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将建成一批近零碳示范试点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吴晓慧)10月2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守护黄河生态 厚植绿色底色”有关情况。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山东坚持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加强规划布局,不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水平。发布实施《山东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明确适应气候变化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推动山东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行动指导。落实开展达峰行动、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进科技创新、突出示范引领等重点任务,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扎实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市场的减碳作用,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圆满完成了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履约任务,履约企业数量和履约配额总量均全国最多。在碳市场的市场调节机制下,纳入配额管理的落后机组数量逐年减少。目前第二个履约期的相关工作已启动,山东将持续强化碳市场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帮扶重点发电企业做好碳资产管理和履约工作。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山东共有74家重点发电企业参与交易,累计成交额19.36亿元,交易量全国第一。
出台实施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实行碳排放指标省级收储调剂。2022年4月,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实行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一方面促进“两高”企业能源和结构的优化调整,另一方面促进“两高”企业减少碳排放。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已完成43个“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方案审核,累计减少碳排放量350余万吨。
开展碳普惠体系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全民行动。2023年1月,印发《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组建碳普惠专家委员会,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目前,已组建碳普惠专家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碳普惠方法学,逐步构建碳普惠方法学体系。将生态损害赔偿和大型活动碳中和等纳入了碳普惠体系消纳渠道,拓宽碳普惠减排量的消纳渠道。
开展碳足迹评价、近零碳创建示范工作。今年2月出台了《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目前,山东积极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足迹评价,经统计,目前参与评价报告编制的产品达到385个,“十四五”期间将累计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评价试点工作。今年7月,山东印发了《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到2025年,将建成一批近零碳示范试点,切实推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今年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在主场活动和官网发布了《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山东4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部取得优良成绩。其中,烟台、潍坊分别位列第3名和第4名,济南位列第9名,青岛位列第27名。
- 山东省辖黄河干流水质连续2年稳定保持Ⅱ类 消失近30年的黄河刀鱼重现黄河口2023-10-28
- 2023年山东首批农药监督抽查合格率98.74%!试行网络抽样涉京东淘宝等2023-10-20
- 山东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 探索“一站购票、一票通行”模式2023-10-20
- 济南再延长清洁取暖运行补贴政策2023-10-20
- 第二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将于本月底在淄博举办2023-10-19
- 山东港澳工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取得丰硕成果2023-10-19
- 山东累计有67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融资金额1107亿元2023-10-19
- 第二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将组织“淄博烧烤之夜”活动2023-10-19
- 淄博去年新设香港投资企业28家,合同外资累计增加13.1亿美元2023-10-19
- 山东去年实际使用港资152.04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的66.5%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