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构建黄河流域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 树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理念

2023-07-19 16:56: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19日讯(记者 庞燕蕾柠)7月1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有关情况。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山东法院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理念,坚决筑牢生态保护防线,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构建黄河流域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加强黄河流域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有效衔接,支持黄河河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审理黄河河道内“四乱”案件177起,助力清“四乱”问题1500余项。建立黄河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勤联动机制,依法严惩非法采矿等破坏黄河安全运行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建立黄河流域巡回审判制度。在沿黄9市法院设立33处黄河巡回法庭(工作室),巡回开庭170余次,审理案件457件;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滩区迁建工作,化解矛盾纠纷230余起,开展黄河保护法治宣传160余次,推动实现司法为民零距离。

  三是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模式”,联合黄河河务部门建立17处黄河司法修复基地,适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替代性修复方式,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更加协同高效。设立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建立执法司法“直通车”制度,推动35万亩退化湿地逐步恢复。东营法院推动建成国内首座油泥砂焚烧炉、23个油泥砂暂存地,彻底解决油田开发遗留的污染环境问题,相关做法被写入最高法院工作报告。

  四是加强黄河流域文化司法保护。联合建立16处黄河流域法治广场,促进法治文化与黄河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依法严惩黄河流域盗掘古文化遗址等犯罪案件22件,加大财产刑适用力度,判处赔偿修复费用200余万元。

  五是服务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技改抵扣”、产能指标置换等替代性修复方式,推进沿黄7个行业23家高耗能企业实现产能迭代升级,实现产业转型、环境修复和民生保障有机统一。在黄河滩区迁建集置区设立法官工作室5处,依法妥善化解因黄河滩区移民搬迁引发的诉讼纠纷50余起,守护滩区群众的“安居梦”。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