适合耕种,海啸、地震不断,但日本人怀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做农业,发展高科技的现代农业体系,所以日本农业的单产是印度的3倍。再如,海宁没有什么皮革资源,但是皮革业发展却很快;资源稀缺的义乌却是一个全世界知名的地区。这是因为不利的资源约束条件,逼迫着人们以技术创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反倒创造了新的优势。所以说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要善于发现自己拥有资源的资本用途,并使其成为发展经济的有生力量。
    李义平,男,1951年出生,陕西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的历史沿革、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出版的个人学术专著有:《经济改革热点理论探源》、《体制选择分析》、《中国的经济过渡》、《经济学百年———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和经济学随笔集《和着时代节拍的思考》。科研成果多次获省

责任编辑:鲁珊珊

责任编辑:鲁珊珊
新闻关键词:李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