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去年同期下降8.3% 山东省消防救援队共接处警10.97万起

2022-11-11 15:55:5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赵家豪)今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火灾防控工作,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11月1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处警10.97万起(火灾扑救6.73万起、抢险救援1.99万起、社会救助1.93万起、公务执勤0.16万起、其他出动0.16万起),比去年同期下降8.3%。其中,火灾死亡82人,受伤96人,直接财产损失5.96亿元,抢救疏散被困群众1.6万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45.7亿元,火灾形势保持总体平稳。


  从起火区域看,全省农村地区火灾最多,共发生37095起,占总数的57.5%,是市区火灾起数的3.4倍。从起火场所看,居住场所火灾占比高,占火灾总数的31.1%。从起火原因看,电气故障是主因,共引发火灾18535起,占总数的28.7%。电气故障、吸烟、生活用火不慎是造成亡人火灾的主要原因,占亡人火灾起数的62.3%。

  基本情况主要从消防监管和灭火救援两个方面介绍。

  一、消防监管方面

  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综合监管职责,积极推动政府落实领导责任,行业部门落实监管责任,社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日趋完善。一是规章制度逐步健全。提请省政府修订出台《山东省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依托省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城市消防安全评价导则》等地方标准12项,为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与省公安厅联合制定出台《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从生产、销售、停放等各环节逐级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二是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在全省开展消防安全“重点攻坚年”“全面发展年”“固本拓新年”活动,细化明确省市县乡4级政府、44个行业部门消防工作职责并逐年考核。省消安委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消防安全检查日”工作机制指导意见》,将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确定为“消防安全检查日”,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法定代表人带队开展消防安全自查。据统计,目前各单位已开展自查活动2万余次,自改隐患39万余处。三是监管模式不断创新。提请省政府投入专项资金,邀请消防专家对全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开展“专家查隐患”活动,累计督促整改隐患24.6万余处。联合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和火灾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建成了1202个镇街消防工作站,配备了1252名事业编制人员、3479名兼职人员,有效增强了基层消防救援和监管力量。四是消防宣传贴近群众。今年以来,省市两级全媒体工作中心发布作品2万余条次,一大批宣传作品登上热榜热搜。全省累计建成各类消防科普场馆621个,服务群众达1.1亿人次。总队联合省委宣传部等14部门印发《社会单位(场所)消防宣传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将消防宣传“五进”工作融入“站门厅、立路旁、上屏幕、进广场”四个标准,积极推动全省727万人注册使用“全民消防安全学习云平台”。

  二、灭火救援方面

  总队党委将灭火救援本领提升作为党委工程和一号工程来推进,开展“灭火救援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培养专业化应急救援人才,打造“专家型”指挥员、“工匠型”消防员,灭火救援能力显著提升。一是组建“专业化”的救援队伍。按照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城市综合体建筑火灾扑救、化工灾害救援、森林火灾扑救、地震救援、抗洪抢险、交通事故救援8类灾害,组建整建制专业救援队207支。全省在森林防火重点市建成森林消防大队13个,森林消防中队85个。二是培养“专家型”的骨干人才。在全省83个已投产的化工园区全部高规格建设了特勤消防站。组织国家级化工专家对456名业务骨干进行定向培养;在日照建立了全国一流,包含室内训练场、舟艇和激流回旋训练场、沿岸水域训练场的水域训练基地,目前已为全国培养水域救援教练员1300余人。三是配备“高精尖”的装备器材。先后为鲁中、鲁东、鲁南3大区域灭火与应急救援中心投入4.8亿元配备车辆装备,投入3亿元更新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投入1.3亿元配备核生化处置、水域、地震救援等特种装备。全省配备5辆101米登高平台消防车,2架消防直升机,39套远程供水系统配备。全国最大1200吨排水量的消防船即将入列,目前山东高精尖消防装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四是构建“现代化”的指挥体系。持续推进“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将语音识别技术引入接警系统,自动识别报警位置,就近调派力量,有效缩短了警情受理、队伍出动时间;建立“特种车辆导航”系统,辅助引导快速到场;通过单兵端实时传输现场视频画面,快速准确辅助指挥决策。总队、支队两级指挥中心在同一平台下指挥作战,有效提升了应急救援反应能力。

责任编辑:韩雨
新闻关键词:全省火灾救援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