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烧好社区治理民生宴?山东实践:既要给锅也要给柴

2025-08-14 10:40:43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烧好社区治理民生宴,既要给锅也要给柴

  致读者:听民声,知民需,才能切实解民忧;知民意,汇民智,才有共建共享、社会和谐。“民声版”关注大众关心的问题,聚焦基层创新求解的方法,努力架起一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

  本期报道聚焦社区治理,大众日报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选取三个社区,看看面对难题,社区如何找解法。

张潇 舜华社区党委书记

王婧轩 湛山社区第一书记

王长青 阙里社区党委书记

  山东现有7200余个城市社区,社区治理关乎百姓生活。

  7月至8月,记者选取济南、青岛、济宁三个社区蹲点调研。为期一周的蹲点中,调研组从三个社区实践中观察思考,了解基层治理痛点与解法,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参考。

  社区虽小 难题不少

  家长里短都要管

  三个社区各具代表性。

  济南市舜华社区,现有居民4400余人,基础设施完善、居民文化素养好,居民需求较多元;青岛市湛山社区是首批“村改居”社区,有51栋开放式楼院,常住居民1万余人;济宁市阙里社区毗邻孔庙、孔府,管辖近2/3明故城,常住居民2400余人,还有1400多家商户。

  这三个社区的实践中曾面临几个棘手问题。

  社区食堂开办难,需求旺盛资源少。舜华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约31.6%。社区调研后发现,不同老人的诉求有差异:有的需要上门送餐,有的希望食堂提供“软食”,有的则盼着就餐时能有社交互动。因场地、安全等方面限制,社区食堂无法建设。

  湛山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30%。另外,社区有2600余家企业,2.6万余名白领每天工作于此,“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因社区空间有限,社区食堂建设一度停滞。

  邻里利益拉锯战,加装电梯“上下为难”。2024年,舜华社区一栋居民楼,住在高层的老人盼电梯,可一楼居民嫌挡光、出行不便,双方因补偿问题僵持数日。

  湛山社区,1994年建成,设施久远陈旧。近年来,居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加装电梯的呼声大。

  可是,费用怎么分担?有没有安全隐患?老百姓不明白,社区工作者解释不清楚。

  物业退场后有“真空”,公共卫生打扫难。湛山社区咸阳支路2号是典型的老旧楼院。起初,居民对物业公司服务不满意,物业费收缴率仅40%。

  2023年,阙里社区某老旧家属院无物业管理,卫生问题成了邻里摩擦的“导火索”。

  社区曾提出凑钱雇保洁员的方案,却遭到多数居民反对——家属院仅有40户,居民大都是退休老人,节俭习惯了,舍不得花钱。

  住户商户混杂,协调管理困难。阙里社区1400多家商户中,餐馆、手工艺品店占多数,这些商户与867户居民住房混杂在一起,居民受消防占道、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困扰。

  因地制宜找解法

  破解社区“疑难杂症”

  解决群众“小问题”,就是做好基层治理“大民生”。针对社区食堂、电梯加装、环境整治等具体问题,三个社区因地制宜找解法。

  “公益化+市场化”,老年食堂也有年轻人。2024年,舜华社区引入社会力量,打造水映丽山便民食堂,供应早餐与午餐,以“公益化+市场化”平衡供需。

  为60岁以上老人定制专属套餐:一荤两素10元、两荤两素15元。食堂还推出水煮鱼、毛血旺等年轻化菜品,兼顾周边年轻人的饮食偏好,年轻人也可在食堂就餐。

  2024年,湛山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引入社会力量,共建便民食堂,企业出场地、社区志愿者出人力、社会组织出服务。

  食堂工作日供应3荤4素、6至8种主食,居民灵活单点;65岁以上老人享一荤两素11元的补贴价。

  周边楼宇白领纷纷前来就餐,日均客流120人。

  用好网格自管会,出电梯加装办法。湛山社区,7名社区老党员担任网格党总支书记,就电梯加装问题,网格自管会组织居民与城建、规划、街道面对面交流。

  2023年,历时四个月,社区先后开了6次会,协商出台社区首部自治办法——《湛山社区党建引领网格自管加装电梯守则》。

  居民关心的23个问题,包括一层业主和楼上业主的矛盾,细则中有协商规范,双方讨论问题时“不打断”“不攻击”,主持人让各方轮流发言,“不偏袒”。

  有了居民认可的规范,湛山社区加装电梯提速,目前已加装38部。

  “用打酱油的钱做买醋的事”,化解卫生难题。湛山社区物业没人管,社区牵线另一家物业来接手,新物业计划增聘两名保洁员,按现有物业费核算,人力成本可基本覆盖;社区同时将便民摊点资源向新物业倾斜,先弥补物业费缺口。

  看着物业把服务做好了,居民也乐意主动交钱,慢慢形成“服务好”和“主动交钱”良性循环。

  阙里社区更实在。2023年起,党委书记王长青带头,每周六下午组织居民义务劳动,后来发布志愿者招募令,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来了,活动拓展到4个小区。

  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扫扫卫生唠唠嗑,邻里熟络了,关系融洽了。如今周六义务劳动,连续举办了101期。

  在社区服务上下功夫。今年暑假,针对双职工家庭的托管需求,社区会同有关组织推出托管班,报名信息发布仅半天即告满员,双职工家长不用愁带娃。

  今年5月,社区成立济南首家AI康养服务驿站,引入AI智慧康养系统与机器人理疗技术,还融合中医理念,让老人来体验。

  社区把闲置办公场所改造为群众活动区域。同时,济南市市中区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驿站也放在这里,联合企业推动产品销售。

  理顺繁杂事务,让“居民有事能找到人、找到人能办成事”。原来事务一堆堆,做不好统分,“就像一家人围着灶台转,却没做出一盘更可口的饭。”社区工作者打了个比方。

  2024年,舜华社区采取“三事分流”办法:大事党建牵头商议、微事群众自治商议、小事网格赋能办理。

  13名社区工作者分工明确:有人专注业委会组建,有人对接直饮水项目,有人跟进房产证办理,从具体事务到民生难题,“居民有事能找到人、找到人能办成事”。

  社区分5个网格,每个网格设支部,由“两委”任书记,网格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网格员专人对接物业与职能部门,保证“小事不出网格”。社区还经常开协调会,抓网格员培训,手把手教方法。

  社区治理,“小巷管家”有话说

  “服务得让居民觉得值,打心眼儿里认可。”

  “社区治理,就是服务百姓、凝聚人心的事业。”

  “用心做好每件事,用情对待每个人。”

  透视社区个性难题,背后有一些共性问题。分析社区解题方法,办法各异,但有相同的底层逻辑。

  “小小一粒沙,责任无限大。”三个社区实行“网格化服务”,平均1名社区工作者要面对上百人的诉求。

  把社区治理这桌“民生宴”烧好,不能“光给口锅,不给柴火”。现在社区有时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要给柴火和食材,又要让厨师有权调配,最后还得食客打分,这桌“民生宴”才能做得有声有色。

  把抽象的“居民自治”转化为“看得见的议事规则、摸得着的决策权力、数得清的治理成果”。打破“社区干、群众看”,关键是做到居民“有事好商量,商量了真管用”。搭建规范有效的议事平台,让居民在制定规则、调解矛盾、处理事务等环节能充分表达意见。

  要让社区工作者更有奔头。社区治理有活力,得先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好。要完善薪酬增长和晋升机制,吸引并留住年轻人、专业人才,应对人口老龄化、数字化建设等新挑战。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刘玉凡 田汝晔 张铭铭 王雅洁)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