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4935.63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2022-07-22 16:56:0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2日讯(记者 吴晓慧)7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山东省金融运行和服务保障扎实稳住经济情况。据悉,今年以来,全省金融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不断强化金融政策传导落实,有序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全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健康,为实现“两统筹、双胜利”和“走在前、开新局”贡献了金融力量、彰显了金融担当、展现了金融气象。总体概括为“两个充足充裕、两个有力有效、两个积极稳妥”。

  政策供给充足充裕

  今年上半年,在加力落实中央金融政策的基础上,盯紧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适当靠前发力,积极推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以政策畅通促服务贯通、领域融通。聚焦扎实稳住经济,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扎实稳住经济的若干措施》,在稳产业、稳投资、稳消费、稳出口等方面积极引导扩大信贷供给,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聚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十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做好对受困行业和群体的资金保障工作。聚焦重大战略,出台《山东省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着眼于发挥金融服务功能、精准对接重点任务、牢牢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工作机制保障,提出12条针对性措施。聚焦制造业、文化旅游、外资外贸等重点领域,印发《山东省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提升制造业贷款投放、缓解转贷续贷难题、优化产业链金融服务等提出金融创新举措。大力实施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百企领航”“百亿惠千企”培育行动,试点开展“齐鲁电商贷”“齐鲁进口贷”业务,逐步放大政策集成效应,更多释放政策红利。

 金融供给充足充裕

  从融资总量看,6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47%,高于全国2.6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4935.63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2090.63亿元。其中,贷款回升势头明显,6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9%,较年初增加8974.35亿元,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其中,6月份新增贷款1969.02亿元,同比多增595.04亿元。从直接融资看,6月末,全省直接融资余额25393.57亿元,同比增长17.74%;上半年,山东省新增上市公司10家,过会待发行公司19家,其中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4家,位居全国第一;私募基金加速发展,6月末,全省私募基金管理规模3503.27亿元,同比增长22.9%,管理人857家,同比增长13.2%,增速排名全国第二。从保险服务看,6月末,全省保费收入2060.84亿元,同比增长4.08%;赔付支出583.81亿元,同比增长5.36%;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261.13万亿元。与社会民生相关的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发展较快,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15%、14.56%。从担保服务看,上半年,全省融资担保行业新增担保金额1422.35亿元,同比增长29.76%,6月未,在保业务余额3037.52亿元,同比增长46.88%,其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担保余额1207.25亿元,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担保余额739.49亿元,二者合计占全省直接融资担保业务余额的85.42%。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坤道表示,应该说,上半年全省经济实现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金融资源供给充足充裕对扎实稳住经济发挥了坚实保障作用。在服务全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金融业自身也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上半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641.1亿元,同比增长5.41%,占GDP的比重为6.33%,比去年年末提高了0.43个百分点。

  支持重大战略有力有效

  一是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加力。坚持扩大融资总量、加强政金企合作、改善融资结构并举,围绕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黄河流域改革开放先行区等六大战略定位,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工具,优化金融产品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手段。6月末,沿黄9市贷款余额56918.8亿元,比年初增加4161.04亿元,同比多增594.66亿元。二是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再加力。研究提出《现代金融服务业2022年行动计划》,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突破作为金融服务的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资本市场助推动能转换“主战场”作用充分彰显,新增上市公司中,代表新动能、高技术的上市企业占比九成,挖掘筛选了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1000余家,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进一步充实。充分发挥金融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支撑作用,依托绿色金融研究院,在转型金融、绿色金融创新等方面推动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持续推动金融辅导扩容,截至6月末,已分别为有需求的1210家“专精特新”企业、289家环保企业、360家上市后备企业解决融资302.3亿元、83.3亿元、152.2亿元。三是服务乡村振兴再加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担保增信水平,促进金融资源向“三农”领域延伸拓展。前6个月,全省涉农贷款增加3154亿元,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山东农担公司新增担保金额278.71亿元,6月末在保余额652.5亿元,比年初增加66亿元;县域数字化涉农金融项目已在全省78个县域上线服务,截至6月末,已累计为171.6万涉农群体提供纯信用贷款2183.3亿元。

  服务困难行业和特殊群体有力有效

  为努力提升特殊时期金融支撑保障效能,优化金融供给,对受疫情影响的交通运输、服务业等行业、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稳定市场预期。1-6月,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贷款分别增加524.1亿元、1019.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28%、19.08%,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99个百分点、6.79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这些行业较快增长。组织开展金融辅导专项助企纾困行动,深入4万余家企业逐一对接,已为8032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545.48亿元。着眼于提升新市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在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共享路径、风险补偿基金、统计监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细化措施,金融机构对新市民的服务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一批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区域金改推进积极稳妥

  一是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抓好《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落实,深入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路径,以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发展为立足点,用金融资源有效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济南市科创金融指标增长较快,截至5月末,济南市科创企业贷款户数和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7.9%、44.5%。二是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顺利完成人民银行总行组织的中期评估,试验区在推进资源下沉、拓展服务广度及触角、加强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得到充分肯定。截至6月末,临沂市涉农贷款余额3366.4亿元,同比增长11.4%;新增贷款中涉农贷款占比为51%,高于全省平均11.7个百分点。三是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成果突出。在机构引进、产品创新、市场开放、人才汇聚等方面探索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青岛市稳居第38位,已第11次进入榜单前50名。威海市争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顺利推进。

  金融风险防控积极稳妥

  始终坚持金融风险防控底线思维,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全省金融安全形势基本稳定,金融风险总体可控。6月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680.69亿元,不良贷款率1.4%,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妥化解重点企业、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效遏制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坚持非法集资风险常态化排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入部署开展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清查活动,持续保持对非法集资严打高压态势。截至6月末,非法集资刑事立案数、涉及金额数和涉及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6.79%、8%、23.99%。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