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展第一轮汛前检查,累计整改问题3373个

2023-06-14 17:46:0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14日讯(记者 吴晓慧)6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情况,解读《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据预测,今年山东汛期降水较常年偏多一至两成,黄河中下游、海河流域漳卫河系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盛夏有1—2个台风影响山东及邻近海域,淮河沂沭泗水系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今年以来,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先后赴南四湖、东平湖、漳卫河等一线检查防汛工作。全省水利系统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各项水旱灾害防御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狠抓防汛责任落实。自2月份开始,省水利厅先后下发多个通知,从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预案编制、培训演练等15个方面,全面部署备汛工作。全省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7万多人,落实水库闸坝、山洪灾害防御等各类防汛责任人2.8万人次,形成上下贯通、流域协同、全面覆盖的防御责任体系。举办全省河湖长制暨水旱灾害防御专题培训班,对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作出系统安排。召开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视频会议,对水利系统备汛工作进行再调度、再落实。

  二是狠抓隐患排查整改。按照市县自查、省级抽查的原则,组织对水库溢洪道、河道堤防、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体检”。2月至4月省级组织开展第一轮汛前检查,累计发现问题3373个,现已全部整改。5月中下旬又派出21个检查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暗访检查,对市县预案修编、在建工程度汛、隐患排查整治等进行抽查复核,发现问题1144个,目前已整改完成915个,剩余问题主汛期前全部整改到位。另外,全省1382处水毁工程已修复完成95%,主汛前将全部完成修复。

  三是狠抓防御能力提升。组织全面检修维护各类监测预警站点,组织开展全省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复核,省级完成有防洪任务的全部198座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重新核定,修订28个重点河湖防御洪水方案和4个国家级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市、县两级修编各类预案方案9680个。优化调整省、市、县、乡四级水旱灾害防御技术专家3840人,落实水利防汛抢险队伍392支15800多人。全省储备各类水旱灾害防御物资100多种,价值4.4亿元,其中省级储备80种,价值1.6亿元。组织省级防汛抢险演练,指导市县分层级开展实战训练,加强物资调配预演,确保紧急情况下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打得赢。

  省水利厅副厅长刘文林表示,根据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省水利厅下一步将聚焦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将通过完善工程体系和提升非工程措施应对能力,稳步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安全保障网。工程体系建设方面,重点以河道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为重点,恢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实施水库水闸常态化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研究论证东平湖老湖分区运用及居民外迁工程等,构建以河道、堤防、水库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今年重点加快推进沂沭河、徒骇河等骨干河道治理,有序推进615公里中小河流和5条重点山洪沟治理,主汛前还将完成382座水闸安全鉴定和4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非工程能力提升方面,重点围绕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能”开展。进一步优化水文站点布局,持续推进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小型水库雨水工情自动监测项目,完善省市县三级物资储备体系。目前,建成小型水库雨水情信息接收处理和综合展示平台,基本建成大汶河、沂沭河等重点流域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坚持两手抓,今年还将开展重点市应急水量调度试点研究,进一步提升应急供水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开展全省问题防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