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产量升成本降 “一升一降”看夏粮生产新变化
6月的齐鲁大地,麦浪翻滚,满目金黄,麦收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以前这个时候,山东省高唐县尹集镇桃李社区党总支书记、温庄村党支部书记唐连兴和村民一起泡在地里辛苦忙碌。如今,他乐呵呵地站在地头,看着联合收割机在地里来来回回,金黄的麦粒从卸粮口倾倒出来,不一会儿运粮车便满满当当。
让唐连兴喜悦的,不仅是在麦收时节轻松了不少。他透露,这两年,小麦产量相比前些年有了提升,每亩地能增产一二百斤,但成本却有所降低。这“一升一降”的背后,粮食生产的一支关键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在外打工,而留守的老年人又种不动地。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450亩地托管给了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唐连兴说,从耕地、播种,到施肥、浇水、打药,再到最后收获,都不用大家伙儿操心了。
面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急需破解的问题,尹集镇通过各村集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对接,由其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全程托管服务或“菜单式”半程托管服务。
“以往农户种粮基本是凭借经验,就拿施肥、施药来说,农户可能存在方法不对、使用过量等问题。而我们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农机,通过种肥同播、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进行科学管理。”为桃李社区提供托管服务的,是中化现代农业(山东)有限公司高唐技术服务中心,其经理刘会栋是一名农学相关专业毕业的80后。刘会栋说,服务中心投资50余万元引进智慧农业系统,可以为种植户提供一体化的种植方案及全程的生长监测,而且还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技术精的农艺师团队扎根田间地头提供服务。
科学标准精细化种田,为好收成打下了基础。“从往年的测产来看,托管后比农户自己种,平均每亩能增产150斤—200斤。受去年秋汛影响,小麦播种时间晚了些,但通过一系列壮苗的举措,产量和去年差不多,有些长势好的地块预计亩产能达到1300斤。”刘会栋说,服务中心与尹集镇、杨屯镇、汇鑫街道、琉璃寺镇等70余个村级合作社签订托管服务协议,累计托管土地面积5万余亩。
增产的同时,托管让种植成本更低了。“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购买农资、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降低了小农户的物化投入成本和劳动强度,特别是在农资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可以直接对接生产商,减少中间环节,为小农户节省了成本。比如,三十里铺镇益民服务公司通过规模化服务,每亩地可减少20%农资成本和10%的机械成本,托管后农民每年每亩可增收约130元。”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吕兴忠介绍,作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高唐培育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0家,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服务组织78家,省级示范组织3家,设立企业服务站点6个。
放眼全省,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山东省积极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模式,聚焦粮食等大宗作物、普通农户和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办,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进服务带动型适度规模经营,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绿色化水平。
据前期不完全统计,正在进行的“三夏”生产,全省约有3.3万家相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上阵奋战。截至6月7日下午5时,全省小麦已收1463.2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4.4%,其中机收1457.9万亩,当日上阵联合收割机5.83万台。全省玉米已播431.7万亩,占应播面积的7.8%,其中机播玉米422.9万亩,累计上阵玉米播种机5.26万台。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已播种6.6万亩,占任务面积的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