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专题会为何聚焦这项“冷门工作”?

2020-12-22 11:02: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2月21日,山东省委召开文物保护工作、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题会议。年终岁尾,各项工作进入紧张收官阶段,省委专题会议为何聚焦文物保护这项“冷门工作”?

  文物保护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看起来是项“冷门工作”,但文物保护实则事关坚定文化自信,事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事关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必须坚决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指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要求山东“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物保护,文脉传承。保护好山东丰富的文物,就是传承齐鲁的文化血脉,涵养齐鲁儿女的文化自信。山东是文物大省,全省登录文物558万余件,居全国第三;省级文保单位1711处,居全国第一;2016年来新增博物馆251家,总数达603家,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山东文物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眼下全省正在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违法违规大整治,切实提高文物安全监管执法水平,守牢文物安全底线。不容忽视的是,尽管资源丰富,但山东在文物保护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物法人违法、文物犯罪活动、文物消防安全隐患仍是影响我省文物安全的三大风险;文物保护管理亟需加强,一些未定级田野文物,尤其是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石刻等保护状况堪忧,一些革命文物旧址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此次专题会上,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站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脉的高度,做好文物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

  对待文物,要坚持保护优先。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保护好历史文物资源。要统筹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推进文物保护、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文物唱好经济戏,离不开文旅融合。此次会议讨论交流了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就是要做好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在山东流经5市18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占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沿线自然风光秀丽,文化遗迹众多,保护开发潜力巨大,是山东又一文化高地。今年3月,山东出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提出构筑“一条主轴、一个高地、五大片区、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框架,提升运河文化带主轴,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通过统筹发展,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运河丰富资源,更好开展旅游演艺、博物馆建设、文博创意产品开发、传统工艺振兴等工作,山东将加快推动大运河旅游热起来、经济旺起来、文化活起来。

  下一步,山东将继续扎实做好文物及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在创新开展文物保护、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总结山东经验,探索山东路径,让遍及齐鲁大地的文化遗产成为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动力源。

责任编辑:李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