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经开区:“党工委+公司化”运作模式激活发展动力

2020-12-14 13:48: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菲特STC环保无泥处置系统研发生产运营项目,从签约落户到投产,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经开区速度”;高标准建设济宁科创中心,建成“一中心两基地六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其中全球首家“中心送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今年1月至10月份省“十强”内资到位41亿元,超额完成市级任务的130%,外资到位4424万美元,超额完成市级任务的126.4%……

  岁末盘点,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亮点颇多,作为一家成立还不到六年的开发区,澎湃的动力从何而来?“关键在于我们对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创新,对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实行‘党工委+公司化’模式,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绩效考核。”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金礼介绍,体制机制改革对于经开区来说,可谓是“一子落满盘活”,现在人人身上有担子,有动力,活力随之释放出来。

  作为济宁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济宁经开区承担着重要的发展任务。改革对于这家成立才几年的开发区而言,无疑又是一场迫在眉睫的“革命”。

  济宁经开区大胆改革创新,将机构由原来的26个大幅压减至10个,人员全员聘任,并进行绩效考核,薪资与名次挂钩;首批剥离社会事务108项,将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50多项下放到乡镇,将其余的移交到市直部门,实行窗口前移,在审批大厅设立办事窗口;选聘部门正副职46名,平均年龄39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人员减少17%,推进管理队伍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转变;实行“党工委+公司化”运作模式,组建济宁祥城投资集团,并成立城建、市政、园林等9大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把懂管理、会经营的干部补充进来,为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招商引资工作是经开区的重要一环。济宁经开区专门设立了新时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商务服务有限公司2家区属国有公司,进行专业化招商,设置绩效工资,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新时代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刘德可是一位80后,上任后,他发挥资源广、招商能力强的优势,与同事一起南下江苏、浙江等地,找商会会长打探项目信息,发现目标后紧盯不放,直到项目落地为止。正是这种专业、执着的精神,和后续的贴心服务,感动了投资商。汇鑫能源智能系统化空调装备研发生产项目就是其中一个。该项目由江苏汇瀚达与山东纳鑫能源合作共建,总投资20亿元,生产农业类专用空调新能源空调和商业专用空调机组,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鲁西南重要新能源空调及净化系统产业示范基地。

  按照过去传统的招商洽谈、落户、拿地、环评、建设等流程,一家生产型企业仅厂房建设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落户济宁经开区节能环保装备基地的菲特STC环保无泥处置系统研发生产运营项目从洽谈到投产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令同行咂舌。济宁经开区是如何做到的?

  济宁经开区创新推出标准化厂房,加速投资项目落地投产速度。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划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教育装备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化园区。目前,已建成使用研发中试、创业孵化、生产车间等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先后吸引47家企业落户。菲特环保6月洽谈、7月投产,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标准化厂房建设中,济宁经开区还实行提前介入,并进行“来图定制”。中北润良是一家先进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但电池生产需要洁净车间,济宁经开区便与企业及时沟通,按照项目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建设标准厂房,为项目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厂房及10万级洁净车间,目前项目已经顺利投产。

 

责任编辑: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