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呈现较强韧性和活力
10月28日下午,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联合发布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3373.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1.91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401.21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8600.35亿元,增长5.6%。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各项宏观政策持续显效,全市经济顶住压力、企稳回升,呈现较强韧性和活力。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农畜产品供给充足。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4.8亿元,同比增长4.5%。夏粮总产量147.4万吨,同比增长0.9%;秋粮生产总体稳定。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装备制造业占比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其中,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5%、16.2%、15.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7%,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圆片、虚拟现实设备、多晶硅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7.0%、68.0%、65.8%、32.9%。
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明显。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3%,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9%。1至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7%、23.5%、16.7%。
内外需协同发力,新兴消费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0.6亿元,同比增长3.0%。限额以上单位中,可穿戴智能设备、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6.2%、15.6%、12.1%;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5.4%。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4.2%。全市货物出口4043.2亿元,增长3.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0%,占出口总值的52%。此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010.9亿元,增长4.4%,占59.3%。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8.7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9%,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0.1%、8.4%、3.6%、3.1%。截至9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196.7亿元,同比增长6.9%,比年初增加1527.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690.4亿元,增长6.3%,比年初增加1785.1亿元。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34万人。其中,民营经济吸纳就业26.16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比重为86.2%。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83元,同比增长4.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45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8元,同比增长5.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