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计划开展50场专场活动推动企业协同发展

2022-06-14 16:10:5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14日讯(记者 刘胜男) “链长制”工作中提到,要打造“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省工信厅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在6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介绍,“专精特新”企业是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推动强链补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省34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在各自领域掌握“独门绝技”,72.4%的属于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重点产业领域,47.2%的拥有关键领域“补短板”技术或产品。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产业链各个领域,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对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更好的衔接配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采取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的模式,谋划启动重点企业“卡位入链”行动,精心选择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服务能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与合作意愿强的“专精特新”企业,融合上下游供需、技术、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对标提升、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形式多样的现场活动,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合作。为更好提升“卡位入链”效果,配套开展了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产业集群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的“五行”专项活动。

  在“链主企业行”方面,去年以来,已先后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依托中车四方股份、万华化学、歌尔股份、京博石化、鲁泰纺织等“链主”企业,先后举办5场专项对接,125家“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其中112家企业与“链主”企业达成合作事项187项,85%的事项为初次接触并达成合作,有效推动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配套难、技术“卡脖子”、科技成果转化难、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这一做法被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广,中央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融资机构行”方面,通过邀请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参加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有效搭建起政银企合作的桥梁,帮助28家企业争取到15.2亿元的银行授信,有效解决了产业链上“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近期,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为推动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政策“工具箱”。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好国家通知要求,通过强化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继续办好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年内要实现对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全覆盖,争取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各市开展50场左右专场活动,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率超过50%,更好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同提升、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