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智慧化运行 山东开启数字时代的“大禹治水”
鲁网11月22日讯(记者 张小南)22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通水十年来运行管理及效益发挥情况。
会上,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姜延国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一期工程规模大、线路长、建筑物样式多、交叉建筑物多,涵盖了所有水利工程类型,供水范围涉及济南、青岛等13个市、56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4000多万人。自2013年通水运行以来,成功应对冰期输水、应急调水、强台风、严重秋汛等考验,工程始终安全稳健运行,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在运行管理上,工程始终坚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智慧化运行。
全方位开展工程运行标准化应用落地,在全国南水北调系统率先实现三标一体IS0标准全覆盖;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机制,顺利通过水利部安全标准化一级管理单位评价,穿黄河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万年闸泵站等9个单项工程获得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整体工程在今年10月份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省级初评。
坚持“两级调度,三级管理”的调度运行模式。省调度中心科学制定调度计划、下达调度指令;地市调度分中心及时分解指令,优化调度所辖工程;基层管理处认真执行指令,做好现场调度和维修养护管理,有效促进管理效能提升,实现精细化管理。
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求,推动水量调度、闸(泵)站监控、安全监管、多元展示等系统在省内率先串点连线,实现从水源到用户的全过程精准调度;积极部署工程自动化改造、南水北调数字孪生建设等工作,重塑山东段工程基础设施,推动调水运管方式变革,开启了数字时代的“大禹治水”。
责任编辑:庞燕蕾柠
新闻关键词: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