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山东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鲁网3月24日讯(记者 赵家豪)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程、全员、深度参与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医药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制定中西医联合会诊、中医药专家集体会商机制,明确每例确诊患者除有专科管床医生外,专门配备1名管床中医师,并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省级中医药专家进行巡回指导和远程会诊,形成中西医优势互补“1+1>2”的救治合力,全省已报告的所有本土确诊病例均在第一时间接受中医药治疗。
坚持系统思维中医抗疫整体观。中医药学坚持系统思维,整体观念,综合考量风、寒、暑、湿、燥、火、毒等外邪对人体五脏六腑造成的损伤,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君臣佐使,以“三药三方”为基础,以化湿解毒、宣肺通腑、扶正祛邪等治法为核心,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正是中医药学在疫情防控中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防治康”一体化中医抗疫特色。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防”,即在隔离点提供中药内服,以及佩戴香囊、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涂鼻等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全省集中隔离人员使用率达95%以上; “治”,即派出中医专家入驻定点救治医院,组建中医医疗队,开展中西医协作治疗,对于普通症和危重病人,落实确诊病例“一人一方”“一人一策”“每日中医查房”“每天大会诊”等中医救治办法和精准治疗,中医药使用率100%,提高了治愈率;“康”,即针对确诊病人肺纤维化和心理恐惧焦虑等情况,提供专门的中药制剂和身心调适方案,出院康复病例中医药使用率100%,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坚持辨证施治中医抗疫有良方。各市依据国家和省诊疗方案规范化、同质化开展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发展。对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医药在退高热、促进肺部渗出吸收、改善胃肠道症状等方面疗效,减缓或阻断重症向危重症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针对康复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纳差、气虚等症状,应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综合干预,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对集中隔离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进行中医药预防干预,显著减少密接次密接的发病率。
疫情发生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迅速行动,指导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中医药专家成立中医药防控救治组,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西医协同机制,确保组织管理、专家成员、技术方案等均有中医药相关人员参与,均有中医药内容。
山东省充分发挥全省流行病传染病中医药防控和应急处置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组织专家组集体研讨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并对重症病例进行会诊。第一时间派驻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员领衔的专家团队到定点医院指导中医药救治工作,形成中西医优势互补“1+1>2”的救治合力。本轮疫情以来,共派出35名中医师奔赴抗疫一线,指导并参与中医药救治。
精心组织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按照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干预、深度参与的要求。我委组织中医药专家综合研判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山东地理气候和人群体质特征,以及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呈现出的流行特点和感染发病情况,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中医疫病防治方案(2022冬春季补充版)》,在全国率先对成人和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方案,指导各地市分类施治、精准用药,规范化、同质化开展中医诊疗。截至目前,本土确诊病例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率达100%。对低龄、幼儿、高龄等特殊群体患者给予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提高医疗救治质量。
强化中医药“治未病”作用。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督导组要求,遵循“知情自愿”原则,面向集中隔离人员、封控区、管控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落实中药预防方药服用、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干预方法。自2月22日以来,全省隔离点累计配送中药预防方剂80余万副,中成药预防8万余人次。同时,通过采取中医师进驻、隔离点微信群、电话咨询等方式,加强中医巡诊工作力度,为隔离点和封控区高危人群提供中医药咨询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服务。
做好抗疫中药物资保障工作。全省统筹调配资源,强化中药饮片、中成药等抗疫有关中药储备。根据疫情预防和治疗需要,24种中药饮片储备全部到位,中成药储备6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储备已足够3个月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