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对网络舆情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
□ 文 / 景莹
当前,地方政府能否有效处理网络舆论,将舆论引导至正确方向,是检验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地方政府应树立新理念、构建新制度、规范新行为,自觉遵守网络传播规律,在应对和引导网络舆论时注重弘扬 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
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密切相关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在互联网上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集中反映,是社 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舆情最主要的集散地,能够集中反映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和态度。网络舆情参与群体数量众多,信息内容丰富,传播速度较快,是社会公众利益表达、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一个主要渠道。地方政府公信力表现为地方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社会公众对政府态度的体现,能够反映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密切相关,具有较强公信力的政府能 够引导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公信力较低的地方政府则会引 发不良网络舆论,最终导致地方政府的形象受损。可以说,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紧密关联,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关联性。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主体重叠,二者的主体都包含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如果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关系和谐,不良网络舆论会大大降低,地方政府公信力随之上升。反之,如果二者 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导致不良网络舆论增加,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
利益关联性。网络舆论是社会公众利益表达的方式之一,而地方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政府为公众谋取利益的能力, 两者都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具有利益关联性。
本体关联性。网络舆情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观价值判断,而政府公信力也是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能力、水平的主观价值 判断,两者都是社会公众的主观价值判断,具有本体关联性。
目标关联性。不良网络舆论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履行职权 不到位引发社会公众利用网络舆论表达不满。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是 由于地方政府的管理行为失位或错位。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要做到信息公开,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公众利益诉求,两者在最终目标 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网络舆情和政府公信力互动关系不佳的主要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借助网络渠道表达自己 的利益诉求。当前,社会公众获取信息、共享资源、沟通交往、表达意见 的渠道更加多元,各种反映社情民意的舆论场极其活跃。我国网络舆 情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网络舆情不断面临新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趋势明显,网络舆情和 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互动关系不佳,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主要原因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念偏差。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构建服务型政府,但个别 地方政府并没有跟上发展步伐,政府行政思维僵化。在落后观念的影响下,政府公信力呈现出弱化态势,不良网络舆情也随之蔓延。第二,自利性差异。在长期的行政管理活动中,作为政府官员的
政治身份和社会身份认知产生冲突,致使一些官员时常面临公共利益 和自我利益相矛盾的局面,一旦个别官员出现偏差性选择,就会导致 政府公信力下降,进而引发不良社会舆论。
第三,规制不同。一方面,现代政府在履行权力的过程中注重权 责明确、遵章办事,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行政事务。另一方面,地方政 府的行政行为需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网络舆论就是一种主要的监督 方式,并具有匿名性、自由性等特点,也存在大量非理性情绪,这在一 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网络舆论和政府公信力的不良互动关系。
地方政府要正确看待和引导网络舆情, 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
树立“以民为本、服务公众”理念。网络舆情和地方政府公信力 都与社会公众有着密切关系。构建互信、互动、互爱的主体关系,树立 “以民为本、服务公众”理念是实现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良性互 动的关键。
首先,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权力观。政府要时时考虑到社会公众的利益,要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要树立正确民生观。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政府执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水平。地方政府 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不断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民 生之忧。
最后,要树立正确舆情观。地方政府要正确看待网络舆情,网络 舆情是社会公众利益诉求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途 径,政府应将网络舆情视为工作的检验标尺。要改变传统处理网络舆 情的方式,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意见领 袖”作用,引导社会公众合理合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构建法治、自由、规范的网络互动机制。科学合理的互动机制是 实现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实效性、长期 性互动机制,确保网络舆情能够在合理范畴内发展。首先,要加强立 法规范。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一些地方容易陷入“公开内容公众不 关心,公众关心内容不公开”的窘境。面对此种情况,要加强立法规范, 规范政务公开的时间、内容、范畴,在法律的框架下公开政府信息,既 要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又要确保公开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其 次,要营造良好互动空间,规范互动平台。互动平台是社会公众和政 府沟通的主要渠道,政府要构建网络互动平台,收集舆情信息。同时,要对现有网络媒体进行管理,媒体要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网络舆 情,要抵制失实、夸张、虚假的网络信息。
强化信息保障,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信息化建设和法治化保 障都是确保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的关键,要提高地方政府 公信力,推进建设法治化政府。一方面,要注重信息公开的准确性、 有效性。地方政府在信息公开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不仅要 保证信息准确、真实,更要防止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恶意篡改。政府 要利用多种网络渠道发布信息,注重网络信息发布渠道的多元化,社 会公众可以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全面了解政府行政行为。 另一方面,要推进建设法治化政府。地方政府要积极回应网络质疑, 站在公众的立场理解公众质疑,并在第一时间对相关质疑作出妥善 解释,告知公众政府行政行为的目的。政府在开展公共管理活动时 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坚决做到依法行政,要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行 使权力,建设法治型政府,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作者为中共西安 市委党校讲师)
——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