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12个开发区顺利完成改革任务 干部活力有效迸发,运营管理更加高效
年初,山东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吹响了全省“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的号角。烟台全市上下拿出战斗意志和决胜勇气,奋力走在改革攻坚的前列。即日起,本版开设“打赢九大攻坚战”专栏,聚焦烟台“九大攻坚战”各项目进展情况,敬请关注。
□记者 从春龙
通讯员 许鹏 陈海浩 报道
本报烟台讯 10月31日,烟台今年启动改革的8个开发区顺利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各项任务,比省里的要求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加上去年首批启动改革的4个开发区,全市12个开发区都交了有分量的答卷。
8月15日,省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正式批复烟台市方案,8个开发区不等不靠、全面启动各项改革。其间,烟台市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解读政策、调度情况、实地督导等方式,推动17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8个开发区已全部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体制,共成立12家公司承担起产业培育、开发区运营、“双招双引”、专业化服务等职能,推动开发区由“政府运营型”向“企业服务型”转变。同时,探索实行了“党工委(管委会)+基金、+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种模式。其中,烟台高新区组建了高新建设等3个运营公司,创新设立引导基金,累计认缴出资2.8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6.87亿元。按照应剥尽剥原则,8个开发区累计剥离教育体育、公共文化、卫生健康等97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实现轻装上阵。为破解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后“两层皮”问题,各开发区制定实施联席会议、关联考核、项目收益分成等措施,调动街道(乡镇)服务开发区积极性,形成“开发区吹哨、部门和属地镇街报到”的格局。推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在机构设置方面开展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强化专职招商队伍建设,专职招商和项目建设服务人员超过50%,“双招双引”、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职能进一步凸显。
鼓励企业运营开发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组建企业联盟、理事会等方式,对开发区实行整体化建设运营或建设管理运营“区中园”。其中,烟台高新区采取“政企合作、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模式,支持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运营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实现“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资源有机结合、协同创新,引进和培育中小企业300余家。牟平开发区与安德利、孚信达等骨干企业达成协议,由重点企业主导或参与开发区建设,聚焦建设生物医药、综合化工、高端制造、绿色食品4个专业化特色园区。
支持市场化合作共建开发区。鼓励发展水平高的开发区通过市场化整合、结对共建或托管其他开发区等形式,实现一体建设、共赢发展。其中,莱阳开发区抢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与青岛莱西经济开发区共建35平方公里的“两莱”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烟台综合保税区与福山回里保税物流中心(B型)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合全市物流保税功能,联合开展保税便利化措施创新实践。目前,已打通进口造纸原料货物供应链和资金供应链,正加紧整合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解决疏通物流链上各个难点问题,形成物流闭环链条。
改革进程中,各开发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在核心区外整合、规划了一批特色化、专业化“区中园”,为开发区发展留足空间,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其中,招远开发区规划了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德新材料产业园、健康食品产业园、双创示范园、滨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五大核心产业园”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今年1-9月份,新引进项目20个、总投资额12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7个,三类500强项目5个;合同外资2.52亿美元、同比增长65%,实际到账外资9160万美元、同比增长42%,进出口总额15.10亿美元、同比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