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2025-08-22 13:52:21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8月20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围绕“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建言献策。这次大会发言,聚焦省委部署要求,结合山东工作实际,以助力打造增长极开篇,以推动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结尾,为我省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和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广泛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钱焕涛常委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时说,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要从殷殷嘱托中汲取奋进力量,努力在发展质量上更优一筹,在经济增量上更快一步,切实在辐射带动北方区域发展上多作贡献,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挑起更重的担子。要从历史进程中萃取经验智慧,解放思想、勇于改革,高点定位、高标推进,提升能级、塑强优势。要从发展大势中明确未来方向,将打造增长极纳入“十五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整体规划,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坚持解放思想 持续改革创新

  激发增长极建设持久动力

  侯军常委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把思想解放作为撬动改革全局的“先手棋”,以敢闯敢试的魄力打破思维定式、破除路径依赖,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创新创造动力,让齐鲁大地始终涌动向上向好的发展热潮。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应秉持改革创新精神,正确处理好破和立、改革和开放、部署和落实等重大关系。要深入解放思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强化战略引领,激活协同发展新势能;聚力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实现跨越式突破。

  聚力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生态

  胡兴禹常委认为,只有“以人才撬动创新,以创新重塑产业”,才能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建议聚焦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强化高端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按照“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前沿—未来产业—人才培养”的路线,绘制人才需求图谱,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实现“人才—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深化高校培养模式改革,筑牢高端人才成长根基。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端人才成长平台。优化评价激励办法,激发人才创新动能。

  做强乡村腹地 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纵深

  张兆明常委说,我省乡村地区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90%,这既是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战场,也是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腹地。建设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不能单纯依赖城市单极扩张的发展模式,还应立足我省广袤的乡村腹地,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发展与治理,全域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全力构建“城市强引擎—乡村拓腹地”的协同发展格局,为增长极建设提供有力战略支撑。

  向海洋要生产力 推动形成新增长极

  于永信委员说,深海与空天是人类认知自然的“两极”,也是山东巩固现有发展优势和培育新增长极的“双翼”。山东应把战略区位、工业底座、科研矩阵等比较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把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升级为“深海空天”融合引擎。建议推动发展深海空天卫星产业,支持烟台东方航天港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发展深海空天高端装备,推动山东海工装备向“航天海工”跃升;发展深海空天信息产业,打造“智慧海洋”。

  释放服务消费新动能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郇梅常委代表民进山东省委会发言时说,服务消费正成为扩大内需、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建议聚焦“能消费”,夯实收入增长根基,激活消费内驱力,做强就业增收主引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提高一线劳动者报酬,织密社会保障安心网,激发全生命周期消费力。聚焦“愿消费”,创新服务场景与业态,催生市场新活力,增强服务消费适配性与吸引力,打造北方服务消费高地。聚焦“敢消费”,营造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保障力。

  抢占未来农业新赛道

  打造北方地区农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丁希滨常委代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发言时说,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基于基因编辑、微生物组学、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生物农业,以植物工厂、立体化畜禽养殖、深远海网箱养殖等为代表的工厂化农业,以定制化营养素为基础的功能农业,以固碳减排、降碳增汇为核心的碳汇农业等未来农业新赛道已初露端倪,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日益凸显。应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积极抢占未来农业新赛道,着力打造北方地区农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突破要素瓶颈制约 夯实增长极建设关键支撑

  毕秀玲常委说,展望未来,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逐渐增强,建议: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优化资金投入方向,提升投资效益,推进投资从“规模扩张”向“技术溢价”转变,将资金、土地等要素更多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人力资本效能,释放人才红利,推动劳动力从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

  激活“两创融合”聚变效应 塑强我省区域发展优势

  张波常委代表科协界别发言时建议,激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聚变效应。搭建“新载体”,构筑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强磁场”,成立立足山东、服务北方的“共享型”科创中心。激活“新主体”,培育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力军”,实施“创新主体活力”激发计划,激活企业和人才两大核心主体。优化“新生态”,完善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软环境”,实施“创新生态雨林”计划,努力打造北方地区创新创业首选地。

  奋楫扬帆立潮头 开放引领谱新篇

  樊军常委说,山东有底气、有信心打造层次更高、辐射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一是畅通“齐鲁通道”,构建国际物流大动脉。以陆筑基,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效能;向海图强,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二是深耕“齐鲁智造”,打造经贸合作新体系,引导更多研发成果到山东落地转化,推动产能输出、促进标准互认。三是优化“齐鲁服务”,打造“投资山东就是投资未来”强磁场。四是展现“齐鲁文化”,培育国际旅游网红地。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