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下区:构建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57亿元,增长3.1%,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全省前列,2020年注定在历下的发展坐标上熠熠生辉。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殷殷嘱托,历下区正沿着“双核引领、东西共进、两翼齐飞”的路径不断实现新跨越。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通讯员 杨晓琳 杨荣超
翻开历下地图,明府城122处历史风貌建筑挂牌保护,老城区提质发展增速,悠悠古韵更甚;诚基中心四期打造明湖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即将从“蜗居社区”变身“济南硅谷”;老城更新加快,东部新城也不遑多让。济南中央商务区片区整体范围扩大至8.9平方公里,建成高端商业商务载体210万平方米,“山泉湖河城”五大超高层正崛起成峰,全省第一高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已突破320米。纵观历下发展,产业空间布局日益清晰,金融商务、人工智能、医疗康养等产业赋能城市活力,省会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落地过亿元项目107个
“六稳”“六保”“云招商”“云服务”“重点项目百日会战”……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回望2020年,这几个关键词描绘出历下区应对疫情挑战时的态度和举措。
水到渠成处,必有寸寸功。面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这道“既要”“又要”的考题,为破解“自己出不去、客商进不来”的两难困境,历下在全省率先启用“云招商”服务平台。疫情期间落地的首个区域总部项目便利蜂从办理各项手续到开业,仅用了3天时间。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说,“他们不仅建了‘云招商’平台,给我们详细展示了招商政策和发展环境,还提供了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善抓机遇的历下人,将危机转化为发展先机,全年累计对接项目507个,落地过亿元项目107个。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服务山东基地和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落户,成为直通上交所的“上市企业加速器”。
为帮助企业纾困,历下区一方面实施“亿元春暖行动”,累计减免房租4848万元,为374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融资补贴3715万元,为240家企业解决融资81.5亿元;另一方面压减政府部门一般性支出,全年累计达15%以上,优先保障各项“免、降、缓、返、补”扶持政策落实。
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24亿元
近年来,历下区借力济南中央商务区优质载体和山东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立起来的产业园”破解土地资源受限、发展空间不足的制约,塑造全市“东强”战略示范样板,经济质效大跨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历下区便借力全运会,以项目建设助力经济实现迅猛腾飞。如今,该区积极适应新形势,借力两区融合叠加优势,抢抓济南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重大机遇,融入全市“十字”城市发展格局,以投资拉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全区新增金融机构17家,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24亿元、税收70.5亿元;市级总部企业总数达到49家,占全市的27%,全区亿元楼达38座,月亿楼3座;明湖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极,山东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当前,济南中央商务区通过大项目带动,优质资源加快聚集,落地过亿元企业占到全区的23.4%,片区内实施重点项目投资占到全区的46.7%,集聚效应、带动能力逐步释放,让寸土寸金的历下发展后劲更足。华为公司首次在全国同一城市同时落地三个创新中心,全部落户于明湖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园,思科、日立等知名企业也陆续进驻;泉城路商业街“一主六辅”街区两旁的店铺充满了人气、商气,与中心城区相匹配的高端顶级商圈呼之欲出,全区的投资活力和消费市场进一步激发。
推出100个“最多跑一次”事项
对历下区来说,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开辟服务新路径,是激发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去年5月,刚在新闻上看到山东试行行业综合许可证,没想到当月我们就成了第一批受益人。”在历下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上海华润万家超市有限公司济南万象城店相关负责人王睿高兴地说。近年来,历下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100个“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清单,设立14项“一链办理”业务,企业平均开办流程压缩至2个环节,申请材料减少40%以上,90%的企业当场拿证;提升手机上的政务服务,“爱山东”“泉城办”移动客户端历下板块率先上线政务服务200余项;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扩容升级,新进驻35个审批事项实现一站办理。
以创新、开放为主题,历下全面推动自贸区建设与招商引资融合互动发展,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三区、八体系、四机制”行动内容,“2+24”项省市创新试点任务加快推进,形成创新案例28项,“制定评价体系助推楼宇经济”作为省级试点案例推广。同时,聚焦金融、文化创意、现代商务等产业基础较好、成长性高、潜力大的十条重点产业链,全面实行“链长制”,依托法国阳狮、安永、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企业,拉伸产业链条,构建特色鲜明、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