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35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应保尽保
鲁网10月19日讯(记者 吴晓慧)10月1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振兴畜禽种业、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畜牧处处长吴孝兵介绍,山东拥有35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上,呈现出“保护覆盖全、繁育推广多、开发利用好、典型引领强”的特点。
保护覆盖全。积极落实《畜牧法》《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要求,2021年以来建设和确定省级以上保护单位74个,其中遗传资源保种场64个,保护区5个,活体基因库3个,遗传材料基因库2个。对全省35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做到了应保尽保。
繁育推广多。在新品种培育方面,山东利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先后培育出鲁莱黑猪、鲁西黑头羊、东禽1号麻鸡配套系等畜禽新品种与配套系18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同时,利用品种自身优势和产区数量优势,将小尾寒羊、烟台黑猪、汶上芦花鸡、琅琊鸡、鲁西斗鸡等山东品种资源推广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5亿多元。
开发利用好。充分挖掘资源的优异特性,形成以莱芜“三黑一花”特色产品、“里岔黑猪”特色肉、“华兴”牌渤海黑牛肉、“汶水”牌蛋品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畜产品品牌,“保护—开发—保护”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全省35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中一半品种开发利用较好,特色产品产值约200亿元,满足了人们对特色畜产品的消费需求。
典型引领强。山东省畜牧局组织遴选出“山东省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和“山东省十佳畜禽资源开发利用优秀企业”加以推介奖补。济宁市是山东畜禽遗传资源大市,拥有地方资源9个,多年来,该市不断夯实资源保护体系,落实保护责任,强化政策资金引导,所有资源纳入省级以上保护体系。同时,把科技带动、品牌引领作为资源利用的第一动力,建立品种培育及产品研发基地5个,认证国家地理标志9个,获“中华老字号”称号1个,打造全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8个,设立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走在了全省前列,探索出资源保护的“济宁路子”。
吴孝兵表示,资源普查是开展资源保护的前提。这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历时三年,即将收官,与前两次普查相比,显著特点在于实现了“两个全覆盖”:一是实现对所有畜禽品种的全覆盖,二是以县域为单位实现对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全省共普查到30个畜种246个品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资源普查未发现的“烟台䅟糠鸡”,此次普查时重新发现,被农业农村部列为资源普查典型案例。普查初步发现畜禽新资源10个,确定了濒危品种资源,已列支专项资金开展抢救性保护。对49个畜禽品种的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等开展了性能测定,为全省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摸清了底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