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山东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2694件,审结40774件
鲁网10月18日讯(记者 韩雨)10月1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闯介绍了山东法院在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抓好一个主责主业。山东法院始终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021年以来,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2694件,审结40774件。一是加强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保护。审理了全国首例“网络通信领域实施方法专利权案”,保护和激励科技创新,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二是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保护力度。审理了“德瑞特79”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保护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被评为“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三是严惩强制“二选一”、刷单炒信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审理了“大众点评”不正当竞争案,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被评为“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四是加强商业标志保护。审理了“腾讯”商标侵权案,全额支持权利人2000万的赔偿请求,坚决制止商标攀附、仿冒搭车行为;五是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著作权保护新问题。审理了“咪咕”信息网络传播权案,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被评为“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
落实好两个制度创新。一是积极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指引》,强力提升山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人民法院报》头版专题报道。二是破解知识产权维权瓶颈难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持续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等瓶颈问题。
全面推进“三合一”改革。山东省法院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的实施方案》,下发全省执行。目前,省法院率先实现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青岛、东营、威海三地中院、基层两级法院实现“三合一”,济南、烟台、潍坊、济宁、滨州、德州六地中院实现“三合一”,“三合一”改革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完善四项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两法庭建设。从完善布局、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精品战略、加大赔偿、最严格保护、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部署,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二是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建立全省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实行全省共享,将接入最高人民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为全国法院技术事实查明作出贡献。三是健全协作会商机制。省法院陆续加强与省检察院、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科技厅、省版权局、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协作联动,共同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形成保护合力。四是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加强在线诉调对接,推进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满足多元解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