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9月23日,潍坊市召开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22年12月正式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潍坊聚焦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危废“五大领域”,探索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新路径,截至目前,66项建设指标已提前完成57项,剩余9项正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潍坊市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34个市直部门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项小组,累计召开5次协调推进会,推动重点任务落地,形成“市级统筹、县域落实”的工作体系。同时,依托“无废山东”智慧管理平台,强化市县协同、部门联动与精准监管,构建起齐抓共管的数智化推进格局。
在工业领域,潍坊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清洁转型等举措,推动工业固废源头减量与高效利用。目前,潍坊市已培育9家国家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建成3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及4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339万千瓦,成为省内首个“千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城市”,年新能源发电量突破17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57%,相当于替代标准煤510万吨;82个在产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带动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2020年下降10.6%。
构建“回收+利用+产业”的固废治理模式,全市建成41家秸秆收储中心、96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创新12种县域利用模式,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17%;依托5600个农药包装回收站点、150处废旧农膜回收点,实现农膜回收率超9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超78%;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保持100%,3处基地获评“山东省粪肥还田样板基地”。此外,诸城、寿光成功入选全国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建筑领域以制度完善与绿色转型为抓手,出台《潍坊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政策,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提升全过程管理水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增绿色建筑竣工面积1736.44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
生活领域实现垃圾分类与处置能力双提升。潍坊市新改建分类房(亭)613个,新建260个垃圾分类小区、426个垃圾分类村居,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中心城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投用,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79%;9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日处置能力达8100吨,实现“全焚烧、零填埋”;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收集签约率达94%。在包装减量化方面,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使用量同比减少8.99%,循环包装箱达27.8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627万个,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85.9%。
危废领域严守环境安全底线,开展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排查、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等专项行动,完善涉危废重点场所网格化巡查机制,抓实“千企万人”警示教育,连续两年在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中位列第一;2024年侦办危险废物污染刑事案件21起,筑牢危废监管防线。
多元赋能,“无废细胞”全域铺开,聚焦机关、社区、村镇、家庭等基本单元,推广绿色办公、低碳消费理念。目前,已培育339个市级“无废细胞”,其中46个入选省级“无废细胞”,覆盖衣食住行各领域,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的建设格局。
潍坊连续三年举办“无废风筝会”“无废蔬菜博览会”,借“国际零废物日”“六五环境日”策划主题宣传活动,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诸城龙湖绿园田园综合体“无废农业”经验获人民网专题报道,打造典型示范标杆;组织“美丽山东无废同行”志愿服务活动61场次,8000余人次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潍坊市将以环境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加快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全方位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美丽潍坊、更好潍坊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