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2万亿,青岛靠什么?

2022-07-04 12:33:2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青岛提出,今后5年力争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台阶,努力打造拥有雄厚实力、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展现国家形象的高能级城市。

  从2016年首次突破万亿,到去年的1.41万亿,青岛用5年完成了4000亿增量。未来5年,要实现6000亿增量目标,担子显然不轻。

  从“1万亿”到“2万亿”,不仅是经济体量的升格,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比拼,其背后是创新能力的突破、产业能级的提升、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城市发展水平、国际化程度、人才吸引力等一系列衡量指标的晋级。

  跃升靠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园区、看项目、访企业,试图找出那些代表更先进生产力、更体现青岛时代特点的发展力量,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词引人注目。

  第一个是引领。

  “缺芯少面”一直是山东高端制造的短板。而随着惠科6英寸晶圆半导体量产、芯恩集成电路8英寸厂投片成功、京东方80亿投资落地、富士康封测项目投产,青岛开始加速填补山东集成电路产业空白,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风口。

  以惠科为例,进入量产阶段后,已成为国内单体产出最大的功率器件生产基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高铁动力系统、汽车动力系统、消费及通讯电子系统等领域,在全球“缺芯”背景下,订单排得满满当当。这一元器件技术难度相对不高,迭代速度相对缓慢,但自给率较低,是芯片国产替代的重要领域。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这很可能会成为国产替代最快的芯片细分领域之一。

  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资金门槛很高,生产线一上,很快就能吞下数十上百亿投资。但如果能对行业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前景作出精到判断,这样的投资就会表现得更加高效,往往引来一个大项目,就能带来一条产业链,造就一个新产业,催生一个新生态。

  如今,在青岛的即墨、崂山和西海岸,已建立起从芯片的设计研发、到晶圆制造再到封装测试的产业链条,围绕链条又集聚了一大批相关企业,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来此就业,逐渐成为引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日前,青岛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对47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授牌,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链主引领作用,营造一个要素资源高度集聚、产业集群充分孕育、市场主体深度互动的优良产业生态。

  第二个是重塑。

  在青岛海克斯康采访,听到这样一则故事:

  2019年巴黎圣母院那场大火,曾引发全球关注,很多人感到惋惜。但不幸中的万幸,有人早在2015年就通过激光扫描生成了数十亿数据,将教堂全景和内部结构完整保留了下来,可用于复原每一个细节。

  完成这一“壮举”的,正是海克斯康。落户青岛高新区的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涉及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18个领域,汇聚了200多种行业领先产品及解决方案,以“数字孪生”思维,将虚拟和现实融合,赋能岛城生产力提升。

  在与青岛的企业负责人交流中,我们听得比较多的,是解决方案、场景应用等这些比较时新的词儿。执着于工业制造的青岛,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既有先天优势,又有旺盛需求。

  但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一千个企业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由于产线布局、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企业都需要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切入点,通过持续实践改进,来实现高品质、高效率和低成本。可以说,谁能率先拓展更多实用的应用场景,抢先找到产业数字化跃迁路径,谁就能重新“卡位”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青岛正大步向前。青岛提出“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坚定选择将工业互联网视作区域竞争中争胜的第一要所。卡奥斯连续三年蝉联工信部双跨平台首位,特来电、橡链云等平台获评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平台,柠檬豆、慧心智造等一批行业特色平台加速崛起,一个在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体系呼之欲出。

  第三个是突破。

  突破,是从解决一个个麻烦、破解一个个难题开始的。

  做橡胶装备的青岛软控,从校园起步,设备靠进口,“一吨黄金一吨设备”的高昂成本一度成了最大羁绊。为此,软控坚持22年持续攻坚、不断突破,到今天橡机产品已覆盖轮胎生产全流程80%的装备,其中,最复杂、最核心的成型机,可以比肩德国,达到国际一流。

  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三者很难得到同时优化,这是困扰轮胎行业发展百年之久的“魔鬼三角”。今天的软控,凭着机敏的市场嗅觉,靠着对橡胶领域认知水平的积累,另辟蹊径研发新材料,一种被称为液体黄金的EVEC胶不仅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更为优异。

  落户青岛的华大,最初同样靠进口基因测序仪和试剂,来解锁生命科学的奥秘,等到市场越做越大,却在试剂上被卡了脖子。华大人耐着性子深耕细作、厚积薄发,不仅实现了测序核心制剂与耗材的自产自供, 自主研发量产的高通量测序仪,性能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两年持续在全球推广。

  从薄弱环节入手,向短板之处发力,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破疑前行,展现的是企业渴望转型发展的凌云壮志,更是深耕高新科技领域的坚韧耐心。正是拥有了它们,我们才清晰听见青岛拔节生长的声音。

  无论是引领、重塑还是突破,任何一个词的背后,都离不开创新。青岛提出,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今后五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联络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全球引才网络体系,对接国际标准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城市创新能力保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0名……

  浪潮拍打,总有新人。曾经的“五朵金花”,为青岛制造带来了无上荣光。今天的青岛,向着2万亿挺进,未来可期,任重道远。

  青岛正展现出一往无前的雄心,涌现更多新“金花”,澎湃创新力量,支撑城市发展能级的跃迁。

责任编辑:金芮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