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南”,助力农户应对连续阴雨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山东遭遇多次连续阴雨天气,光照减弱,湿度增加,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10月11日,新黄河记者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为有效应对持续阴雨天气,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会同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应对连续阴雨天气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广大农户在蔬菜生产管理上提供了技术指南。
在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强设施管护与环境调控。要密切关注设施内温湿度变化,及时关闭风口防止雨水淋入,雨停后立即通风排湿。有条件的可在设施内安装除湿设备进行降湿。人工补光是保证棚内蔬菜正常生长的有效措施。补光以红蓝光组合LED灯为佳,每天补光4~6小时;要做好温度管理,夜间保持在15℃以上,白天控制在22~25℃,避免温差过大。同时做好科学水肥管理与植株调整。要严格控制浇水和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采用滴灌或微喷方式精准灌溉,避免增加棚内湿度等;要综合防控病虫害,施药要以烟熏或喷粉等方式为主。每隔3~5天,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棚,熏后及时通风。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在病穴撒生石灰消毒。天晴后,可用25%吡唑醚菌酯可溶液剂1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普遍喷施一遍,全面防控真菌和细菌性病害。此外,要做好灾后恢复管理。雨停后,及时检查设施,修复受损部分。天晴后,及时疏除老叶、病叶和过密侧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生物菌肥,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
在露地蔬菜生产管理方面,《意见》提出,要及时排水防涝与土壤管理。在菜地四周开挖深沟(宽30cm、深40cm),坡度保持在0.3%~0.5%,保证排水顺畅。对于低洼地块,采用高垄栽培,垄面覆盖银黑双色地膜,既防草又降湿。雨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改善根系透气性。对于土壤黏重的地块,可每亩掺入5~8立方米的稻壳或秸秆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做好科学施肥与植株调整、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适时采收,对已达采收标准的蔬菜应及时抢收,特别是叶菜类蔬菜遇雨易腐烂,根菜类蔬菜易裂根。采收应在停雨期进行。
此外,《意见》提出要做好大蒜播种,并给出具体意见建议:要适当推迟播期。连续降雨导致许多地区错过了大蒜最佳播种期。目前,田间有积水、土壤过湿过大,不能急于播种,要适当推迟播期,尽量于10月底前完成播种,最迟可推迟到11月初;要做好播前准备。及时排水散墒,降低土壤含水量。精选蒜种,药剂拌种。按大小瓣分级播种,选择无病斑的单瓣3.0g以上的作蒜种,可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种或浸种,预防根部病害,促进发芽;要科学播种。大蒜晚播需浅播,播后覆土1cm左右。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头用蒜(如金乡大蒜)的播种密度3~3.2万株,头蒜薹兼用型大蒜(如苍山大蒜)的播种密度3.5~4.0万株。播后覆盖地膜,促进发芽;播后需进行防冻害管理。大蒜晚播需促苗、防冻。越冬前如果苗情弱(4片叶以下),需提前做好保温防冻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盖二层膜保温。
原标题:山东发布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指南”,助力农户应对连续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