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11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审查逮捕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383件627人
鲁网12月4日讯(记者 张小南 见习记者 李晓晨)12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11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审查逮捕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383件627人,审查起诉909件2563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新成效。
针对当前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呈现的非食用物质被非法使用或滥用,通过网络平台对外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产业化、链条化趋势明显等特点,山东省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强化防范、依法打击。
坚持依法打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履行批捕、起诉检察职能,重点打击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犯罪;强化农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等专项行动;挂牌督办重大复杂案件,持续加大打击力度。济南检察机关办理一起销售伪劣种子案,在全国培训班介绍办案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
强化协作配合,提升打击制假售假工作质效。加强机制建设,省检察院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会签工作文件16份,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农资打假等重点领域工作。畅通沟通渠道,通过信息共享、线索通报、联席会议等方式,强化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协作,会商新型疑难案件20余件,形成打击治理合力。
注重诉源治理,优化产品质量综合治理水平。发挥检察建议作用,向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制发检察建议67份,推动堵漏建制、规范经营,共同解决刑事案件中涉及的社会治理问题。拓宽普法宣传渠道,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普法作品130余件,宣传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多维度提示消费风险。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