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以来,山东公安机关共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400余起
鲁网12月5日讯(记者 韩黟瞳)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以公民个人信息为目标的案件高发并呈迅速增长态势,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山东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总队长滕世雷介绍,前期山东省公安机关发布了“全省十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典型案例”,目的是想提醒广大群众,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法复杂多样,如假冒电商客服骗取信息、利用黑客技术盗取信息、利用手机APP非法采集信息等,大家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专项打击和综合治理工作,共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名,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国家数据安全。
从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来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有信息泄露、信息倒卖、信息使用三个环节。一是违法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技术、APP非法采集、骗取或收买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二是被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接下来会流转到信息买卖中间商手中,他们有的打着行业信息交流的旗号组建即时通讯群组,自称为“查档”中介,根据客户需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有的在互联网上搭建售号平台,倒卖微信、QQ、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各类网络账号,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三是非法获取的信息最终用途,一方面是为网络水军、网络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银行卡、虚拟身份等物料支撑;另一方面是为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提供精准靶心。整体来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大量涉网违法犯罪的上游犯罪,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在此,山东公安提醒广大群众:生活中,要妥善保管、处置好快递单、外卖单等个人信息载体,不要在互联网公开平台随意发布个人信息或者提供给他人使用,不要随意点击和下载来历不明的网址链接、二维码等,不要随意授权手机APP软件获取设备权限,并在电脑、手机上安装防护软件,防止恶意木马、程序窃取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