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解读《山东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发布会
[2016-07-15 14:13]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16年7月18日下午3:30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安监局负责同志介绍上半年全省安全生产情况,解读《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届时本网将会进行直播。
[2016-07-18 15:40]陈强: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6〕32号)。今天上午召开了全省遏制重特大事故电视会议,今天下午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安监局副局长赵卫东先生,省安监局工商贸处处长赵华先生,危化处处长张秀文解读《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通报2016年上半年安全生产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下面,请省安监局赵卫东副局长向大家通报我省2016年上半年安全生产情况,解读《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
[2016-07-18 15:42]赵卫东: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安监局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上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遏制重特大事故电视会议,张务锋副省长出席会议,对贯彻落实省政府81次常务会议和《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精神,做好遏制重特大事故、抓好下半年重点任务和汛期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这次,就是向大家重点解读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同时通报上半年全省安全生产情况。
一、今年上半年全省安全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10项断然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风险管控,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1-6月份,全省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19起,死亡721人,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9%和1.3%。发生各类较大事故20起、死亡79人,起数较去年同期持平、死亡人数减少6人。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农业机械、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领域和枣庄、烟台、泰安、莱芜、德州5个市没有发生较大事故。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全省安全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加强。2016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中,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省委、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经济、城市等重要会议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都对安全生产提出严格要求。7月5日,省政府召开第81次常务会议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今天省政府又召开全省遏制重特大事故电视会议进行全面部署。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对10项断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每季度通报一次17市安全生产情况。省政府安委会各位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积极抓好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7月11日至15日,省政协领导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枣庄、济宁两市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视察。省总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查身边隐患、保职工安全、促企业发展”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普遍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有的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安委会主任,强化责任担当。
(二)依法治安步伐明显加快。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修订了《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的意见》。省综治委、省政府安委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将安全生产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通知》。省委政法委等六部门推广了淄博市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犯罪查处的做法。省监察厅专门下发通知,对事故责任认定进行了规范。
(三)“大快严”集中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省政府安委会集中行动办公室,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每半月调度一次工作情况,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开展企业摸底排查。目前已摸底生产经营单位154.6万家,全部按照“网格化、实名制”要求,逐一落实属地监管单位、行业安全监管和专项监管部门的责任,做到了“一县一册”、“一乡一册”。二是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上半年,各级各部门共组织检查组19.6万个,对108.7万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发现隐患125万余项,停产停业整顿9010家,提请关闭947家。三是强化执法检查。各市组织执法队伍分行业开展执法检查,5月份省政府安委会组织17个部门到各市开展了联合执法,全省立案查处1.56余万起,曝光违法违规行为企业2820家。省政府派出17个包市督查组,驻市开展督查。
(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年初,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安委会连续下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和推进企业风险管控等多个文件,省里和17市均成立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机构。依靠各级政府在8个行业中遴选出283家省级两个体系建设标杆企业,加快标准制定。组织专家制定了工矿商贸和职业卫生10项体系建设通用指南,指导企业开展风险排查工作,截止目前,全省共有1.7万家企业报送风险管控“一企一册”。同时,省政府安委会组织开展了城乡公共领域风险点排查治理工作,目前共排查公共安全风险点1.1万处。
(五)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全面展开。一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入开展化工企业摸底排查和“打非治违”行动,全省共关闭化工企业353家。加快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进度,目前已完成125家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入园。二是矿山转型升级。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提高安全环保节约质效管理水平的意见》和全省加快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电视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各项转型升级工作。开展了非煤矿山采空区、尾矿库治理,全省有15家金属矿山完成采空区治理。煤炭行业完成了36家煤矿关闭工作。三是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7次统一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02.3万余起。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开展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公路隐患整治2.7万余公里。四是全省29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中已有27家停产,年底前将全部退出。整治油气管道隐患2929处,整改率99.83%,今年7月31日前将全部完成隐患整改工作。民爆器材、建筑施工、水上交通、海洋渔业、特种设备、农业机械、旅游、水利等行业领域都结合实际开展了安全整治。
(六)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乡村安全生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充实加强了基层安监机构。省政府安委会会同省委组织部举办了3期市县领导干部重特大安全事故预防、处置与舆情应对研讨班,各市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安监局长、宣传部副部长共542人参加培训。省委宣传部会同省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了各个重要时段和重大活动宣传方案。省新闻办、省安委会办公室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省广播电视台在《山东新闻联播》设立专栏,大众日报对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行专题报道。认真组织开展了第15个“安全生产月”活动。
二、解读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
7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6〕32号)。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下面,我就《指导方案》有关情况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为什么要制定出台《指导方案》?
当前,从全国来看,安全生产“两重性”特征明显。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空前重视,事故总量保持下降;另一方面,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很大。安全生产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制度机制仍不够成熟,虽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减少,但仍依然没有迈出事故多、危害重的历史阶段。重特大事故频发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最明显的短板,是冲击群众安全感最突出的问题,要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今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总书记的讲话从科学认识事故发生规律高度,提出了从源头上做好遏制重特大事故防范工作的工作要求,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3月20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焕宁在济南主持召开了部分省市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座谈会,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紧紧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牛鼻子”,努力增强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有效性。4月28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要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进一步提高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紧迫性和事故规律性的认识,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
从我省情况看,与全国状况基本相同。2012年至2015年共发生了14起重特大事故,造成241人死亡,遏制重特大事故任务十分艰巨和迫切。对此,省委、省政府极为重视,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源头防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决策部署和断然措施。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等领导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每一次发生重特大事故都亲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为迅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在研究总结我省安全生产规律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指导方案》。
(二)《指导方案》起草过程中把握的原则
《指导方案》是根据省政府领导批示指示要求,从3月下旬开始着手起草。在起草过程中,注重把握了以下原则:
一是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决策和断然措施,全部体现和落实到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体系中。如: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强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监管执法体系和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结合供给侧改革,加快化工、煤矿、非煤矿山等高危险行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等。
二是参照国家的做法,征集了由省有关部门提供的保护生命重点工程。如: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和煤矿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示范工程、民爆生产线少人化工程、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学校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平安渔业建设工程,铁路运输安全环境和道口安全控制工程等。
三是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确定我省枣庄、泰安2个市作为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基础上,又确定淄博、潍坊、日照市和莱州、龙口、诸城、新泰市作为省级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
四是结合我省安全风险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在道路交通、消防、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建筑施工、水上运输、渔业生产、特种设备、民爆物品、电力、铁路交通等13个重点行业领域提出了遏制重特大事故防控措施。
按照上述原则,在起草过程中,反复征求了省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17个市政府安委会和国家安监总局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意见,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对重点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论证。7月5日,省政府第81次常务会审议,原则通过了《指导方案》。7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
(三)《指导方案》框架和主要内容
《指导方案》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要求三个部分,同时提出了13个重点行业领域的防控措施。其主要内容:
一是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提出了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中应把握 “四个坚持”的指导思想,即:坚持源头治理、坚持关口前移、坚持过程管控、坚持科学施救。总体上来说,就要突出落实企业防范重特大事故主体责任,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源头治理挺在安全风险管控前面,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把构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挺在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上。
二是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工作目标。《指导方案》提出了“到2018年,在全省建立健全‘源头治理、风险管控、隐患整治、社会共治、智慧监管、应急管理’系统性、整体性的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体系,突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实现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杜绝特别重大事故目标”。把目标分解开来,就是“六个构建”,具体内容在《指导方案》里已有明确的表述。
三是分别从防控工作的“源头治理、风险管控、隐患整治、社会共治、智慧监管、应急管理”等六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比如,在源头治理方面提出,利用安全、环保、节能、质效标准倒逼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五个一批”;在风险管控方面提出,逐步绘制出省、市、县以及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和重大事故隐患分布电子图;在隐患整治方面提出,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始终保持对隐患整治和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严格做到“五个一律”;在智慧监管方面提出,加快建立全省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实现重大安全风险和隐患治理在线监测和管控;在社会共治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做到“三个必须”;在应急管理方面提出,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区域性的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等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和实训演练基地建设等等。
四是突出重点,明确了13个行业领域防控措施。主要是针对我省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在道路交通、消防、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建筑施工、水上运输、渔业生产、特种设备、民爆物品、电力、铁路交通等13个重点行业领域提出了112条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防控措施。
五是严肃问责,狠抓防控措施落实。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性、紧迫性,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来抓,紧紧扭住这个“牛鼻子”,抓紧抓实各项预防工作。要制定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健全完善遏制重特大事故责任制,进一步明晰政府、部门和企业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强化重特大事故指标刚性约束,实行重特大事故零控制“一票否决”。对在遏制重特大事故过程中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不积极主动、被动应附、懒政怠政的必须问责到位,依法依规严厉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2016-07-18 16:10]陈强: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16-07-18 16:10]记者:请问在非煤矿山领域,哪些环节容易引发重特大事故?对此有哪些防范措施?
[2016-07-18 16:11]赵卫东:根据这几年全国和全省发生的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类型分析,非煤矿山能够发生重特大事故,主要在地下矿山,地下矿山的重点在提升运输、防排水、通风、采空区、尾矿库等环节。近几年,尤其是自去年以来,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主要防范措施:一是加快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省政府办公厅在今年6月6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全省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提高安全环保节约质效管理水平的意见》(鲁政办字【2016】95号),6月12日省政府又召开了全省加快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电视会议,副省长张务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在加快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的同时,文件的2个附件还专门对全省非煤矿山采空区和尾矿库专项治理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三年时间内,充分利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效益倒逼机制,实施矿山企业“四评级”制度。(安全、环保、节约、质效),发展壮大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关闭淘汰一批,大力提升非煤矿山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彻底解决地下矿山采空区安全隐患。2016年底前,所有生产的地下开采金属矿山,要全部改造为充填采矿法或及时进行嗣后充填,消除采空区危害。石膏等非金属地下开采矿山,具备采空区崩落条件的,要严格顺序,崩落一段生产一段,严禁形成大面积采空区;不具备崩落条件的,要顺序回填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治理采空区。未按要求采取治理措施的,不得进行生产开采。对历史形成的采空区,国土部门组织督促各地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落实计划和措施予以整改消除隐患。三是强化尾矿库安全监管。一是对尾矿库“头顶库”采取隐患治理、升级改造、闭库及销库、尾矿综合利用和下游居民搬迁等方式对尾矿库“头顶库”进行综合治理。二是落实企业责任,加强监测监控并定期开展坝体稳定性评价。三是把好尾矿库准入门槛。凡尾矿库下游1000米之内有企业、村庄、居民区等的,一律不予办理新建、改建、扩建手续。同时,从严审批2000米之内“头顶库”的建设项目。四是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针对省内外地下矿山中毒窒息、坠罐跑车、透水等重特大事故教训,重点在这3个方面开展了专项整治。通过全面整治,全省地下开采矿山共更换非阻燃电缆45万米,非阻燃风筒3.15万米,淘汰非定型竖井罐笼和各类绞车、提升机357台套。在新建和改扩建矿山推广安全性比较可靠的多绳摩擦式提升机,同时,要求受大水威胁的矿山,完善排水系统,落实探放水制度,采取帷幕注浆等防范措施。另外,我们在严把行政许可准入关、推广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矿山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
[2016-07-18 16:15]记者:请问我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面退出工作进展情况如何?退出期间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另外,我省在工贸行业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有哪些举措?
[2016-07-18 16:16]赵华:烟花爆竹属高危行业,生产领域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015年3月,我省按照全国烟花爆竹布局规划要求,积极开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关闭退出工作,并下发了《关于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加快退出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50号),从2015年开始,全面启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退出工作;2016年年底前,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现有序退出。2015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退出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省现有的29家生产企业中,2015年底已停产退出22家。剩余7家企业在今年年底前退出。为保障企业退出前后的安全,省安监局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危险原材料处置监管力度,全面排查清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遗留危险性废弃物清理处置情况,确保不漏企业、不留死角。二是积极落实退出企业奖补资金。今年4月份,省财政已将2015年退出的22家企业奖补资金划拨到各相关市。三是加强对今年年底退出的7家企业监管,盯紧盯牢,防止突击生产,确保安全退出。
我省冶金等工贸8个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近4万家,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危险有害因素多,涉及到高温、高压、有毒、易燃、易爆、腐蚀等职业安全危害,存在众多的风险源点,易发生中毒、窒息、灼烫、火灾、爆炸、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各类安全事故。为此,新《安全生产法》将金属冶炼纳入高危行业。为有效防范冶金等工贸行业各类事故,坚决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们重点强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组织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10人以上人员密集型作业场所、涉爆粉尘场所、涉及液氨等危险品使用的场所,停产、复产、检维修、相关方作业等关键环节,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冶金煤气、有限空间、动火等危险作业等重要场所、设备、作业的风险管控和监督检查,采取作业人员远离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隔离屏蔽、限制作业场所人员数量等有针对性的空间物理隔离措施,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一是实施粉尘防爆治理工程。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进一步核查粉尘涉爆企业尤其是粉尘作业场所作业人员10人以上企业底数,做到“一地一册、一企一表、一隐患一措施”。在金属粉尘、人员密集的粉尘涉爆企业,推进湿法除尘工艺、作业空间物理隔离、“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方法,降低和消除风险。二是开展钢铁企业重大隐患整治。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对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五个方面的问题和隐患进行重点整治,结合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三是继续落实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对未完成涉氨制冷企业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空调系统和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作业间内的两类重大事故隐患的市,要按照省政府安委会《关于开展涉氨制冷企业安全隐患分类评估深化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5〕22号)要求,要加大隐患整改力度,确保隐患限期整改验收到位;其他市要对本辖区内两类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回头看”,严防假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整改后又反弹现象发生。四是扎实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省工贸企业的有限空间作业环节,要按照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冶金等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16〕62号)、《关于深刻吸取“8.12”事故教训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鲁安监发〔2016〕61号)和《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 T205-2007)等文件规范要求,结合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要求,组织制定整治方案,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从严从重惩处各类违法违规作业行为,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冶金等工贸行业建设项目源头管理,会同发改、经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依法严把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验收审查关,确保建设项目不出现先天缺陷。依法组织开展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规定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而擅自开工建设、擅自投产(使用)的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处罚,并责成企业认真整改。对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2016-07-18 16:25]记者:我省是个化工大省,化工行业也是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请问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有哪些?怎样才能够有效防范?
[2016-07-18 16:26]张秀文: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等危险性,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经营和废弃处置等过程中,一旦安全措施不当,就可能发生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泄露、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容易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一是涉及74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呈气态的易燃、易爆和有毒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18种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企业,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二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罐区、输送管道和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置等重点部位。三是化工装置检维修和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以及化工装置试生产、开停车等关键环节。
遏制危险化学品领域重特大事故主要采取的防控措施:一是深入研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规律特点,找准目标和着力点,精准发力,源头管控,强化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和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预警,紧盯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大管控力度。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罐区、输送管道和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置等重点部位,检维修及特殊作业和化工装置试生产、开停车等关键环节,按照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实施重点监管,通过风险排查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应急处置三道屏障,超前化解事故风险。二是不断推进科技强安。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监控,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自动化,间歇式生产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化工企业固体产品包装机械化,以机械化生产替代人工作业,以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操作,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科技保障能力。三是突出抓好化工装置检维修和特殊作业、试生产、开停车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持续开展专项治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十个严禁》,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严格安全条件确认,提升审批管控等级,强化承包商安全管理,实行重大检维修及特殊作业、试生产报告制度,实施关键环节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四是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经营等各环节的专项整治。把专项整治纳入全省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持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各种违反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的事故隐患。五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标准,制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高风险岗位现场处置方案,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抓好省级7个危险化学品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增配力量和装备,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强化应急演练。
[2016-07-18 16:31]陈强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安监局杨军,电话:81792165。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