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房子”,让百姓生活更有品质
“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怎样建造“好房子”?在大众新闻的话题互动中,这类问题受到不少网友关注。记者采访代表和专家,为网友答疑解惑。
贾少谦代表:科技赋能“好房子”
在青岛,海信智能家居展馆已成为一处科技乐园。只需一句语音指令,灯光、窗帘、空调等设备便自动开启;通过手机App,身处千里之外也能实时查看家中情况……这些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通过智能家居走进现实,为“好房子”注入科技力量。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代表说,智能绿色科技带来了新产品、新方案,将大幅提升用户的智能家居体验。“智能家居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联动,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生活品质。”他表示,目前智能家居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家电业应抓住科技进步机遇,通过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实现数字化转型。
李刚:“好房子”成为房地产市场的热点
“小区内配备业主食堂、四点半学堂、地库洗车区等高品质配套设施……”前不久,2025山东省暨济南市高品质住宅展示交易会现场,一款住宅项目吸引市民驻足。
如今,像这样的高品质住宅项目,山东已认定110余个。“随着人们对住房改善的需求日益旺盛,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发生变化,这类更加注重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高品质‘好房子’,正在成为房地产市场的热点。”济南市房地产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李刚建议,“好房子”建设可从完善政策与标准体系、提升建筑质量与功能、平衡市场供需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带动住宅品质全面提升。
苏剑:“好房子”是撬动行业转型的新支点
“‘好房子’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对人民群众期待美好生活品质的积极回应。”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剑说,高品质住房的需求释放,将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改善房地产的市场供求关系,有效恢复市场信心。
“报告给出了‘好房子’的四个标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实施这些标准,需要从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参与等多方面推进。”苏剑表示,政策支持很重要,如济南调整政策,购买高品质住宅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最高贷款额度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他认为,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居住便利性和安全性;物业公司应该建设智慧社区,提升居住服务质量。
王玉志代表:将制订住房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好房子”,好在哪儿?关键是找准老百姓的需求。对新市民、青年人来说,他们需要价格优、有保障的“好房子”;对改善型群体来说,他们追求高质量、新科技、优服务的“好房子”。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代表表示,我省将制订住房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出台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住宅设计等标准,建立好房子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小区水电气热设施建设标准;支持各市多措并举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对新建住房,进一步研究推进普惠型高品质住宅产品,注重适老化技术应用;对老房子,研究制定既有住宅改造提升导则,与老旧小区改造结合,把老房子、旧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张依盟 徐佳 方垒)
两会快评⑤|老旧小区改造功夫下在细处
近年来,我国已实施超过6.6万个城市更新项目,累计新开工改造25万个城镇老旧小区,1亿多人从中受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
房子和城市就像人一样,有新陈代谢。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公共空间不足、公共设施老旧、城市功能退化等问题开始凸显。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逾66%,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变势不可挡。老旧小区改造看似是居住空间面貌的改变,实则是百姓生活品质的升级。让“老破小”焕发新活力、实现“逆生长”,关系着众多家庭的“幸福指数”,需要下更多细功夫。
问计于民要细。因地制宜、“一院一策”,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基本原则。老旧小区改造不是“涂脂抹粉”,而是“脱胎换骨”。面对人口老龄、设计老旧、设施老化叠加的疑难杂症,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精准治病疗伤,倾听居民的意见很重要。动员社区、业委会、产权单位、业主、建设方等广泛参与,开通线上线下意见征集渠道,打造“马扎议事会”等议事平台……让居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唱主角”,民生实事才能真正办进百姓的心坎里。
制度保障要细。老旧小区改造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磕磕绊绊屡见不鲜,一些地方甚至老毛病没解决完,又出现了新问题。比如,施工工序不合理、噪音和杂物扰民,工程建设留“尾巴”、迟迟难竣工,新安装的智能门禁成了摆设等。这些问题涵盖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只有将制度做细做全,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才能从源头上彻底解决。
长效治理要细。费了大力气,老旧小区的“面子”、“里子”实现焕新升级,后续的维护也得跟上。一方面,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基层党组织、社区、居民、物业等多方联动,制定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抓好智慧社区建设,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探索精细化治理新路径,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细微之处见成败。“好房子”是“好日子”的重要一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想明白、干实在,让“老房子”进化成“好房子”,百姓的生活会过得更加有滋有味、有里有面。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张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