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新闻发布会

2014-04-29 17:5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014-4-29 17:47]鲁网: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上午10:3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国土厅、省统计局负责同志发布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

[2014-4-30 10:30:00]陈强: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玉志先生,省统计局副巡视员刘绍辉女士,向各位介绍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首先,请王玉志先生介绍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情况及主要数据成果。

[2014-4-30 10:31:00]王玉志: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顺利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各项工作任务,数据成果经过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和确认。下面,我就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主要情况及成果作简要介绍。

[2014-4-30 10:31:50]王玉志:一、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首次采用分辨率为0.36米的航空影像,采用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技术服务等多种方法,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更加科学、真实、高效,全面查清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底数。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省土地总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包含405个岛屿面积109平方公里,不含车牛山岛),其中耕地11502.43万亩,园地1120.89万亩,林地2302.57万亩,草地711.30万亩, 其他主要地类数据请详见《关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在完成二次调查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我省同步开展了全省城市、建制镇及重点集镇村庄内部地籍调查,开展了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省区域性战略规划、耕地保护等重大工程奠定基础。建成了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土地监测体系和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通过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我省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2014-4-30 10:35:10]王玉志: 二、我省土地资源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耕地数据虽有增加,但土地资源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必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耕地11502.0万亩,比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223.5万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二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从耕地总量看,全省有25.6万亩耕地位于河道湖泊行洪泄洪区内;8.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31.4万亩位于盐碱、采矿塌陷及丘陵薄地区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相当部分需要根据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采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和因地下水超采等原因,已影响正常耕种,并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城镇的扩张占用了城镇、村庄周边以及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优质耕地减少较多。从人均耕地看,2009年底全省人均耕地1.21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5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1.32亩有所下降。从耕地后备资源看,2002年、2009年两个时间节点上耕地后备资源分别为759万亩、513万亩,呈减少趋势;易开垦比例从2002年的41%降到2009年的37.1%,开垦耕地难度逐年增加。我省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耕地问题仍十分突出。综合考虑,耕地数量、质量、分布、人口增长和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耕地保护任务依然严峻,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14-4-30 10:37:44]王玉志:第二,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应继续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与一次调查相比,我省建设用地从3258.8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3944.3万亩,增加685.5万亩,增长20%,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看,1996-2009年13年间全省年均增加52.37万亩,建设用地增速呈上升趋势。从人均占有建设用地看,1996年、2009年全省人均建设用地分别为248平方米、277.66平方米,呈明显增加趋势。二次调查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70.6平方米,高于全国161平方米的平均水平。结果表明,虽然建设用地增加保障了经济建设的需求,但是今后还应继续保持适量投放增量用地、加大盘活存量用地的力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和农村空闲地盘活利用,逐步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增量用地的依赖,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和质量提升。

 

[2014-4-30 10:42:11]王玉志:(三)生态用地数据变化明显,生态承载问题日益突出,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次调查数据显示,我省林地较一次调查增加329.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8.4%上升到9.7%,对生态修复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我省草地较一次调查减少242万亩,主要是草地退化、耕地开垦、建设占用等因素导致草地减少,生态空间受到一定影响。反映出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滩涂用地等被大量占用,个别区域盐碱地增加较多,部分地区开发强度较大,生态用地数据变化比较明显。因此,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强化生态优先理念,拓展生态用地空间,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二次调查成果对于准确判断省情省力,客观分析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发展潜力和土地管理形势,科学制定国家相关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支撑资源管理和社会共享服务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二次调查成果公布后,在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上,不因地类变化而改变。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4-4-30 10:43:00]陈强:下面,请刘绍辉女士宣读《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2014-4-30 10:43:20]刘绍辉: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国家下发的调查控制界线为调查区域,依据国家规程、标准,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一到2009年12月31日标准时点。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省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作为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查清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2014-4-30 10:44:20]刘绍辉:一、全省主要地类数据:国家下达省级控制范围界线内,全省土地总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668287.52公顷(115024312.8亩)其中,位于河道、湖泊行洪泄洪水位控制区内耕地1.71万公顷(25.65万亩);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不稳定耕地0.54万公顷(8.1万亩);还有2.09万公顷(31.35万亩)耕地位于盐碱、塌陷及丘陵薄地等区域。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省耕地后备资源342356.11公顷(5135341.7亩)。园地:747257.56公顷(11208863.4亩)林地:1535045.69公顷(23025685.4亩)草地:474199.84公顷(7112997.6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214418.14公顷(33216272.1亩)交通运输用地:586501.22公顷(8797518.3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37430.25公顷(24561453.8亩)其他土地:926965.66公顷(13904484.9亩)。

[2014-4-30 10:45:34]刘绍辉: 二、全省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一)耕地分布。全省耕地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耕地2226027.32公顷(33390409.8亩),占29.0%;鲁中地区耕地1012997.38公顷(15194960.7亩),占13.2%;鲁西北地区耕地1901631.07公顷(28524466.1亩),占24.8%;鲁西南地区耕地2527631.75公顷(37914476.2亩),占33.0%。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全省耕地分布情况 

地区 耕地面积

(公顷) 土地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比例(%) 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比例(%)

全    省 7668287.52 100.0 100.0

东部地区 2226027.32 33.2 29.0

鲁中地区 1012997.38 15.2 13.2

鲁西北地区 1901631.07 23.1 24.8

鲁西南地区 2527631.75 28.5 33.0

   注:东部地区包括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鲁中地区包括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鲁西北地区包括东营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鲁西南地区包括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

[2014-4-30 10:43:20]:刘绍辉:(二)耕地质量。全省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6097275.05公顷(91459125.8亩),占79.5%;2~6度耕地909747.86公顷(13646217.9亩),占11.9%;6~15度耕地535922.37公顷(8038835.5亩),占7.0%;15~25度耕地107516.34公顷(1612745.1亩),占1.4%;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17825.90公顷(267388.5亩),占0.2%,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见表2)。

表2  全省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

地区 面积(公顷) 占全省比重(%)

全    省 17825.90 100

东部地区 9314.60 52.3

鲁中地区 3282.74 18.4

鲁西北地区 0.21 0.0

鲁西南地区 5228.35 29.3

[2014-4-30 10:47:00]刘绍辉: 全省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5290275.95公顷(79354139.2亩),比重为69.0%,无灌溉设施的耕地2378011.57公顷(35670173.6亩),比重为31.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见表3)。

表3  全省有灌溉设施和无灌溉设施耕地面积

地区 有灌溉设施耕地 无灌溉设施耕地

面积(公顷) 占耕地比重(%) 面积(公顷) 占耕地比重(%)

全省 5290275.95 69.0% 2378011.57 31.0%

东部地区 968734.50 43.5% 1257292.82 56.5%

鲁中地区 677403.96 66.9% 335593.42 33.1%

鲁西北地区 1819981.62 95.7% 81649.45 4.3%

鲁西南地区 1824155.87 72.2% 703475.88 27.8%

[2014-4-30 10:48:50]刘绍辉:三、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我省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二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耕地7668287.52公顷(115024312.8亩),比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148901.47公顷(2233522.0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二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从耕地总量看,全省有4.34万公顷(65.1万亩)耕地处于河流湖泊洪水位控制区、盐碱、塌陷、25度以上陡坡及丘陵薄地等呈不稳定状态,其中相当部分需要根据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采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和因地下水超采等原因,已影响正常耕种,并有逐年增加趋势。从人均耕地看,全省人均耕地0.081公顷(1.21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101公顷(1.52亩)水平,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0.088公顷(1.32亩)有所下降,并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省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同时,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许多地方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土地利用变化反映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很严峻。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在严格控制增量土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4-30 10:50:50]刘绍辉:四、相关政策说明。充分共享应用二次调查成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和计划时应采用二次调查成果数据,切实发挥调查成果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二次调查数据平台作用,推动二次调查成果广泛应用。二次调查成果公布后,相关支农惠农政策,不因地类变化而改变。我省将根据《土地调查条例》的要求,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每年土地调查结果经国家确认后予以使用。2014年4月28日

 

[2014-4-30 10:52:10]陈强: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记者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2014-4-30 10:52:30]记者: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如何保障的?

[2014-4-30 10:52:44]王玉志:这位同志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应该说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土地调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更是我们从始至终严格掌控的环节。概括来说,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通过“三个首次”、“五项统一”、“三层检查”来保障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这也是本轮土地调查的最大特点。第一,首次使用了国家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和制度规范。2007年8月国家标准委颁布《土地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为二次调查过程中的土地分类提供了标准依据。在此期间,国家及时出台了《土地调查条例》,确保了土地调查工作有法可依。首次采取了“三下两上”的政府组织模式。在具体流程上,由国家统一购置遥感影像,制作下发调查底图;各地开展调查,将成果逐级上报全国土地调查办;国家再进行内业核实,在图上说话;核实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再反馈地方进行修改完善;成果上报后还有疑问的由全国调查办组织实地核查。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首次采取了覆盖全省的遥感影像调查底图。这次调查,我省采用了全覆盖、分辨率为0.36米的航空影像,能够反映地面2平方米的变化,为提高调查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实际调查中采用“以内业影像判定地类为主、外业调查核实为辅”的作业方式,形成信息获取、外业调绘、数据处理、存储分析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极大的减少了其他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二,对关键环节的数据采取“五项统一”:由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控:统一省市县及海陆分界线的使用、统一实施覆盖全省的D、E级控制网、统一对县级调查边界进行接边和控制面积测算、统一制作全省地形坡度图和田坎系数测算、统一开发和配发基于国产GIS平台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三,建立了“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审查”三级检查制度。在县级全面内外业检查、市级全面复查的基础上,省级专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成立40余人的审查组,与遥感影像套合实行全覆盖对比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复合并要求整改,审查中还通过建立流程、开发检查软件、绩效考察等措施避免了人为干预,有效提高土地调查真实性。最终,全省土地调查成果经过了全国调查办的反复审查、对接、确认。以上措施充分表明,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有把握的,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

[2014-4-30 10:57:30]记者:第二次土地调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成果的维护和应用有什么考虑? 

[2014-4-30 10:57:50]王玉志:第二次土地调查查清了土地资源家底,形成的成果得之不易。中央领导曾对成果应用、公布做出过明确指示。省政府领导也对充分利用好二次调查成果,加强成果共享应用提出要求。现在,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已正式公布,成果应用空间将进一步宽广。一是建立土地调查成果维护更新的长效机制,保持成果现势性。第二次土地调查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为成果更新奠定了基础,《土地调查条例》为成果更新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几年,我省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沿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组织方法、分类标准和技术流程,开展了以查清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变更调查,将成果逐年更新到了2013年度。今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将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制度继续保持下去,从调查的全面性、真实性上下功夫,创新机制,把应用当成成果更新维护的源动力,探索以应用促更新、以日常维护年与年度变更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土地调查新机制,保持数据成果“鲜活力”。 二是推动成果共享应用发挥成果最大效益。目前,标准统一的土地调查成果不仅仅是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还形成了2009年以来每个年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成果;不仅有数据库成果,还有遥感影像成果、权属调查成果。这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分析、有关行业规划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这些新要求,都需要二次调查数据成果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按照“边调查、边应用”的原则,第二次土地调查阶段性成果已经在水利普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及相关规划编制等方面得到了较好应用,初步体现了价值。由于尚未公布数据的原因,很多部门提出共享应用成果的愿望和需求还没有完全满足。我们将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发布为契机,在以下几个发面推动成果应用,发挥效益:一是尽快完成土地调查成果报告和专题报告,编制数据集、图集,满足不同部门对数据使用的需求;二是建立政府部门间横向、地方各级间纵向的应用体系和框架,为政府宏观决策部署提供依据;三是以政府部门需求为目标,通过定制服务方式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深度开发,尽可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政府部门工作需要;四是扩大成果服务范围,将调查成果在可控范围内提供给社会机构、团体、企业使用。下一步,我厅将尽快出台《山东省土地调查管理办法》,使土地调查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4-4-30 11:03:10]记者:二、建设用地利用方式相对粗放,今后采取什么措施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2014-4-30 11:03:30]王玉志:二次调查成果的结果反映,全省建设用地从1996的3258.8万亩,增加到2009年3944.3万亩,增加685.5万亩;人均建设用地量从1996年的248.37平方米/人,增长到2009年的277.67平方米/人,明显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和江苏、浙江等省份比较,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还相对较低,反映出来土地利用粗放问题。从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上,均呈增长趋势,也是土地利用粗放的反映。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要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将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为抓手,打好制度、标准、经济、政策等组合拳,大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杜绝工业用地零地价甚至负地价;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大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继续加大批而未供土地盘活利用力度,提高供地率;加强批准征收土地的开发利用监管,防止前清后欠;进一步加强闲置土地处理和企业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工作。今年,我们还要推进闲置土地处理和企业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工作,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效率,释放建设用地空间。继续推进“十二五”期间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下降30%的跟踪考核,开展开发区集约用地评价更新、城市集约用地评价工作以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2014-4-30 11:09::30]陈强:各位记者朋友,真诚感谢各位对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感谢各位对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关心和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全省上下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一定会建设好、发展好我们美丽的新山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殷会丽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