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率先为安宁疗护定价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自然规律。当现代医学已无法治愈疾病时,如何让生命带着尊严、舒适与安宁走向终点,成为一道严峻的社会课题。
山东在这场关乎生命质量的探索中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了安宁疗护收费标准,为这项长期处于模糊地带的“暖心服务”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支撑和价格指引。
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10月29日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介绍,这一突破性政策,是山东省在持续深化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应对“中度老龄化”社会挑战中的一项关键制度创新。
从“无法可依”到“有标可循”,医疗服务短板待补
安宁疗护,旨在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然而,在过去,这项服务在医疗机构中常常面临“做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窘境。
“没有收费标准,许多服务项目就无法合理收费。医护人员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难以在价值上得到体现,这严重制约了安宁疗护服务的开展和推广。”山东省内一家三甲医院的老年医学科主任坦言,由于缺乏收费依据,许多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的动力不足,即使开设了,服务内容和质量也难以标准化、规范化,导致大量有需求的家庭求告无门。
截至2024年底,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81万,占总人口的24.62%。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意味着对安宁疗护服务的刚性需求正在急剧增长。
补齐这块医疗服务体系的短板,已刻不容缓。
政策破冰,为“有尊严的告别”提供制度保障
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医保局的此次政策破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意味着,山东省的医疗机构在为终末期患者提供疼痛管理、症状控制、心理安抚、哀伤辅导等安宁疗护服务时,终于“有价可依”。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各项服务的收费项目与价格,使医疗机构能够合法、合规地获得收入,从而保障服务的可持续性和质量稳定性。
“这项政策出台后,我们开展工作的底气更足了。”该主任表示:“它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支持,更重要的是从政策层面肯定了安宁疗护的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生命全周期关怀的重视。”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收费标准的建立,还与山东省的整体布局紧密配合。目前,全省正在实施医疗机构安宁疗护病区提升项目,并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补。数据显示,山东省96%的县(市、区)已至少设置了1处安宁疗护病区。收费政策的落地,无疑为这些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病区注入了强劲的“造血”能力,将极大推动安宁疗护服务的普及和规范化发展。
以小见大,折射医养结合示范省的深层探索
率先为安宁疗护定价,看似是一个具体的价格管理行为,其背后折射的,却是山东省在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上的系统思考和深层探索。它体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转变。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立新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全力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安宁疗护正是这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环”,关乎生命的质量与尊严。
同时,这也展现了多部门协同破题的决心。卫生健康部门与医保部门的联手,打破了政策壁垒,共同为一项新兴服务扫清了发展障碍,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此外,山东还通过实施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项目、推动“五床联动”试点等方式,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此次在安宁疗护收费政策上的“先行先试”,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山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