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企业“创”新融合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024年,山东抓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聚焦十强产业、11条标志性产业链难点、堵点问题,精准布局120余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企业牵头比例在90%以上;完成两批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企业参与组建比例95%以上。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
“首列”“首艘”“首发”
2024年山东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交付运营;12英寸碳化硅衬底、超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全球首发;海阳核能供暖入选国家首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投用;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点火升空;潍柴柴油机热效率第四次刷新世界纪录……
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山东发展的韧劲和企业创新的实力,也为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坚实支撑。
各取所需 共同成长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生产的快装式钢结构电梯解决了老旧小区安装难的痛点,在前期基础施工完成后,现场90分钟即可完成主体吊装。如此突破,离不开它的技术“好搭档”——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张瑞军教授团队。“从2016年合作以来,我们每个月都要来企业一趟,短则1天、长则1周。我们就是企业的‘技术外脑’,企业则是我们的‘科研甲方’。”张瑞军说,正是借助企业需求牵引,让团队的科研方式由自由探索转变为有组织科研,形成一批高水平论文、创新一批高技术成果、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
2024年,全省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万家,居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预计突破3.5万家,居全国第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全面落实,为1.6万余家企业落实研发财政补助、“小升高”奖补资金近14亿元。2024年,全省入网大型仪器原值超200亿元,为1000余家企业发放创新券补助超1900万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走在前 挑大梁
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025年,山东将在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赛道上继续奔跑,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聚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聚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山东正以实干、以实绩,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新的一年,山东必将砥砺奋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综合海报新闻、大众新闻、新华社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