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平阴县孔村镇奔小康“一个不能少”
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现有市级贫困村1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95户751人。近年来,孔村镇把扶贫开发工作列为全镇重点工作之一,坚持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原则,建立“梯次扶贫”工作体系,探索建立“志智双扶”长效机制,以扶贫基金为动力源开展“点餐式”扶贫,实现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增力强基工程融合发展,力促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目标。
精准施策
建立“梯次扶贫”帮扶体系
孔村镇13个贫困村全部位于105国道以西原李沟片区,属区域性集中贫困地区。贫困户中,按致贫原因划分为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按年龄结构划分,60岁以上人口占绝大多数。
按照全镇“一盘棋”思路,孔村镇把全镇所有贫困户、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三类人”统一帮扶形成“大扶贫”格局,从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出发,既兼顾外在给予和内在参与,又注重现实成效和长远持久,因村因户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村一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根据贫困户收入、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将贫困户分为兜底型扶贫、扶智型扶贫、助力型扶贫三种梯次类别,并采取就业帮扶、医疗救助、产业发展、搬迁脱贫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要求。其中,社会保障兜底享受低保政策人员290人,五保金人员36人;雨露计划资助贫困学生98人;危房改造90户;公益性岗位安置193人。截至目前,全镇395户751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3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
“志智双扶”教育
建立长效机制
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从长远考虑调动内生力,扶贫工作仍需要倡导劳动光荣。为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创业能力,树立自我脱贫的勇气和信心,从根本上实现贫困户由“等、靠、要”思想严重向自主脱贫、自力脱贫的转变,孔村镇自2017年7月开始,在全镇46个村推行以“培训+考试”为主要方式的“志智双扶”教育帮扶工作。
该镇按照“统一组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邀请机关干部、身边典型人物、专业讲师等,对贫困户进行政策法律、优秀文化、致富门路、身边典型事迹等教育,培训结束后,现场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奖励。80—100分奖励70元;60—80分的奖励50元;60分以下奖励20元。共开办40余期,惠及46个村395户贫困户。
同时实施贫困学生“零负担”救助活动。对于镇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除就餐费、校车费、保险、校服等费用,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费用“零负担”。截至目前,救助贫困学生43名,发放救助金10余万元。
通过开展“志智双扶”系列活动,让贫困户及时了解国家扶贫政策,理解并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形成智随志走、志以智强的发展合力,先后培养出现了身残志坚、战胜困难的赵庆斌、赵庆平,利用补助政策、勤劳致富的李振廷、郜宗风等一大批通过帮扶与内生动力相结合实现脱贫的典型。
“六步工作法”
实施“点餐式”扶贫
扶贫贵在精准,而“点餐式”扶贫是对“精准”的生动诠释。坚持“给谁开药就给谁把脉”,遵循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的原则,主动问需于民,倾听困难群众的发展意愿,引导群众称心“点菜”,做到“你点我有”“你需我供”。
在“点餐式”实施过程中,为让扶贫更加“精准”,孔村镇严把程序、严管标准,按照入户摸底、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村内公示、农具发放、培训回访的“六步工作法”要求,向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贫困户,发放配钥匙机、微耕机、手扶拖拉机等致富工具,帮助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产业,帮其实现脱贫致富。
股骨头坏死的孙庄村残疾人贫困户李庆才,过去依靠在镇上摆摊修鞋每天能有二三十元收入,虽然修鞋的机器小毛病不断,但他却从不舍得买台新机器。在第二批“点餐式”工具发放中,他如愿领到了自己需要的修鞋机和电动配钥匙机。像李庆才这样受惠于“点餐式”扶贫的贫困户,目前孔村镇已有44户。
百万元产业扶贫基金
注入强大动力
2018年4月23日,孔村镇域内万方、澳海、龙山、丰源等6家炭素企业,捐资110万元设立“孔村镇炭素产业扶贫基金”,构建起“企业+基金+贫困户”的社会扶贫格局。
据介绍,扶贫基金由镇民政办和扶贫办共同管理,明确专人负责,独立核算,单独建账,确保资金到人、管理到人、核算到人。用途主要是按照“梯次扶贫”帮扶体系,通过开展“志智双扶”“点餐式”扶贫等特色扶贫工作,帮助镇域内的395户贫困户和部分边缘贫困户增收致富,如期实现同步小康。