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山东着力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
海报新闻记者 辛振东 济南报道
10月30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的有关情况。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表示,近年来,山东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布局,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创新力度,精准配置要素资源,充分释放人才引领发展效能。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着力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全力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以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三大领域为重点,加快济南“一廊二区一城”、青岛“三廊”核心区布局,统筹实验室、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领军企业等人才平台载体布局建设,打造全球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布局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等4市作为首批人才集聚节点,与济青联合打造人才高质量发展轴带。开展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分别在16市选取1个有条件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县域人才集聚、产才融合的新路径新机制。
在深入推动“四链”融合发展方面,山东创新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构建“1241”支撑体系,建立“四链”融合监测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加强和推进融合工作。面向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448家重点单位,联动征集人才引进、培养供给、技术攻关等各方面需求4.3万个,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创资源精准配置行动。围绕加速推动人才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打造山东科技大市场,累计培养技术经理人7997人,常态化举办“技术经理人山东行”活动,深化实施“金润工程”,累计发放“人才贷”109.81亿元,提供“人才险”80.11亿元,通过“人才板”助力204家人才企业挂牌、实现融资5.72亿元。
山东还开始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牵头,建设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加强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有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新要素在人才、教育、产业、创新各链条之间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升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截至目前,4个共同体已与49家省外高校院所、47家省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31人,预计年内将新建新兴专业15个以上,破解关键技术20项以上、实现成果转化交易额5亿元以上。
另外,山东聚焦重点领域实施泰山人才工程,突出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等,推动向重点领域倾斜,明确了学科、产业2大类62个关键领域,通过实施配额制、团队专项、蓝色人才专项等给予重点支持。近两年遴选的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属于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学科平台人才占比达到70%,属于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人才占比达到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