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加快建设景区化村庄
日前,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龙阳镇张山口村、柴胡店镇刘村、张汪镇大宗村入选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景区化村庄无疑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典范。据了解,近年来,滕州坚持“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针,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突出节点、全域推进。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投入5.9亿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981个、建成“美丽庭院”示范户2.76万户,实现了农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的转变。
柴胡店镇刘村以盛产酥梨而闻名,酥梨个大皮薄、脆嫩多汁、肉厚无渣、甜饴爽口,曾在明清时期被奉为皇室贡品。如今刘村梨园景区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余亩,百年老树遍布其中,成为春踏青、夏消暑、秋赏果、冬健身,回归自然的旅游休闲胜地,也是景区化村庄的最好诠释。
滕州市坚持“全市一盘棋”,把全市981个村纳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总规划,实现美丽宜居乡村全覆盖,以规划引领发展,用规划指导建设,秉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依托原有的自然风貌,结合民俗风情,注重点线结合、连片打造,并将历史、红色、儒家、农耕、非遗等元素贯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过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美丽宜居乡村精品片区建设大格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被滕州市当作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员发动、全民参与,突出“五化”“七改”,重点抓好“四好农村路”、厕所革命、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等民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里子”“面子”。同时,全面推行街长制,累计组织干部群众30万人次,清理“三堆两垛”和建筑垃圾共15万吨,清淤下水道480千米,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由“清脏”向“治乱”延伸。
该市还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培育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新业态,发展服务创收型经济,厚植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物质基础,强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互动、文旅融合、生态互补的乡村旅游闭合圈,不断导入人流、扩大消费,促进乡村文旅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美丽宜居乡村注入持久动力。
滕州市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高站位落实、高定位谋划、高效率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亮点纷呈,多个村庄先后获得“山东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村)”和枣庄市“十佳美丽乡村”“十佳宜居乡村”等称号。2019年,滕州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列全省一等县;2020年,入选“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